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宁伏龙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31

姓 名 宁伏龙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7年8月 籍贯 钟祥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民革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导
行政职务 副主任 Email nflzx@cug.edu.cn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单位电话
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青年教师特色学科团队—非常规气藏高效钻采工艺与装备学术带头人。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论文48篇,被SCI/EI收录36篇。申请和授权专利1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项。先后访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佐治亚理工学院、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和日本AIST水合物研究中心。参加国际会议10次,其中特邀报告1次,口头报告3次。并担任《Applied Energy》、《Energy Fuels》、《Mar. Petrol. Geol.》、《J. Petrol. Sci. Eng.》、《Energy Convers. Manage.》、《J. Nat. Gas Sci. Eng.》\《J. Nat. Gas Chem.》、《J. Earth Sci.》、《Petrol. Sci.》、《J. Uncoven. Oil Gas Resour.》以及《石油学报》、《天然气地球科学》等20余个SCI /EI期刊审稿专家。此外主讲本科生课程4门,研究生课程1门。指导和联合指导博士生13人,硕士生8人。还将水合物科学研究与教学结合,编著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大洋科学钻探的科普性教材《大洋科学钻探》。

工作经历
2015/01 - 2015/02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过程与能源系,高访
2014/03 - 2014/04,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短期交流访问
2009/10 - 2010/10,挪威科技大学(NTNU),自然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后
2005/07 - 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2011年破格高聘教授

教育经历
2000/09 - 2005/0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研究生/博士
1996/09 - 2000/0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勘察与基础工程系,本科/学士

获奖、荣誉称号
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
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2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奖励
2012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
2011年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
2011和2016年埃尼奖提名候选人
2006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200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和美国化学学会会员,科技部地质工程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学术秘书。

研究领域
非常规及新能源、海洋工程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挪合作计划1项,参与863计划专题1项(课题组副组长)。

发表论文
1. Wu J.Y., Ning F.L.*, et al. Mechanical instability of monocrystalline and polycrystalline methane hydrat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6, 8743. doi:10.1038/ncomms9743.
2. Ning F.L., Yu Y.B., Kjelstrup S., Vlugt T., Glavatskiy K.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lathrate hydrates: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Energy Environ. Sci., 2012, 5: 6779–6795.
3. Ning F. L., Glavatskiy K., Ji Z., Kjelstrup S., Vlugt T. J. H. Compressibility,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and heat capacity of CH4 and CO2 hydrate mixtures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Phys. Chem. Chem. Phys., 2015, 17, 2869-2883.
4. Ning F.L., Zhang K.N., Wu N.Y., Zhang L., Li G., Jiang G.S., Yu Y.B., Liu L., Qin Y.H. Invasion of drilling mud into gas-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Part I. Effect of drilling mud properties. Geophys. J. Int., 2013, 193: 1370-1384.
5. Ning F.L., Wu N.Y., Yu Y.B., Zhang K.N., Jiang G.S. , Zhang L., Sun J.X., Zheng M.M. Invasion of drilling mud into gas-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Part II. Effects of geophysical properties of sediments. Geophys. J. Int., 2013, 193: 1385-1398.
6. Sun J.X., Ning F.L.*, Zhang L., Liu T.L., Peng L., Liu Z.C., Li C.L., Jiang G.S*.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Gas Production from Hydrate Reservoir at the 1st Offshore Test Site in the Eastern Nankai Trough.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30: 64-76
7. Sun J.X., Ning F.L.*, Wu N.Y., Li S., Zhang K., Zhang L., Jiang G.S., Chikhotkin V.F. The effect of drilling mud properties on shallow lateral resistivity logging of gas hydrate bearing sediments. J. Petrol. Sci. Eng., 2015, 127: 259-269
8. Ning F.L., Zhang L., Jiang G.S., Tu Y.Z, Wu X., Yu Y.B. Comparison and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empirical correlations for estimating the hydrate safety margin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containing ethylene glycol. J. Nat. Gas Chem., 2011, 20(1):25-33.
9. Ning F. L., Wu N. Y., Jiang G. S., Zhang, L., Guan, J. A., Yu, Y. B., Tang, F. L. A Method to Use Solar Energy for the Production of Gas from Marine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A Case Study on the Shenhu Area. Energies, 2010, 3:1861-1879.
10. Ning F. L., Zhang, L., Tu Y. Z., Jiang G. S., Shi M. Y. Gas-hydrate formation, agglomeration and inhibition in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for deep-water drilling. J. Nat. Gas Chem., 2010, 19:234-240.
11. 宁伏龙,张可霓,吴能友,蒋国盛,张凌,刘力,余义兵.钻井液侵入海洋含水合物地层的一维数值模拟研究.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1): 204-218.
12. 宁伏龙,吴能友,李实,张可,余义兵,刘力,孙嘉鑫,蒋国盛,孙长宇,陈光进. 常规测井方法估算原位水合物储层力学参数.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40(4):507-512.(EI
13. 宁伏龙,刘力,蒋国盛,吴能友,李实,张可,孙长宇,陈光进.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石油学报, 2013, 34(3):591-606.

出版专著和教材
宁伏龙等.《大洋科学钻探—从DSDP->ODP->IODP》.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科研创新
1.宁伏龙, 张凌, 蒋国盛, 涂运中, 张昊, 刘天乐, 范勇, 曹函.评价钻井液对水合物形成和分解抑制能力的方法及装置.ZL 4.6, 发明专利
2.宁伏龙, 张凌, 涂运中, 蒋国盛, 吴翔, 窦斌, 曹函.一种钻井液低温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ZL 5.0, 发明专利
3.宁伏龙, 吕利萍, 刘天乐, 蒋国盛, 窦斌.一种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及装置.ZL 5.9, 发明专利
4.余义兵,宁伏龙,蒋国盛,张凌,刘力,王跃伟.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对钻井液侵入响应特性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ZL 1.8,发明专利
5.李实,宁伏龙,马德胜,蒋国盛,张可,余义兵,陈兴隆,刘力,俞宏伟,李军.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动三轴力学-声学-电学同步测试的实验装置.ZL5.7,发明专利
6.范勇,蒋国盛,宁伏龙,张凌,陆洪志,韩博,涂运中,刘力,辜幕丹.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及其装置. ZL4.1,发明专利
7.蒋国盛,范勇,张凌,宁伏龙,陆洪志,刘天乐,韩博,辜幕丹,刘力.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发电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及其装置. ZL1.8,发明专利
8.李实,宁伏龙,马德胜,蒋国盛,张可,余义兵,陈兴隆,刘力,俞宏伟,李军.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动三轴力学-声学-电学同步测试的实验装置.ZL3.4,实用新型
9.宁伏龙,余义兵,蒋国盛,张凌,刘力,王跃伟。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对钻井液侵入响应特性的实验装置.ZL 8.9,实用新型
10.宁伏龙, 蒋国盛, 张凌, 吴翔, 李兵, 关进安, 涂运中.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用高压控制装置.ZL 0.3,实用新型

教学活动
主讲本科课程4门,主讲研究生课程1门。
1.在教学思想与理念上始终秉持“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信念。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的师德学
风,努力做优秀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候选人深爱高等教育这一职业并深信它是传递知识、塑造品格、提升修为
的最佳平台。在教学思想上推崇兴趣驱使、自由探索之精神,而在教学理念上则践行以人为本,严格与宽容、
激发自主学习这一原则。
2.在课堂授课与实践教学上始终围绕自主学习这一原则展开,做到教案设计科学严谨,教学课件生动有趣,
教学形式灵活多变。针对地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要求强这一特性,在课堂上除用部分时间讲授重点内容和关键
知识点外,其余时间则以问题驱动、案例讨论或者学生小组报告的方式,引导并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变被动为
主动学习。同时依托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中心钻机实习、非常规能源科研仪器操作、现场参观等方式逐
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成就感。而在研究生课程上,则以研究课题为导向,除讲授国内外现状和
主要技术方法外,还重点突出目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及可能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比如在非常规能源课程
上,针对水合物专题候选人就和研究生们深入讨论水合物储层精细评价及其物性参数确定特别是力学参数上存
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学生们在课后文献阅读和实验观察后都提交了非常精彩的作业。
3.在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效上,已发表2 篇教学研究论文。针对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学科呈现多视野多尺度多
学科交叉特性,结合自己研究方向,在讲授采油工程、天然气工程以及非常规油气钻探课程时,用一定课时穿
插讲解油气工业水合物安全问题、水合物取样难点、大洋科学钻探与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全球意义等多学科内容,
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已有7 位学生从大二和大三开始就直接进入课题组学习和研究。2009 年编著
出版了中国地质大学地学类精品教材《大洋科学钻探》,这是第一本系统介绍大洋科学钻探的科普性教材。以
此为基础,开设了《大洋科学钻探》课程。此外,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地质工程人才需求出发,在地
质工程实验班和其他老师一起开设了《欧美科技文化与国际学术交流》课程,2013 年还负责联络代尔夫特理工
大学优秀本科生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行暑期交流,这些都促进了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4.在教学效果上,让大部分学生从被动课程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上互动热情,讨论积极,课外则主动与
候选人讨论作业。让我感动的是学工老师曾将一位叫孙群学生的朋友圈截图给我,上面写到:“...宁老师最
后一门课,是大学最精彩的,知识并不重要,精神却能影响我们10 年。”在人才培养上候选人也不遗余力,
先后指导4 位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2 人参加创业大赛,担任学务指导的4 个班级多次在年
级综合测评中名列前茅。近5 年还指导3 周专业教学实习2 次,2 周秭归地质实习2 次、22 位本科生的生产实
习以及23 位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的第一个硕士生余义兵2012 年获校优秀毕业研究生并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到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刘志超2014 年获校科技论文报告会一等奖,博
士生孙嘉鑫获2015 年国家奖学金。二人在2016 年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分别到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和德克萨斯A&M 大学联合培养1 年。2014 年还接收1 名莫斯科大学博士生Liubov Bludushkina 到我校交换学
习,2013 年作为中方联系人还负责了荷兰TU Delft 优秀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在地质大学的暑期科研实训工作。
2014 年获校优秀指导老师,2015 年获校第五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荣誉称号。

指导学生情况
指导和联合指导博士生13人,硕士生8人
3位研究生获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美国和德国联培)
1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接收莫斯科大学和印度理工研究生交流各1人
2014 年校优秀指导老师
2015年校第五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

我的团队
作为湖北省创新团队“非常规天然气勘探钻完井技术”核心成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青年教师特色学科团队—非常规气藏高效钻采工艺与装备带头人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创新基地“工程地质与岩土防护基地”副主任,积极参与和领导创新团队以及学术梯队的建设工作。所领导的校优秀青年团队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4名,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50余篇,申请和授权专利20余项。近年来团队先后承担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煤层气方面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863”计划课题及子课题2项、国际合作计划1项、教育部霍英东基金1项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7项等共20余项非常规能源课题。



相关话题/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