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赵来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31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2016年至今,国际地层委员会 三叠系分会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金钉子”工作组投票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 : (1)201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201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六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
(3)2016、2014年年分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4)2013年、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09年、2013年、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7)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管理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化学
办公地点 : 国重106室
Email :
教师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编 :
办公室电话 :
移动电话 :
邮箱 :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1、个人简历
赵来时,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获得者。国际印度阶与奥伦尼克阶界线工作组选举委员会委员、美国AGU会员和美国GSA会员。先后主持5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参与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等,发表论文80余篇, 其中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共发表30篇,包括EPSL, ESR ,GCA, 3P, GPC,Scientific Reports 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多次在美国地球物理年会,IGCP630等国际会议邀请或Keynote报告 。出版英文专著一部 (排序第一), 并获2007 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及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第一名。第六届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
2、研究领域:
三叠系地层学、牙形石古生物学、古生态及演化; 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3、教育经历
? 1984 年—1988 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地层古生物专业,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指导老师:殷鸿福教授
? 1988 年—1991 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 2000 年—2004 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4、研究经历
? 1991 年—2004 年,留校地球科学学院地古教研室,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讲师,副教授
? 2000 年—2004 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童金南教授,并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 2003 年,1—7 月,加拿大地质调查局访问****,师从国际三叠纪分会主席,国际知名牙形石专家Orchard 博士合作研究
? 2004 年-至今,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及教学
5、取得部分原创性成果
(1)建立了华南二叠末期-早三叠世最为精细的海相生物地层格架,成为国际同期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对比标准,为探索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关键的时间框架和依据。
(2)率先提出以Neospathodus waageni eowaageni Zhao的首现作为国际奥伦尼克阶的底界划分的新方案, 并对界线地层特征进行准确标定, 这将为我国争取全球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的巢湖层型候选剖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我国地学研究可载入史册的突破性进展( Zhao et al., 2007,; 2008a , b; 并获2007 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及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第一名(鄂学位{2005}19 号)和国际三叠纪分会Albertiana( 2004, Albertiana, 29: 41-43)封面文章。
(3)率先提出Neospathodus pingdingshanensis Zhao的首现点作为国际Smithian-Spathian界线并对界线地层特征进行准确标定,以及为Smithian-Spathian亚阶界线的国际划分标准提供参考。
(4) 国内率先应用牙形石微区原位元素分析研究,其成果发表在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Earth-Science Reviews,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上,为牙形石等壳体化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提供新的判别指标。通过我们的研究表明国际上过去诸多研究需要重新评估,也代表本研究方面已走向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6、获奖情况
(1)2004年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2003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三届三育人标兵!
(3)2007 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4)2005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第一名(鄂学位{2005}19 号)!
(5)2014年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6)连续三届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评选-先进个人称号!
(7)201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者!
(8)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第六届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
7、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和地质调查项目2项,主要骨干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华南及日本西南部三叠纪关键时期海洋酸化作用-来自牙形石钙同位素证据。项目主持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南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牙形石原位锶同位素分析及其在评价古海洋化学条件和陆地风化作用的应用。项目主持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南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牙形石原位锶同位素分析及其在评价古海洋化学条件和陆地风化作用的应用。项目主持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南古、中生代之交牙形石原位氧同位素分析及其古气候重建。项目主持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南古、中生代之交牙形石微区元素分析及其重大突变期的启示。项目主持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火山岩示踪与沉积响应(编号:**,2008年1月-2011年12月),沉积与岩相古地理研究负责人,排序第二。
(7)中国地质调查子项目: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古近纪火山岩年代学和古地磁研究(** -121264,(KZ111952),2011-2013,主持人。
(8)中国地质调查子项目: 断裂带物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研究 **-21267(KZ111953)2011-2013,主持人
(9)军工子项目: 月壤样品无损分析技术和保存201101G009 (KZ12Z226),2011- 2012,,1万,2011-2012,主持人
8、参与学术活动情况
(1) Zhao, L.S., Chen, J.B., Algeo, T.J., Chen, Z.Q., Zhang L., Li Y. Diagenetic uptake of rare earth elements by bioapatite, with an example from Lower Triassic conodonts of South China. 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tratigraphy, Graz, Austria, July 2015. Oral presentation
(2) Zhao, L.S., Chen, Z.Q., Algeo, T.J., Chen, J.B. In situ oxygen isotope analysis of conodont by SIMS: implications fo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s through P-Tr transition. AGU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Dec. 2013. Invited Speaker
(3) Zhao, L.S., Chen, Z.Q., Algeo, T.J., Chen, J.B., Chen, Y.L.. Seawater rare-earth element patterns preserved in conodonts document intensified chemical weathering and marine anoxia during the latest Permian mass extinction, The X V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3-8 July 2011. Oral presentation
(4) Zhao, L.S., Orchard M.J., Tong, J.N., Conodont sequences and its global correlation of the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in West Pingdingshan section, Chaohu, Anhui Province. The Global Triassic (Albuquerque) May 22-25, 2007. (Albertiana 36) Oral presentation
(5) Zhao, L.S., Orchard M.J., Tong, J.N., Conodont sequences and its global correlation of the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in West Pingdingshan section, Chaohu, Anhui Provin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iassic Chronostratigraphy and Biotic Recovery Chaohu, China 23-25 May 2005. (Albertiana 33) Oral presentation
9、论文发表情况
(1)Jianbo Chen, Laishi Zhaob?, Thomas J. Algeob ??, Lian Zhou, Lei Zhangb, Huan Qiu. 2018. Evaluation of paleomarine redox conditions using Mo-isotope data in low-[Mo] sediments: A case study from the Lower Triassic of South Chin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8), 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18.05.004.
(2)Zhengyi Lyu, Michael J Orchard, Zhong-Qiang Chen, Laishi Zhao*, Lei Zhang, Xiumei Zhang.2018. A Taxonomic Re-Assessment of the Novispathodus waageni Group and Its Role in Defining the Base of the Olenekian (Lower Triassic).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9(4): 824–836. https://doi.org/10.1007/s12583-018-0795-3
(3)Xiangdong Wang, Peter A. Cawood, Laishi Zhao?, Zhong-Qiang Chen?, Zhengyi Lyu, Biao Ma. 2018. Convergent continental margin volcanic source for ash beds at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outh China: Constraints from trace elements and Hfisotopes.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18.02.011.
(4)Xiangdong Wang, Peter A. Cawood, He Zhao, Laishi Zhao ?, Stephen E. Grasby, Zhong-Qiang Chen ?, Paul B. Wignall, Zhengyi Lv, Chen Han. 2018. Mercury anomalies across the end Permian mass extinction in South China from shallow and deep wate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496 (2018) 159–167. https://doi.org/10.1016/j.epsl.2018.05.044.
(5)Xueqian Fenga, Zhong-Qiang Chen?, David J. Bottjerb?, Siqi Wua, Laishi Zhao, Yaling Xua,G.R. Shid, Yuangeng Huanga, Yuheng Fanga, Chenyi. 2018. TuaUnusual shallow marine matground-adapted benthic biofacies from the Lower Triassic of the northern Paleotethys: Implications for biotic recovery following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Earth-Science Reviews. https://doi.org/10.1016/j.earscirev.2018.07.012
(6)Yuangeng Huang, Zhong-Qiang Chen?, Thomas J. Algeoa, Laishi Zhao, Aymon
Baudd,Ghulam M. Bhat, Lei Zhang, Zhen Guo. Two-stage marine anoxia and biotic response during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in Kashmir, northern India: pyrite framboid evidence.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172 (2019) 124–139. https://doi.org/10.1016/j.gloplacha.2018.10.002
(7)Zhong-Qiang Chen(#)(*); Laishi Zhao; Xiangdong Wang; Mao Luo; Zhen Guo Great Paleozoic-Mesozoic Biotic Turnings and Paleontological Education in China: A Tribute to the Achievements of Professor Zunyi Y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8.8, 29(4): 721~732
(8)Gong, Q., Wang, X.D., Zhao, L.S.*, Grasby, S.E.*, Chen, Z.Q., Zhang, L., Li, Y., Cao, L., Li, Z.H., 2017. Mercury spikes suggest volcanic driver of the Ordovician-Silurian mass extinction. Scientific Reports 7, 5304.
(9)Li, Y., Zhao, L.S.*, Chen, Z.Q., Algeo, T.J.*, Cao, L., Wang, X.D., 2017. Ocean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on a shallow carbonate platform (Yangou, Jiangxi Province, South China) during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Evidence from rare earth elements in conodont bioapatite.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486, 6-16.
(10)Lyu, Z.Y., Orchard, M.J., Chen, Z.Q.*, Wang, X.D., Zhao, L.S.*, Han, C., 2017. Uppermost Permian to Lower Triassic conodont successions from the Enshi area, western Hubei Province, South Chin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on-line http://dx.doi.org/10.1016/j.palaeo.2017.08.015).
(11)Zhang, L., Cao, L., Zhao, L.S.*, Algeo, T.J.*, Chen, Z.Q., Li, Z.H., Lv, Z.Y., Wang, X.D., 2017. Raman spectral, elemental, crystallinity, and oxygen-isotope variations in conodont apatite during diagenesi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10, 184-207.
(12)Zhang, L., Orchard, M.J., Algeo, T.J., Chen, Z.Q., Lyu, Z.Y., Zhao, L.S.*, Kaiho, K., Ma, B., Liu, S.J., (2017?). An intercalibrated Triassic conodont succession and carbonate carbon isotope profile, Kamura, Japan.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http://dx.doi.org/10.1016/j.palaeo.2017.09.001).
(13)Zhang, L., Sun, Z.*, Li, H.B., Zhao, L.S., Song, S.R., Chou, Y.M., Cao, Y., Ye, X.Z., Wang, H., He, X.L., 2017. Rock record and magnetic response to large earthquakes within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Scientific Drilling cores,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18, 1889–1906.
(14)Elrick, M., Polyak, V., Algeo, T.J., Romaniello, S., Asmerom, Y., Herrmann, A.D., Anbar, A.D., Zhao, L.S., Chen, Z.Q., 2017. Geology (doi:10.1130/G38585.1.).
(15)Huang, Y.G., Chen, Z.Q.*, Wignall, P.B., Zhao, L.S., 2017. Latest Permian to Middle Triassic redox condition variations in ramp settings, South China: Pyrite framboid evidence. GSA Bulletin 129(1/2), 229-243.
(16)Huang Y.G., Chen, Z.Q.*, Zhao, L.S., Stanley Jr, G.D., Yan, J.X., Pei, Y., Yang, W.R., Huang, J.H., 2017. Restoration of reef ecosystems following the Guadalupian–Lopingian boundary mass extinction: Evidence from the Laibin area, South Chin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on-line).
(17)Luo, M.*, Hu, S.X., Benton, M.J., Shi, G.R., Zhao, L.S., Huang, J.Y., Song, H.J., Wen, W., Zhang, Q.Y., Fang, Y.H., Huang, Y.G., Chen, Z.Q., 2017. Taphonomy and palaeobiology of early Middle Triassic coprolites from the Luoping biota, southwe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reconstruction of fossil food webs.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474, 232-246.
(18)Zhang, L., Algeo, T.J., Zhao, L.S.*, Chen, Z.Q., 2016. Diagenetic uptake of rare earth elements by conodont apatite,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458, 176-197(研究生第一作者).
(19)Zhang, L., Zhao, L.S., Chen, Z.Q., Algeo, T.J., Li, Y., 2015. Ameliora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s at the Smithian–Spathian boundary, Early Triassic. Biogeosciences 12, 1597-1613. (研究生第一作者)
(20)Chen, J., Algeo, T.J., Zhao, L.S.*, Chen, Z.-Q., Zhang, L., Li, Y., 2015. Diagenetic uptake of rare earth elements by bioapatite, with an example from Lower Triassic conodonts of South China. Earth-Science Reviews 149, 181-202. (研究生第一作者)
(21)Chen, Z.-Q., Yang, H., Luo, M., Benton, M.J., Kaiho, K., Zhao, L.S., Huang, Y., Zhang, K., Fang, Y., Jiang, H., 2015. Complete biotic and sedimentary records of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from Meishan section, South China: Ecologically assessing mass extinction and its aftermath. Earth-Science Reviews 149, 67-107.
(22)Luo, M., Chen, Z.-Q., Zhao, L.S., Kershaw, S., Huang, J., Wu, L., Yang, H., Fang, Y., Huang, Y., Zhang, Q., Hu, S., Zhou, C., Wen, W., Jia, Z., 2014. Early Middle Triassic stromatolites from the Luoping area,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Geobiologic features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412, 124-140.
(23)Chen, Z.-Q., Wang, Y., Kershaw, S., Luo, M., Yang, H., Zhao, L.S., Feng, Y., Chen, J., Yang, L., Zhang, L., 2014. Early Triassic stromatolites in a siliciclastic nearshore setting in northern Perth Basin, Western Australia: Geobiologic features and implications for post-extinction microbial proliferation.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121, 89-100.
(24)Zhao Laishi*, Chen Yonglin, Chen Zhong-Qiang, 2013. Uppermost Permian to Lower Triassic Conodont Zonation from Three Gorges area, South China, Palaios 28, 523–540.
(25)Zhao Laishi, Chen Zhong-Qiang, Thomas J. Algeo, Chen Jianbo, Chen Yonglin, Tong Jinnan, Gao Shan, Zhou Lian, Hu Zhaochu, Liu Yongsheng, 2013. Rare-earth element patterns in conodontal bid crowns: Evidence for massive inputs of volcanic ash during the latest Permian biocrisis?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105, 135-151.
(26)左景勋,童金南,赵来时*,常德峰,赵荣军,2013. 早三叠世下扬子古海洋地球化学环境的修复过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38,441-453.
(27)王润,陈剑波,赵来时*,陈泳霖,唐国强,李献华. 2013. 二次离子质谱微区原位牙形石氧同位素分析及其在古海表水温记录中的应用. 世界地质.32(4) 652-658 (研究生第一作者)
(28)陈剑波, 赵来时*, 陈中强, 等, 2012. 浙江煤山牙形石微区原位REE组成及古环境意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37(1)25-34. (研究生第一作者)
(29)Zhaochu Hu , Yongsheng Liu , Shan Gao , Shaoquan Xiao , Laishi Zhao, Detlef Günther ,Ming Li , Wen Zhang , Keqing Zong. 2012, A “wire” signal smoothing device for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78 50–57
(30)Lian Zhou , Paul B. Wignall , Jie Su , Qinglai Feng , Shucheng Xie , Laishi Zhao ,
Junhua Huang. 2012. U/Mo ratios and δ95/95Mo as local and global redox proxies
during mass extinction events. Chemical Geology , 324–325, 99–107
(31)Wen Zhang, Zhaochu Hu, Yongsheng Liu, Lu Chen, Haihong Chen, Ming Li, Laishi Zhao, Shenghong Hu and Shan Gao,2012, Reassessment of HF ?HNO3 Decomposition Capability in the High-Pressure Digestion of Felsic Rocks for Multi-Element Determination by ICP-MS,Geostandards and Geoanalytical Research,36,271 – 2 8 9
(32)Xie, Shiwen; *Wu, Yuanbao; Gao, Shan; Liu, Xiaochi; Zhou, Lian; Zhao, Laishi; Hu, Zhaochu.2012. Sr-Nd isotopic 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provenance of late Paleozoic to early cretaceous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Western Hills of Beijing, North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uplift of the northern North China Craton .Sedimentary Geology, 245, pp 17-28.
(33)Tong Jinnan, and Zhao Laishi, Lower Triassic and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in Chaohu, Anhui Province, South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1, 85( 2) , 801–840.
(34)Liang Dan, Tong Jin-nan, Zhao Lai-shi. 2011. The Study of Early Triassic Smithian-Spathian Boundary in Ping Dingshan Section, Chaohu, Anhui Province. Science in China: Earth Science, 41(2):149-157(梁丹, 童金南, 赵来时,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早三叠世Smithian-Spathian 界线地层研究,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1, 41(2 ), 149-157.)
(35)Wenting Ji , Jinnan Tong, Laishi Zhao , Shiqin Zhou , Jing Chen, 2011. Lower–Middle Triassic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of the Qingyan section,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308 213–223.
(36)Zhaochu Hu, Shan Gao,Yongsheng Liu,Shenghong Hu,Laishi Zhao, Yanxiang Li and Qi Wanga, 2010, NH4F assisted high pressure digestion of geological samples for multi-element analysis by ICP-MS, J.Anal. At. Spectrom. 25, 408–413
(37)王 瑾, 周 炼, 胡兆初, 赵来时, 张海强, 陈孝红, 李志红, 2010, 三峡地区二叠系牙形石的U-Th-Pb 定年及古海水信息, 古地理学报, 12 (2 ) ,212-219
(38)Zhang Qiyue, Zhou Changyong, Lu tao, Xie tao, Lou Xiongying, Liu wei,SunYuanyuan, Huang Jinyuan and Zhao Laishi* , 2009. A conodont-based Middle Triassic age assignment for the Luoping Biota of Yunnan,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52 (10):1673-1678.( (张启跃, 周长勇, 吕涛, 谢韬, 楼雄英, 刘伟, 孙媛媛, 黄金元,赵来时*,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地层时代的厘定: 来自牙形石的证据,中国科学 D 辑:地球科学, 39 (3 ):300-305,2009.)
(39)Zhang Suxin , Yuan Peng ,Zhao Laishi* , Tong Jinnan ,Yang Hao,Yu Jishun , Shi Yufang, 2009. Clay Rocks around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t Daxiakou Section in Hubei Province, China,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 (6): 909-920.
(40)赵来时, 吴元保, 胡兆初, 周炼, 刘勇胜, 史玉芳, 张素新, 童金南, 袁,鹏, 2009. 牙形石微量元素对生物绝灭事件的响应!以二叠-三叠系全球层型剖面第一幕绝灭事件为例,地球科学, 34(5):725-732.
(41)Zhaochu Hu ,Yongsheng Liu , Ming Li , Shan Gao and Laishi Zhao, 2009. Results for Rarely Determined Elements in MPI-DING, USGS and NIST SRM Glasses Using Laser Ablation ICP-MS,Geostandards and Geoanalytical Research, 33: 319-335
(42)Sun, Z., Mark W. H., Pei, J., Zhao, l., Tong, J., James G. Ogg, 2009. Magnetostratigraphy of the Early Triassic from Chaohu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Induan – Olenekian stage boundar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 279:350–361.
(43)ZHAO Laishi, TONG Jinnan, Sun Zhiming,Orchard M J A, 2008. Detailed Lower Triassic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and its implications at the GSSP Candidate of the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in Chaohu, Anhui Provinces. Progres in Natural Science 18 (1):79-90
(44)Zhao Laishi, Tong Jinnan, Sun zhiming, Orchard Mike. 2008. An update of Conodonts in the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Strata at West Pingdingshan Section, Chaohu, Anhui Provi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9 (3):207–216.
(45)赵来时, 童金南, 孙知明, 常德峰, 张克信, 张素新, M.J.Orchard, 2007,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印度阶与奥伦尼克阶界线层高分辨率牙形石生物地层.地球科学32 (3):291-302.
(46)赵来时,童金南,张素新,孙知明,黄孝刚, 2007,安徽巢湖南鬼门关下三叠统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及其地层意义, 地球科学32:81-91..
(47)Zhao Lai-Shi, Orchard, M.J., Tong Jin-Nan, Zhang Su-Xin, Sun Zhi-Ming, 2007, Lower Triassic conodont sequence in Chaohu, Anhui Province, China and its global correlation.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52 :24–38.
(48)QINGLAI FENG, ZIJIANG YANG, SYLVIE CRASQUIN, LAISHI ZHAO, 2007.Permian and Triassic radiolarians from northern Tibet: correlation between radiolarian and conodont biozones, Bull. Soc. géol. Fr., 178 (6):485-495
(49)Zuo Jingxun, Tong Jinnan, Qiu Haiou, ZHao Laishi,2006,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the Lower Triassic marine carbonates, Lower Yangtze Region, South China,Science in China(D),49(3):225—241.
(50)左景勋,童金南,邱海鸥,赵来时, 2006,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的演化特征, 中国科学 D 辑,36 (2): 109-122.
(51)Tong, J.N., Zhou, X.G., Erwin, D. H., Zuo, J.X., Zhao, L. S., 2006. Fossil fishes from the Lower Triassic of Majiashan, Chaohu, Anhui Province, China. J. Paleontol. 80, 146-161
(52)Zhao Laishi, 2005, Permian-Triassic Sequences in Meishan and Hushan, Lower Yangtze ——Guide to the Post-Symposium Field Excu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Triassic Chronostratigraphy and Biotic Recovery (23-25 May 2005, Chaohu, China), Albertiana 33(PART II):119-128
(53)Zhao Laishi, Orchard, M.J.,Tong Jinnan, 2005. Conodont Sequences and Its Global correlation of the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In West Pingdingshan Section, Chaohu, Anhui Province, Albertiana,2005,33(Part II): 108-111
(54)Zhao Laishi, Tong Jinnan, Orchard, M.J., 2005. An intercalibrated biostratigraphy of the Uppermost Permian and Lower Triassic of the Guimenguan section, South Chaohu, Anhui province, Albertiana,2005,33(Part II): 111-113
(55)Zhao Laishi, Xiongxinqi, Yangfengqing, 2005. Conodonts from the Lower Triassic in the Nantuowan Section of Daxiakou, Xingshan Country, Hubei Province, Albertiana, 33 (Part II):111-115
(56)赵来时, 童金南,Mike Orchard, 左景勋,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分带及其全球对比, 地球科学,2005,30 (5): 624-634
(57)Tong Jinnan, Hans, J. Hansen, Zhao Laishi, 2005, High-resolution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sequence in Chaohu, Anhui Provinc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48 (3): 291-297
(58)Tong, J.N., Erwin D.H., Zuo J.X., Zhao L.S., 2005. Lower Triassic carbon - isotope stratigraphy in Chaohu, Anhui: Implication to biotic and ecological recovery, Albertiana (Part II) , 33: 75-76
(59)Tong Jinnan Zhao Laishi, 2005. Triassic in Chaohu, Anhui Province - Guide to the Mid-Symposium Field Excu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Triassic Chronostratigraphy and Biotic Recovery (23-25 May 2005, Chaohu, China), Albertiana 33(PART II):129-138
(60)童金南,赵来时,左景勋等,2005 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综合层序,地球科学,230(1): 40-46
(61)童金南,左景勋,赵来时,2005,安徽巢湖下三叠统剖面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47-163
(62)童金南,赵来时,左景勋, 2005,下三叠统殷坑阶和巢湖阶及其界线研究,地层学杂志,29(supp):548-564.
(63)童金南 Han s J. Han sen 赵来时 左景勋,2005,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剖面地层序列,地层学杂志,29(2):205-214
(64)Zhao Laishi, Orchard, Michael J., and Tong Jinnan. 2004. Lower Triassic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and speciation of Neospathodus waageni around the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of Chaohu, Anhui Province, China. Albertiana, 29: 41-43
(65)赵来时,童金南,左景勋,2003, 安徽巢湖平顶山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地球科学,28 (4): 414-418
(66)Zhao L.S., Tong Jinnan, Orchard, M.J. 2003.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the conodonts Platyvillosus from theYinkeng Formation in Chaohu, Anhui Province, China.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9 (4): 306-314
(67)Zhao Laishi, Tong Jinnan, et al., 2002, Discussion on Induan-Olenekia Boundary in Chaohu, Auhui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3 (2): 141-150.
(68)Tong Jinnan, Qiu Haiou, Zhao Laishi, 2002. Lower Triassic Inorganic Carbon IsotopeExcursion in Chaohu, Auhui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3(2): 98-106
(69)Tong Jinnan, Zhang Jianjun Zhao Laishi et al., 2002, Report on the Field Excursion to Chaohu, Anhui Province, South China, Albertiana, 27:26-29
(70)Tong Jinnan, Zhao Laishi, Zuo Jingxun, 2002, Recent studies on the Lower Triassic of Chaohu. Anhui Province, China. Albertiana, 27:20-25
(71)左景勋,赵来时,2002.河南嵩箕地区中原古迹五佛山群中层状角砾岩之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地球科学,27:269-274
(72)Tong Jinnan, Yin Hongfu, Zhang Jianjun, Zhao Laishi, 2001, Proposed new Lower Triassic stages in South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44 (11): 961-967.
(73)Tong Jinnan, Zhang Jianjun Zhao Laishi, 2001, Report on the Lower Triassic of
Chaohu, Anhui Province, China, Albertiana, 25:23-279.
(74)Tong Jinnan, Zhang Jianjun Zhao Laishi et al., 2002, Report on the Field Excursion to Chaohu, Anhui Province, South China, Albertiana, 27:26-29
(75)Tong Jinnan, Zhao Laishi, Zuo Jingxun, 2002, Recent studies on the Lower Trassic of Chaohu,Anhui Province,China. Albertiana, 27:20-25
10、出版书籍情况
Zhao Laishi, Tong Jinnan, Mike Orchard, 2005. Study of the Lower Triassic conodont sequence and The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in Chaohu, Anhui Provinc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 Wuhan, Hubei, China. pp. 1-140.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1. 牙形石生物地层学及牙形石微区原位地球化学;
2. 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生物突变事件重大地质事件与生物环境协同演化
3. 古海洋化学与古环境演化
4.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铀-钙-锂-汞-锌-隔)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2016年至今,国际地层委员会 三叠系分会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金钉子”工作组投票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 : (1)201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201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六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
(3)2016、2014年年分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4)2013年、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09年、2013年、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7)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管理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化学
办公地点 : 国重106室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著作成果
专利
论文成果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2016年至今,国际地层委员会 三叠系分会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金钉子”工作组投票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 : (1)201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201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六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
(3)2016、2014年年分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4)2013年、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09年、2013年、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7)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管理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化学
办公地点 : 国重106室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研究领域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暂无内容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2016年至今,国际地层委员会 三叠系分会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金钉子”工作组投票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 : (1)201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201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六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
(3)2016、2014年年分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4)2013年、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09年、2013年、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7)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管理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化学
办公地点 : 国重106室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科研项目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共0条0/0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2016年至今,国际地层委员会 三叠系分会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金钉子”工作组投票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 : (1)201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201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六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
(3)2016、2014年年分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4)2013年、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09年、2013年、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7)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管理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化学
办公地点 : 国重106室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著作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著作成果
共0条0/0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2016年至今,国际地层委员会 三叠系分会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金钉子”工作组投票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 : (1)201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201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六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
(3)2016、2014年年分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4)2013年、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09年、2013年、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7)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管理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化学
办公地点 : 国重106室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专利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专利
共0条0/0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2016年至今,国际地层委员会 三叠系分会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金钉子”工作组投票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 : (1)201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201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六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
(3)2016、2014年年分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4)2013年、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09年、2013年、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7)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管理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化学
办公地点 : 国重106室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共0条0/0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2016年至今,国际地层委员会 三叠系分会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金钉子”工作组投票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 : (1)201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201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六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
(3)2016、2014年年分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4)2013年、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09年、2013年、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7)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管理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化学
办公地点 : 国重106室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2016年至今,国际地层委员会 三叠系分会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金钉子”工作组投票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 : (1)201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201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六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
(3)2016、2014年年分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4)2013年、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09年、2013年、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7)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管理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化学
办公地点 : 国重106室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教学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成果
共0条0/0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2016年至今,国际地层委员会 三叠系分会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金钉子”工作组投票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 : (1)201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201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六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
(3)2016、2014年年分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4)2013年、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09年、2013年、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7)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管理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化学
办公地点 : 国重106室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授课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授课信息
共0条0/0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2016年至今,国际地层委员会 三叠系分会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金钉子”工作组投票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 : (1)201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201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六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
(3)2016、2014年年分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4)2013年、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09年、2013年、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7)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管理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化学
办公地点 : 国重106室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资源
共0条0/0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2016年至今,国际地层委员会 三叠系分会 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金钉子”工作组投票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 : (1)201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201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六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
(3)2016、2014年年分别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
(4)2013年、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2009年、2013年、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研[2007]3 号文件);
(7)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管理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球化学
办公地点 : 国重106室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博导同专业硕导
获奖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获奖信息
共0条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