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宋虎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31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13年07月01日
学科 :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化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科教三楼A212-2
联系方式 : **
Email :
教师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通讯/办公地址 :
移动电话 :
邮箱 :
扫描关注
同专业硕导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宋虎跃,男,1986年2月生,山西晋城人,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应用化学专业学士学位,2010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13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期间2011-2012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地质系交流学习。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助理研究员。2016年1月至今,任副研究员。2016年-2017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质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Ariel Anbar教授)。
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1)探究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及早三叠世生物迟缓复苏的环境驱动因子,综合利用碳-氮-硫同位素、铁组分、黄铁矿形貌等多指标重建生物突变时期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建立生物事件与异常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联系。(2)利用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指标研究古-中生代生物大灭绝时期(F-F、 GLB和PTB生物大灭绝)古海洋环境变化,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海洋缺氧事件与历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相互关系。(3)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仪器装置研发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特别资助,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目前在Nature Communication、Geology、EPSL、GCA、ESR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合作发表SCI论文43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9篇),论文被引1280余次(据google学术,截止2020年6月),两篇第一作者论文曾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现任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国际SCI期刊编委。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2010.92013.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层学与古生物学
研究生毕业
理学博士学位
2008.92010.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化学
研究生毕业
理学硕士学位
2004.92008.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应用化学
本科(学士)
学士学位
2013.72015.1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2016.12016.12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博士后
2015.12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1)探究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及早三叠世生物迟缓复苏的环境驱动因子,综合利用碳-氮-硫同位素、铁组分、黄铁矿形貌等多指标重建生物突变时期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建立生物事件与异常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联系。(2)利用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指标研究古-中生代生物大灭绝时期(F-F、 GLB和PTB生物大灭绝)古海洋环境变化,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海洋缺氧事件与历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相互关系。(3)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新仪器装置研发。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13年07月01日
学科 :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化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科教三楼A212-2
联系方式 : **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硕导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1)探究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及早三叠世生物迟缓复苏的环境驱动因子,综合利用碳-氮-硫同位素、铁组分、黄铁矿形貌等多指标重建生物突变时期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建立生物事件与异常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联系。(2)利用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指标研究古-中生代生物大灭绝时期(F-F、 GLB和PTB生物大灭绝)古海洋环境变化,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海洋缺氧事件与历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相互关系。(3)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分析仪器与装置研发。
科研项目Mor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藏南珠穆朗玛峰地区早三叠世古海洋碳-氮-硫同位素演化,2019/01-2022/12,65万,在研,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二叠纪-三叠纪危机后生态系统重建和复苏过程,2017/01-2020/12, 251万元,在研,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早三叠世海、陆相地层对比及生物-环境演变过程,2016/01-2020/12,295万元,在研,参加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早三叠世海洋酸化事件, 2017/08-2019/06,3万,已结题,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华南早三叠世深水相硫同位素演化, 2015/01-2017/12,28万,已结题,主持
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2015T80851,西藏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水硫同位素演化及全球对比,2015/01-2015/12,15万,已结题,主持
著作成果
论文成果More>>
Song, Huyue*; Song, Haijun; Algeo, Thomas J.*; Tong, Jinnan; Romaniello, Stephen J.; Zhu, Yuanyuan; Chu, Daoliang; Gong, Yiming; Anbar, Ariel D.; Uranium and carbon isotopes document global-ocean redox-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s linked to cooling during the Frasnian-Famennian mass extinction, Geology, 2017, 45(10): 887-890.
Song Huyue*; Tong Jinnan*; Algeo Thomas J.*; Song Haijun; Qiu Haiou; Zhu Yuanyuan; Tian Li; Bates Steven; Lyons Timothy W.; Luo Genming; Kump Lee R.; Early Triassic seawater sulfate drawdown,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4, 128: 95-113.
Song Huyue; Tong Jinnan*; Ageo Thomas J.*; Horacek Micha; Qiu Haiou; Song Haijun; Tian Li; Chen Zhongqiang; Large vertical δ13CDIC gradients in Early Triassic seas of the South China craton: Implications for oceanographic changes related to Siberian Traps volcanism, Glbal and Planerary Change, 2013, 105: 7-20.
Song Huyue*; Du Yong; Algeo Thomas J.; Tong Jinnan; Owens Jeremy D.; Song Haijun; Tian Li; Qiu Haiou; Zhu Yuanyuan; Lyons Timothy W.; Cooling-driven oceanic anoxia across the Smithian/Spathian boundary (mid-Early Triassic),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9, 195: 133-146.
Du Yong; Song Huyue*; Tong Jinnan; Algeo Thomas J; Li Zhe; Song Haijun; Huang Jiandong; Changes in productivity associated with algal-microbial shifts during the Early Triassic recovery of marine ecosystems, GSA Bulletin,2020.
Du Yong; Song Huyue*; Refined protocol for δ13C analysis of calcite and dolomite in carbonate mixture samples,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2020, 34(10).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13年07月01日
学科 :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化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科教三楼A212-2
联系方式 : **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硕导
研究领域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1)探究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及早三叠世生物迟缓复苏的环境驱动因子,综合利用碳-氮-硫同位素、铁组分、黄铁矿形貌等多指标重建生物突变时期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建立生物事件与异常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联系。(2)利用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指标研究古-中生代生物大灭绝时期(F-F、 GLB和PTB生物大灭绝)古海洋环境变化,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海洋缺氧事件与历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相互关系。(3)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分析仪器与装置研发。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13年07月01日
学科 :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化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科教三楼A212-2
联系方式 : **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硕导
科研项目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藏南珠穆朗玛峰地区早三叠世古海洋碳-氮-硫同位素演化,2019/01-2022/12,65万,在研,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二叠纪-三叠纪危机后生态系统重建和复苏过程,2017/01-2020/12, 251万元,在研,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早三叠世海、陆相地层对比及生物-环境演变过程,2016/01-2020/12,295万元,在研,参加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早三叠世海洋酸化事件, 2017/08-2019/06,3万,已结题,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华南早三叠世深水相硫同位素演化, 2015/01-2017/12,28万,已结题,主持
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2015T80851,西藏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水硫同位素演化及全球对比,2015/01-2015/12,15万,已结题,主持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4M562082,早三叠世Smithian-Spathian之交海洋缺氧事件,2014/10-2015/06,5万,已结题,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华南三叠纪复苏期的古海洋化学及其对生物复苏的启示,2012/01-2015/12,74万元,已结题,参加
共8条1/1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13年07月01日
学科 :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化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科教三楼A212-2
联系方式 : **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硕导
著作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著作成果
共0条0/0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13年07月01日
学科 :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化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科教三楼A212-2
联系方式 : **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硕导
专利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专利
宋虎跃,邱海鸥,王大波,朱园园,汤志勇,宋海军,一种提取地质样品中黄铁矿硫的装置,2015.3.18,中国,ZL 3.9
宋虎跃,邱海鸥,王大波,朱园园,汤志勇,宋海军,一种提取地质样品中酸挥发性硫的装置,2015.8.19,中国,ZL9.4
宋虎跃,邱海鸥,王大波,朱园园,汤志勇,宋海军, 2015. 一种地质样品中黄铁矿硫同位素分析的制样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ZL 3.5.
共3条1/1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13年07月01日
学科 :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化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科教三楼A212-2
联系方式 : **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硕导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1]Song, Huyue*; Song, Haijun; Algeo, Thomas J.*; Tong, Jinnan; Romaniello, Stephen J.; Zhu, Yuanyuan; Chu, Daoliang; Gong, Yiming; Anbar, Ariel D.; Uranium and carbon isotopes document global-ocean redox-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s linked to cooling during the Frasnian-Famennian mass extinction, Geology, 2017, 45(10): 887-890.
[2]Song Huyue*; Tong Jinnan*; Algeo Thomas J.*; Song Haijun; Qiu Haiou; Zhu Yuanyuan; Tian Li; Bates Steven; Lyons Timothy W.; Luo Genming; Kump Lee R.; Early Triassic seawater sulfate drawdown,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4, 128: 95-113.
[3]Song Huyue; Tong Jinnan*; Ageo Thomas J.*; Horacek Micha; Qiu Haiou; Song Haijun; Tian Li; Chen Zhongqiang; Large vertical δ13CDIC gradients in Early Triassic seas of the South China craton: Implications for oceanographic changes related to Siberian Traps volcanism, Glbal and Planerary Change, 2013, 105: 7-20.
[4]Song Huyue*; Du Yong; Algeo Thomas J.; Tong Jinnan; Owens Jeremy D.; Song Haijun; Tian Li; Qiu Haiou; Zhu Yuanyuan; Lyons Timothy W.; Cooling-driven oceanic anoxia across the Smithian/Spathian boundary (mid-Early Triassic),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9, 195: 133-146.
[5]Du Yong; Song Huyue*; Tong Jinnan; Algeo Thomas J; Li Zhe; Song Haijun; Huang Jiandong; Changes in productivity associated with algal-microbial shifts during the Early Triassic recovery of marine ecosystems, GSA Bulletin,2020.
[6]Du Yong; Song Huyue*; Refined protocol for δ13C analysis of calcite and dolomite in carbonate mixture samples,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2020, 34(10).
[7]Wang Zhipeng; Wang Xinqiang*; Shi Xiaoying*; Tang Dongjie; Stu?eken EvaE; Song Huyue; Coupled nitrate and phosphate availability facilitated the expansion of eukaryotic life at ca. 1.56 Ga, JGR Biogeosciences,2020.
[8]Tian Li*; Song Huyue; Ye Qin; Hu Jun; An Zhihui; Zhao Xiaoming; Bottjer David; Tong Jinnan; Recurrent anoxia recorded in shallow marine facies at Zhangcunping (western Hubei, China) throughout the Ediacaran to earliest Cambrian, Precambrian Research, 2020, 340.
[9]Chu Daoliang*; Grasby Stephen; Song Haijun; Corso Dal Jacopo; Wang Yao; Mather Tamsin; Wu Yuyang; Song Huyue; Shu Wenchao; Tong Jinnan; Wignall Paul*; Ecological disturbance in tropical peatlands prior to marine Permian-Triassic mass extinction, Geology, 2020, 48: 288-292.
[10]Xu Dongtao; Wang Xinqiang*; Shi Xiaoying*; Tang Dongjie; Zhao Xiangkuan; Feng Lianjun; Song Huyue; Nitrogen cycle perturbations linked to metazoan diversification during the early Cambrian,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20, 538.
[11]Cao Ying; Song Huyue*; Algeo Thomas J.; Chu Daoliang; Du Yong; Tian Li; Wang Yuhang; Tong Jinnan; Intensified chemical weathering during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recorded in terrestrial and marine successions,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9, 519: 166-177.
[12]Shang Mohan; Tang Dongjie*; Shi Xiaoying*; Zhou Limin; Zhou Xiqiang; Song Huyue; Jiang Ganqing; A pulse of oxygen increase in the early Mesoproterozoic ocean at ca. 1.57–1.56 G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9, 527.
[13]Wu Yuyang; Tong Jinnan*; Algeo Thomas J; Chu Daoliang; Cui Ying; Song Huyue; Shu Wenchao; Du Yong; Organic carbon isotopes in terrestrial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ections of North China: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carbon cycle perturbations, GSA Bulletin, 2019, 131.
[14]Shen Jun*; Algeo Thomas J; Planavsky Noah J; Yu Jianxin; Feng Qinglai; Song Haijun; Song Huyue; Rowe Harry; Zhou Lian; Chen Jiubin; Mercury enrichments provide evidence of Early Triassic volcanism following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9, 195: 191-212.
[15]Zhang Fefei*; Algeo Thomas J; Cui Ying; Shen Jun; Song Huyue; Sano Hironyoshi; Rowe Harry D; Anbar Ariel D; Global-ocean redox variations across the Smithian-Spathian boundary linked to concurrent climatic and biotic changes,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9, 195: 147-168.
[16]Tian Li; Tong Jinnan*; Xiao Yifan; Benton Michael J.; Song Huyue; Song Haijun; Liang Lei; Wu Kui; Chu Daoliang; Algeo Thomas J; Environmental instability prior to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reflected in biotic and facies changes on shallow carbonate platforms of the Nanpanjiang Basin (South Chin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9, 519: 23-36.
[17]Song Haijun*; Wignall Paul B; Song Huyue; Dai Xu; Chu Daoliang; Seawater Temperature and Dissolved Oxygen over the Past 500 Million Year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9, 30: 236-243.
[18]Li Mingtao; Song Haijun*; Wignall Paul B; She Zhenbin; Dai Xu; Song Huyue; Xiao Qian; Early Triassic oceanic red beds coupled with deep sea oxidation in South Tethys, Sedimentary Geology, 2019, 391.
[19]Qiu Zhipu; Song Haijun*; Hu Chaoyong*; Wignall Paul B; Song Huyue; Carb onate thermoluminescence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marine productivity change during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9, 526: 72-79.
[20]Tong Jinnan*; Chu Daoliang; Liang Lei; Shu Wenchao; Song Haijun; Song Ting; Song Huyue; Wu Yuyang; Triassic integrative stratigraphy and timescale of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9, 62(1): 189-222.
共68条1/4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页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13年07月01日
学科 :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化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科教三楼A212-2
联系方式 : **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硕导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授课信息
教学资源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13年07月01日
学科 :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化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科教三楼A212-2
联系方式 : **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硕导
教学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成果
共0条0/0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13年07月01日
学科 :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化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科教三楼A212-2
联系方式 : **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硕导
授课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授课信息
共0条0/0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13年07月01日
学科 :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化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科教三楼A212-2
联系方式 : **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硕导
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资源
共0条0/0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学位 : 理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职
所在单位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 : 2013年07月01日
学科 :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化学
办公地点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科教三楼A212-2
联系方式 : **
Email :
扫描关注
同专业硕导
获奖信息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获奖信息
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共1条1/1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