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杜远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31
姓 名:杜远生
联系方式:
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邮政编码:430074;
E-mail:duyuansheng126@126.com
研究兴趣
沉积地质学:包括1、造山带及邻区沉积—大地构造学(古海洋学与盆山相互作用);2、事件(风暴、地震、海啸、重力流等)沉积学;3、碳酸盐沉积学;4、沉积矿产(铝土矿、磷矿、锰矿、天然碱、煤、页岩气等)。
讲授课程
本科生:沉积地质学基础。
研究生:沉积地质学。
招收研究生方向
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沉积学(含古地理学)方向。
个人资料
一、简介
杜远生:河南省开封县人,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82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系留校任教,1998-1999任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2000-2008任地球科学学院院长,2009-2012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处处长,2013年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现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古地理学报》杂志副主编,《地球科学》、《地质论评》、《Journal of Geoscience》、《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杂志编委等职务。
长期从事造山带及邻区沉积地质学、事件沉积学和锰矿、铝土矿、磷矿、页岩气等沉积矿产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SCI检索论文30余篇、Ei检索论文20余篇,编(著)教材和著作8部。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2012年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013年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各1项。
指导的博士生朱杰(2008)、杨江海(2013)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硕士生彭冰霞(2004)、杨萍(2008)获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工程硕士周 琦(2005)获全国优秀工程硕士称号;本科生刘琦(2009)、周振昊(2013)获得全国挑战杯二等奖。
二、 教育教学
主讲课程:沉积地质学基础(本科生)、沉积地质学(研究生)
主编教材:杜远生、童金南主编,古生物地史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三、研究团队的科研方向和创新成果
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沉积地质学研究,先后主持7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0余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造山带及邻区沉积-大地构造学(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祁连造山带、右江造山带、钦防造山带、江南造山带等);克拉通地区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古全球变化;事件沉积学(风暴岩、震积岩、海啸岩、震浊积岩等);沉积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研究(锰矿、铝土矿、磷矿、天然碱、煤、页岩气等)。牵头组成的研究团队现包括青年教师5人,目前重点对华南造山区晋宁—印支期沉积大地构造,沉积矿产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华北中元古代古海洋和古全球变化研究。
1、秦岭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1985年到1999年间,在自然科学基金和地矿部项目资助下,系统的对秦岭造山带泥盆系进行了以宏观地质特征为主的沉积地质学研究,包括地层学、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古地理、古海洋和盆地演化,尤其是将非史密斯地层学的理论引入造山带地层学的研究,取得了秦岭古海洋格局和构造演化的创新认识。研究团队在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通过西秦岭勉略地区三河口群非史密斯地层学的研究,将三河口群(原认为属泥盆系)解体为元古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等多个地层单位,编制了国内第一幅非史密斯地层地质图,并对与蛇绿岩共生的硅质岩放射虫进行了研究,确认了硅质岩的时代为石炭系,从而确定了晚古生代南秦岭勉略洋存在;通过桐柏地区秦岭群雁岭沟组硅质岩中放射虫的研究,确定秦岭群中夹有早三叠世—二叠纪的硅质岩残片,结合扬子地块北缘二叠纪—三叠纪的盆地分析确认了东秦岭一桐柏一大别一带晚海西一早印支期古海洋的存在。南秦岭古海洋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秦岭古海洋的“三块(陆块)两带(洋盆)”的格局。
2、北祁连早古生代—泥盆纪沉积地质学研究:2000-2009年间,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对北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泥盆系进行了系统的古海洋学和同造山盆地的盆山相互作用研究。通过北祁连寒武纪—奥陶纪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系统研究,认为北祁连寒武纪—奥陶纪硅质岩既不是典型的大陆边缘型的硅质岩,也不是典型的大洋型硅质岩,而是距离陆源较近的深海或局限洋盆硅质岩,从而确定了早古生代北祁连是原特提斯东北缘多岛洋的一部分。对北祁连奥陶纪—泥盆纪同造山盆地的盆山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北祁连—河西走廊奥陶系—泥盆系碎屑岩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的系统研究,确定了北祁连初始碰撞发生于东部古浪一带(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碰撞发生于肃南一带,并以鹿角沟砾岩为标志存在点碰撞特征,提出了奥陶纪—泥盆纪不规则边缘碰撞—斜向碰撞的碰撞造山—隆升过程,纠正了传统认为的北祁连造山“西强东弱、西早东晚”的认识。
3、华南右江造山带晚古生代—三叠纪沉积地质学研究:2008年以来,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对右江盆地泥盆纪—二叠纪硅质岩、碎屑岩及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研究。右江盆地是一个在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上裂陷形成的再生盆地,盆地内部台地和裂陷槽棋盘式分布。A、通过对右江盆地泥盆系—二叠系硅质岩的岩石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确认了泥盆系、石炭系的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而二叠系硅质岩与洋盆相关。B、通过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及锆石年代学研究,认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是一个重要的物源区,而二叠系末期—早三叠世,南侧的岛弧火山岩成为重要的物源。C、通过泥盆系—三叠系火山岩岩石学和岩石地区化学研究,证实了泥盆系—石炭系为裂谷型火山岩,二叠系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三叠系早期为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火山岩,D、通过早中三叠世碎屑岩物源分析证实,右江盆地在早中三叠世之交完成了大陆边缘盆地向前陆盆地的转换。因此形成了右江盆地构造演化不同于前人并具有确凿证据的系统认识:右江盆地经历了裂谷盆地(泥盆纪)、被动大陆边缘—局限洋盆(石炭纪—中二叠世)、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二叠纪末期—早三叠世)、前陆盆地(中三叠世)的演化过程。
4、事件沉积研究:风暴岩、震积岩、海啸岩、震浊积岩是常见的的事件沉积类型,也是目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的前沿,逐渐成为国内沉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北祁连、秦岭、华南、澳大利亚东部造山带及邻区大量的震积岩、风暴岩、浊积岩及等深积岩研究,系统总结了事件沉积的机理及分布规律,并组织推动了2011年在《古地理学报》第一个震积岩专辑,提升了我国事件沉积的研究水平。
5、黔东锰矿古天然气渗漏成矿模式研究:由贵州省地矿局周琦研究员与杜远生等组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长期研究和解剖松桃大塘坡锰矿等典型矿床,发现该地区南华纪锰矿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成因,提出锰质和天然气均来自深部等新观点,建立了锰矿古天然气渗漏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该成果专著《古天然气泄漏与锰矿成矿》2012年1月由地质出版社公开出版。这一研究成果解决了该地区锰矿找矿方向与厚覆盖层及复杂构造条件下深部锰矿找矿难题,指导实现了我国锰矿找矿40多年来最重大的突破(新发现、全隐伏、我国第二个具超大型规模的锰矿床——松桃道坨锰矿床和西溪堡、杨家湾、李家湾等三个具大型规模的锰矿床,预计新增资源量2亿吨以上)。以该成果为基础的“贵州省黔东锰矿富集区深部大型-超大型锰矿找矿与成矿模式研究”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组织评选的“2012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贵州铜仁松桃国家级整装勘查区锰矿勘查”获“2013年十大找矿成果”。
6、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是国内重要的铝土矿矿集区。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杜远生牵头,与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组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对务正道铝土矿的基础地质与成矿规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认识和成果,成为贵州地勘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范。(1)确定了含矿岩系“大竹园组”的准确时代:通过铝土矿底板地层黄龙组蜓类化石及铝土矿层大竹园组孢粉化石、顶板地层梁山组的孢粉化石限定,确定了大竹园组的时代不是过去传统认识的晚石炭世或中二叠世,而是早二叠世。(2)确定了含矿岩系“大竹园组”的古环境和古地理:通过B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确定了大竹园组铝土矿的沉积环境既不是传统认识的湖泊环境或滨海环境,而是海陆过渡的向北半封闭的海湾环境。首次提出铝土矿含矿岩系形成于黔北平原上的半封闭海湾,海湾周围的滨岸湿地是铝土矿的主要形成区。(3)确定了含矿岩系“大竹园组”的古气候:通过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确定了铝土矿形成于低纬度热带具有旱季、雨季之分的干湿相间的古气候。(4)确定了含矿岩系“大竹园组”的成矿条件: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含矿岩系形成的古环境条件。铝土矿含矿岩系形成于淡水、海水相间、弱酸性的还原条件下。(5)确定了铝土矿含矿岩系形成的古生态系统和古水文系统: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和淋滤作用研究,确定了铝土矿含矿岩系受陆地上森林系统和盆地内菌藻类生态系统控制;优质铝土矿受准同生和后生淋滤作用控制,形成于古渗流带(饱气带)。(6)确定了铝土矿的成矿作用:确定了铝土矿的双重物源(志留系韩家店组和石炭系黄龙组)、铝土矿胶体沉积作用、豆鲕和碎屑内源沉积作用、淋滤成矿作用。(7)确定了铝土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首次提出古地理决定了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厚度和分布,准同生和后生淋滤作用控制了铝土矿的分布和品质,指明了铝土矿,尤其是优质铝土矿形成于滨岸湿地环境,确定了含矿岩系厚度、淋滤带的识别等找矿标志。上述创新性的认识对铝土矿的勘查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四、出版专著
1. 龚一鸣,杜远生,冯庆来等, 1996,造山带沉积地质与圈层耦合,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 吴,诒,龚一鸣,杜远生, 1997,华南泥盆纪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 杜远生,1997,秦岭造山带泥盆系沉积地质学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4. 杜远生,刘世勇,杨坤光,2004,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5. 杜远生,朱杰,徐亚军,杨江海,黄虎,2009,北祁连造山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沉积地质学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6. 周琦,杜远生,2011,古天然气泄漏与锰矿成矿,地质出版社
7. 杜远生,杨江海,黄 虎等,2014,右江造山带海西—印支期沉积地质学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和科研获奖
1. 地学专业基础课模块课程体系重建、内容调整和教学方法研究,获2000年湖北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2. 国家理科地质学专业点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获2000年湖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3. 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获2004年湖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4. 21世纪初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地学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获2004年湖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4)
5. 龚一鸣,杜远生等,造山带沉积地质与圈层耦合,2004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6. 龚一鸣,童金南,杜远生,谢树成,冯庆来,地史古生物学4合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09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7. 杨坤光,杜远生,王家生,徐士元,尹翠芬,地质学品牌专业建设和特色人才培养,2009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8. 周琦,杜远生等,黔东南华纪冷泉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锰矿的成矿研究,2010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9. 周琦,覃英,杜远生等,贵州省黔东锰矿富集区深部大型-超大型锰矿找矿与成矿模式研究,获“2012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10. 杜远生,徐亚军,杨江海,朱杰,黄虎,造山带及邻区古海洋学与盆山相互作用,2013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1.周琦,覃英,杜远生等,贵州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获“2013年十大找矿成果”
相关话题/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冯庆来
姓名:冯庆来联系方式:电话:**/**/**邮箱:qinglaifeng@cug.edu.cn研究兴趣微体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东南亚地质学、历史大地构造学、页岩气地质学讲授课程地史学、微体古生物学、生物地质学招收研究生方向微体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历史大地构造学、页岩气地质学个人资料冯庆来,男,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雄华
姓名:张雄华联系方式:研究兴趣暂无讲授课程暂无招收研究生方向暂无个人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卢宗盛
姓名:卢宗盛联系方式:研究兴趣暂无讲授课程暂无招收研究生方向暂无个人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殷鸿福
姓名:殷鸿福联系方式:研究兴趣暂无讲授课程暂无招收研究生方向暂无个人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赖旭龙
姓名:赖旭龙联系方式:研究兴趣暂无讲授课程暂无招收研究生方向暂无个人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顾松竹
图片资源不存在姓名:顾松竹联系方式:bossgu@cug.edu.cngusongzhu@gmail.com主楼815研究兴趣二叠纪有孔虫灭绝系统分类分支系统学系统发生讲授课程普通地质学(中文)、普通地质学(双语)、微体古生物招收研究生方向深水环境的二叠—三叠纪灭绝事件深水二叠纪生物地层学二叠纪有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韩凤禄
姓名:韩凤禄联系方式:hfl0501@163.com研究兴趣古脊椎动物起源和演化。爬行动物特别是恐龙起源和演化,重点在角龙的起源和演化上。研究技术和方法包括了宏观形态学,显微拍照,CT扫描,统计学,骨组织学等方法。讲授课程目前讲普通地质学希望将来可以开设一门“脊椎动物演化史”。招收研究生方向古脊椎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袁爱华
姓名:袁爱华联系方式:Email:aihuay@qq.comAddress: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生物学系,430074研究兴趣微体古生物介形虫分类学、古生态学、演化及古生物地理学重大地史转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讲授课程《地史学》、《微体古生物学》、《普通地质学》招收研究生方向古生物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亚东
姓名:徐亚东联系方式:yadong.xu@cug.edu.cnyuren36@gmail.com**研究兴趣新生代孢粉学,沉积古地理,青藏高原古气候和古海拔定量变化,稳定同位素分析讲授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地层学原理与方法,普通地质学,微体古生物学(孢粉),周口店-秭归-北戴河野外地质实习招收研究生方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林
姓名:陈林联系方式: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生物系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邮编:430074电话:**邮箱:clcug@163.comchenlin@cug.edu.cn研究兴趣1.青藏高原新生代气候环境变化的类脂物及同位素记录2.二叠-三叠纪之交微生物岩的分子化石和同位素分析讲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