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吴军, 男,1968年10月生,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生药学专业博士,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化学会会员,The Open Natural Products Journal杂志编委,德国Heinrich-Heine-Universit?t Düsseldorf药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科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自2001年以来对木果楝属等热带红树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从该属植物中发现1类复杂Phragmalin型柠檬苦素的新原乙酸酯类型和6类共20余个新碳骨架柠檬苦素,阐明了该属红树植物来源的柠檬苦素具有抗炎、抗肿瘤和杀虫活性。与德国学者合作,率先应用CD光谱的量子化学计算技术确立了碳骨架新颖的柠檬苦素化合物Xylogranatins F-R的绝对立体化学,研究结果于2008年刊登于欧洲化学会的著名化学杂志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为发表在该杂志的我国第一篇海洋天然产物研究论文。近年来,研究组与印度和泰国学者紧密合作,率先对东南亚木果楝属红树植物的柠檬苦素进行了较深入研究。从印度安得拉邦河口的两种木果楝属红树植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碳骨架新颖的柠檬苦素化合物Andhraxylocarpins A?E。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单晶X射线衍射、圆二色散和旋光色散光谱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成功地确立了它们的绝对立体化学,研究结果亦发表于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曾应邀在第12届国际天然产物化学大会(卡拉奇2010年)、北美植物化学会50周年大会(夏威夷2011年)、第4届国际药物发现与治疗大会(迪拜2012年)作邀请报告。至今共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863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20余项。已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Nat. Prod. Rep., Chem.-Eur. J., Org. Lett., J. Nat. Prod., Phytochemistry等国际SCI杂志论文80余篇。以第二完成人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奖项目为“热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技术”。
研究方向与兴趣:
红树植物来源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作用机制与构效关系;南海特殊微藻与微生物的发酵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和功能;重要海洋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化学生态学功能研究。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