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始建于1978年,成立于2004年元月。简称“化工学院”。学院现设有化学系(应用电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系(油田化学研究所)、化学工程系(化工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系(材料研究所)、环境工程系(环境保护研究所)、大学化学教学部和实验中心等七个教学系、部(所)、中心。
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和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炼制方向)等6个本科专业。1989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拥有 “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环境工程两个工程领域硕士授权,“应用化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和立项建设博士点,“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为在建湖北省品牌专业,2010年“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学院拥有1个省级示范中心——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石化及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
全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34人,博士(后)20人,硕士49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人,长大学者特聘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26人。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6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100人。
学院现有实验室5个,实验室面积8667平方米;拥有较为齐全的科研、实验、测试装备,仪器设备达2200台套,总值达1673万元。
学院教学工作成绩斐然,《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湖北省精品课程,《物理化学》、《油田化学》和《化工原理》是校级精品课程;学院组建以来公开出版主编教材9部,参编教材3部,其中1部主编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被列为21世纪农林类高等学校教材。在长江大学举行的前两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化工学院获得3个一等奖。全院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共承担省级教研项目6项,校级教研项目11项,已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7项。
学院的科学研究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领域和方向主要涉及油气田应用化学、油气田环境保护、钻井完井技术、微生物采油、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油气田开发装备及仪器仪表研制、生物热化学、分子生物荧光、液晶材料、化学制药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等。学院组建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及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9项,承担省部级纵向项目及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240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10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70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5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化学固壁与保护油气储层的钻井液技术研究”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经费逐年递增,自2007年以来,每年到款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家开展科研合作,并且邀请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国立爱媛大学、美国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二十余所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与湖北宜化、十六化建、沙隆达、荆门石化、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等十八家企业建立了厂校合作关系。
学院的学生工作朝气蓬勃,逐步形成了“不懈奋斗、追求卓越” 的良好学风和院风。2006、2008年参加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获得了1个非专业团体第一名、5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在2008、2009年的第一、第二届“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中,共获得3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在全国英语竞赛等校内外活动中我院学生共获得奖励219项;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4项;有3项学生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
学院的党建工作名列学校前茅,学院党总支分别于2004年、2005年、2006年被湖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先后授予“全省高校理论学习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和“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学校精神文明二级单位。
学院的工会工作具有鲜明的特色,是长江大学两次获得“模范职工之家”的单位;2007年被湖北省教育工会授予“全省教育系统‘树、创、献’活动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省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将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恪守“团结为立院之本,奋斗乃兴院之魂”的工作理念,在培养两创人才新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