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已经尘埃落定,留个聊以慰籍我为此付出的青春岁月,也给后来的同学们一点经验。
简单的说下我的情况,去年毕业,7月份开始跨考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总分340,专业212,话说刚开始知道分数的时候满是欣喜,谁知是个悲惨的结局。
一、关于选校:
重中之重,选校一有不慎,就注定了你悲惨的结局,我就是一个例子。选校分A区,B区,C区,通常偏远的冷门的地区改卷比较松,放水严重,这样的好处是分得的高,好过国家线,甚至可能调剂到比自己报考的学校更好的学校(关于哪些地方放水,大家搜哈以前的帖子,分刚出来那会讨论的比较多,可能每年也会有些小变动)。
另外就是具体学校,有些学校注定了你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学校却是终点线。因为他就是只想招收那些报北师,985掉下来的学生。
再者就是我这样的,话说华中师大真的“五无院校”,无招生人数(只有整个学院80人,专业具体没定),无排名,无上线人数,无上线名单,无录取政策。国家线305,学术她自己划线330,专硕的还是305上线不够,先调剂了一批人。我当时也想竟然自己划了个线,怎么也是类似1:1.2这个比例,好吧,想想再怎么不济也可以优先调个专硕,14号报道那天本来以为会有复试名单,但是仍然什么信息也没有,报了自己的名字,老师查名单的时候才发现一大堆人,打听了,17人参加复试,我340,自然排后,去年招了8个人,当时那个心情啊。
下午面试时,填张调专硕的表。一切结束后,忐忑的又等了一个星期天,21号出名单,找了两遍都没有我的名字,不敢相信,学硕招了七个,专硕17个里面除了3个本来报的专硕上线外,其余14个全是调剂的,最低竟然有30几的,想不明白啊,想知道自己复试到底的有多差连专硕都调不上,跑到学校去问复试分数,不给我查,给我的解释是“我们不是按分数排名来的,为了公平,我们是按比率来的,你们学术转专硕,和之前调专硕的各占一定的比例”。我第一次听说有个学校不优先考虑校内调剂的。为了公平,这就是对我们的公平,如果真是按他的比率解释论,那就注定了我们这批上了他的院线排名考后的同学就是炮灰了,早知道之前就调专硕啦,21号出名单,打电话去无数的学校都调剂完复试完啦。那个悔啊,真是希望自己考的低一点,考个329没有过她的院线,在早一批调剂名单中还有优势,说不定就上啦,或者早就调北师的专硕或者其他好学校啦。
所以报考一个学校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她,别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当然如果你有绝对的自信考高分,这些就不是你考虑的因素啦,因为就算按比率你也是优先的。再就是尽量报复试早点的学校,信息透明点的学校,万不得已走上调剂这条路也还有点机会,别闹的我这样。连后路都没得走。
二、关于教育学的复习。
1、全面。一定要全面,任何一个知道点都不要放过,你可以有些知识点次了解,可能只过1、2遍,但是一定不要有盲点,其实在考场上几乎不可能全是你重点了解的内容,这一两遍就至关重要了。
2 选择题,不要小看了每题只有两分,话说我之前复习完全是放在大题上,上考场后无数的选择题不会啊,甚至连怎么做选择题的思路都没有,所以我当时觉得如果还有机会一定要花点时间在选择题上,最起码要把前几年的真题选择研究几遍,熟悉他出迷惑选项的方式。
3、灵活,现在的题目越出越活,不会答案单纯的就是大纲中的么一个知识点,比如今年的还有赫尔巴特兴趣观的那题,我当时条件放射完全只写了外国史那块,后来坛子里有同学谈到教育心理里面也涉及到该方面的问题,所以知识的结合也很重要。
4、重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块,说实话这块是性价比最高的一块,花的时间最少,最容易得分,特别是近两年这块的出题比例加大啦。
俗到底的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若有幸,考上了,两三年后不过是个刚毕业的研究生,既我无幸,上不了,三年之后,未来未知,可平凡亦可辉煌。愿佛佑我,也佑大家,赐予大家勇气与幸运,直面真实的人生。
※ 来源:考研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