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云淡风轻——跨考华师文学院考研经验分享

华中师范大学 考研网/2015-08-23


  考完了,也来写点什么吧。我考上最兴奋的就是可以堂堂正正看小说啦,可以不怕说我不务正业啦。
  郑重声明:以下所写不过是我个人的绝对主观的考研感受,大家不可太当真。写给为了考研正在奋斗的大家。

  好了,正式开始:
  结束了快大半年的考研历程。因为中间有太多的等待的日子,所以当结果出来时,连欣喜的心情都淡了很多,真的是云淡风轻的感觉。
  本来不准备写什么考研经验的,因为我一向是没有自信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实质的东西。但是,考研以来,在这个坛子上得到了很多东西,很多珍贵的资料。那些前辈们写的考研经验。为了感谢,为了自己的考研能勉强画上句号,我也想写下自己的一些关于考研的感悟。不是谦虚,更不是经验,只是写下一些关于考研的东西,如果能让后来考研的人在读到时能产生考研路上不孤单的感慨,对我就已经足够了。

  先说一下我的情况。我本科是华师经济学院的,是跨专业考现当代文学。初试分考的不错。复试表现不好,所以这里我说的主要是初试的相关东西。

  一、英语
  其实英语上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就考了59分。我上过新东方的强化班,但效果不太明显。主要还是自己对英语的重视不够,大家要多在英语上下功夫,挂在英语上我觉得很可惜。

  二、政治
  这个我比较自信,就多说点。我考了84分。政治复习应该以理解为主,没有任何需要死背的内容。原理什么的,理解了不用背也可以自己写出来。政治推荐看的书,就一本,在考试大纲出来之后的任汝芬的序列一,个人认为只买序列一就好,后面的序列2、3、4没有买的必要。把序列一那本书看透就行,起码要看3—4遍,达到自己能复述出书的内容就ok了。关键的是要能够自己理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其他部分的框架。因为答题的时候,要知道所答的原理在哪个版块的哪个部分更容易抓住重点,这是针对大题说的。

  选择题才是政治题拉分的地方,做好选择题很简答,就是一遍遍看书就行。把书中出现的原理和相关说明都要归纳到自己整理的框架中。看书不是背书,一定要理解,即书中每个原理真正的含义是什么,不能只看字面意义。还有一个小窍门时,理解马克思思想就行,比如不会说太绝对的话,始终坚持物质第一性,强调人的能动性,我觉得做任何选择题都贯穿着这三个思想,跟这个冲突的一般都不是正确答案。还有,我认为不需要做很多的选择题,如果需要练笔的话,请找比较好的题,那种什么2000题之类的,很多都是玩的文字游戏,只会损坏你做题的感觉。但是,整个考研中,我也没发现什么出的比较好的版本,像陈先奎的2000题、任汝芬的序列二我都觉得对练习的用处不大。希望大家2010年能出现好一点的练习题。买书不要跟风。

  三、专业课
  关于文学原理:
  这个我的教训更能给大家警示,就是千万要选对书啊。文学院书目中出现了两本文学理论的教材,但考试中用的似乎是《文学理论导引》那本,就是新的那本。而我一直用的是另外一本,最后看到试题都有点傻了,因为好多内容不像是我看的那本教材上的东西。后来听别人说才知道是新的那本里面的内容。

  但我自己觉得自己的文学理论还是考的挺好的(131分),考试那天很冷,我开始看到题的时候有点蒙,都不想考了,因为很多概念不是自己复习过的,但后天还是写下去了,并因为天气越来越冷,我也越来越清醒,思路一下子都打开了,可以说我写的也许不是书上的标准答案,但却是我根据自己的文学理论知识的自我理解。后来想想,起到作用的,是我复习的经历。我之前并没有打算考华师的,一直准备考北师的,所以文学理论和文学史都是准备的北师那边的内容,我看到文学理论也是童庆炳那本,我觉得那本书不错,跟华师的比各有特色吧。但那本书带给我的就是对整个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有了很细致的了解,那本书写的很细,很多很小的概念它都出现了。

  从三月到暑假开始的半个月,我一直在看那本书,写了厚厚一本笔记,关于基本概念,关于北师出过的相关的题,都在笔记上表了出来,并整理出完整的体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知道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概念,知道都在讲什么,每个是什么意思。做题的时候,我就算忘了相关的具体的东西,也可以凭着自己的理解写出来。还有做笔记的好处就是对宏观的把握能力变强了,我记得最后一题,关于传媒对文学的影响,我几乎用到了整本书的知识,从文学创作、传播、接受等各个角度写了很多。当时没有去想书上是怎么讲的,就是整合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编的风生水起的,编的特别有感觉。再就是关于文学史了。

  古代文学史占得比重最大,所以花的时间也很多。我看的是袁行霈那套,我没有做笔记,因为时间不够,只是每天抽出时间来看教材,就当成小说,一本本的看,没有刻意去记。后来就按三古七段的划分,把每个时段的作品梳理了一遍,就是了解了一下每个阶段有哪些作家作品。

  名词解释什么的还是背了一下。我对古代文学的更多的经验,是觉得要看作品,其实古代文学的作品很容易看,基本都是诗歌,很多我们都耳熟能详,大致找来读一遍感受一遍就行了,至于长篇小说可以看一下选段,不过我还是推荐整本看,特别是四大名著。(我是红迷)看作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古代文学的考题中以作品分析为主,看了作品就算你不记得文学史上对此作品的评价,仍然可以说出点东西,而且在作品感悟上的评价更能接近答案。

  今年的初试题中,关于鲍照的题我没有当作重点看,但我之前因为对鲍照的身世很感兴趣,就看了他的一些事,形成了一些印象,因此答的是我理解的鲍照,后来考完后跟书上对答案,大致也对上了。当然,这绝对是我的一面之词,我说的只是我的感受,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需要你对作品能将感悟加以概括,能得出一些文学史意义的结论。而且有很大的风险,因为你的感悟说不定是错的。所以大家还是要好好看文学史,好好背基本的对作品和作家风格的评价。但读作品却是绝对有用的。

  现代文学,我是准备考现代文学方向的,所以也花了很大的精力,比古代文学花的经历都多。我主要看的是钱理群老师的现代文学三十年,好多人都说那本书不适合考试,是有点,有点杂乱,但我还是把它分三个十年整理出来了,按照书本中小说、诗歌、戏剧的格局整理。对于现代文学的作品,我读的不多,而且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读的,像《子夜》还是一直没有看过。这里不推荐大家这样做,应该把每个作家的代表作品都看看,留个印象,道理是跟古代文学史一样的。

  当代文学史,我看的是洪子诚的那本,华师那本我没看。当时来不及看了。个人感觉华师老师在当代方面喜欢考宏观方面的东西,像是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之类的,具体分析的不多。如果不是有志于考当代方向的研,不需要都看。但我看了好多当代的小说和诗歌,我这人看书完全根据自己喜好,一看起书就没想考研的事了。

  外国文学史,我看的是高教那版,郑克鲁的。华师的也没看。 写着,总觉得我会误导很多人,后来又想大家也不一定会按我的做,又觉得释然。其实,我要说的是,别人的经验只适合别人,自己的经验就算是不是很科学,只要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也比别人的好用很多。希望大家都能各显神通,用自己的方式抵达成功的彼岸。

  我写的很乱,因为我不喜欢自己喜欢的文学被考试化,所以我的所谓经验于很多人是没什么用的。

  我还是觉得用感悟的方式学文学最好,大家加油吧!

  
 ※ 来源:考研论坛

相关话题/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