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010102)
海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典哲学(先秦诸子经典解读、道家哲学和宋明理学、诗经研究等)、中国现代哲学(当代新儒家、中国士林哲学、中国现代哲学方法论、传统与现代化等)、中西比较哲学(比较哲学方法论、中国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的比较等)、中国宗教哲学(宋明理学与佛学、中国基督宗教哲学、禅宗和人间佛教等)。本专业教师科研成果有《中国道路:幻想与现实》、《中西比较方法论》、《中国问题论》、《中国文化的外在超越之路:论台湾新士林哲学》、《中西政治思想比较论稿》、《天人关系论》、《梁溯溟:哲学与自定义》、《朱熹理学与佛教》等专著,先后完成多项国家、省级课题。师资队伍由教授、副教授及中国哲学专业博士数十人构成。
联系人:欧阳洁 联系电话:0898-66251737
外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是海南大学的重点学科。
本学科认为,深入了解西方哲学旨在洞察“希腊理性”与“希伯来启示”对西方思想文化演变所构成的悖论张力关系。这种悖论关系与其表面所表现出来的“欧美中心主义”是不相容的,也与任何形式的中心主义不相容,如“古今之争”、“诸神之争”中的中心主义倾向。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恰好是作为世界文化源头之一的中国文化理应非中心地即悖论式的提供自己独立而互补的参照。
为此,我们设置了“重读西方哲学史”与“语言哲学”两个方向。总体强调基础与视角的调整,具体或者侧重语言对经验、先验、超验或政治(伦理)、哲学、神学的相关作用,特别是解释的类型与取向。
无论哪个方向,我们都要求综合的知识把握,使得硕士学位阶段具有涵养较强的动势,既能进学深造攻读博士,也能获得新视野进入社会工作。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本学科虽主攻现代西方哲学,但以中国现代哲学的建设为目的,即最终回归到中国现代哲学这个基点上来。因而我们每个人都要准备回答:什么是中国的“现代哲学”?我们在此方向上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外国哲学”的研究与教学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除了承担过国家及省重点课题外,我们还以《启示与理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为本学科的学术平台,目前已出三辑。
联系人:欧阳洁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51737
政治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领域,是关于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侧重于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条件、特点、内容以及趋势,是经济类各学科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内容发展迅猛,涉及到几乎国际经济关系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和角度,特别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包括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发展的深入研究,更是硕果纷呈、蕴含深厚。
政治经济学是海南省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是海南大学重点学科,依托该学科建立的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以此学科命名的高校科研机构,因研究成果的特殊性与领先性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学科队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其中有博士6人。学科带头人王毅武教授是知名经济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届“海南省杰出人才”,政协海南省委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等,先后出版学术专著、高校教材、工具书等40余部,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80多篇,荣获国家、省部级奖36项。
本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与实践;2、市场经济与价值理论。
联系人:徐翠枚 联系电话:0898-66291611
世界经济(020105)
“世界经济”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国际商务、中国对外贸易、世界经济运行发展的一般规律、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本学科现为海南省及海南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发展经济学为海南省及海南大学精品课程。
学科带头人黄景贵教授,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及俄罗斯国立管理大学经济学系,1994年7月获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Ph.D.in Economics),现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目前本学科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研究力量强的教师队伍,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其中博士、博士后11人。
近5年来,本学科教师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5项,出版著作、教材16部,发表论文130多篇,主要在研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1项,人事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8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多次荣获学校教学科研奖励。
本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中国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3)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国际商务。
联系电话:0898-66279309;66279201,林老师、吕老师。
金融学(020204)
金融学专业是主要研究货币理论与政策、商业银行运营与管理、证券投资与资本运营、保险等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本学科现为海南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国际金融课程为海南大学优秀课程。
近几年来,本专业在学术梯队、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20人。学术梯队层次分明、体系健全,学术带头人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青年教师人才济济、后继有人。自2000年以来共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论文100余篇,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
本专业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2)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3)证券投资与资本运营。主要课程设置如下: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资学、金融理论与制度、投融资体制改革专题、证券市场与资本运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风险、财务管理等。
联系电话:0898-66279309;66279201;联系人:林老师吕老师。
法学理论(030101)
法学理论主要研究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与方法论,涵盖法理学、法哲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律文化以及法律教育等研究领域,体系博大,内容精深。
海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起点高,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研队伍,研究人员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本学科现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一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海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主要培养法学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性人才,下设三个研究方向:1、法学基础理论;2、法哲学;3、法律文化。
联系人:阮老师(电话:0898-66270162)
法律史(030102)
法律史学是研究法律、法律制度及其思想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法学体系中的独立学科,也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从横向来说,既包括中国法律史,又包括外国法律史;从纵向来说,既有法律、法律制度及其思想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客观情况,又有历代法律、法律制度及其思想的沿袭、发展变化。
本学科现有6位研究人员,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有博士学位的3人,有硕士学位的3人。他们长期从事法律史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成果丰硕。
本学科现设有两个研究方向:1、中国法律史;2、外国法律史。
联系人:阮老师(电话:0898-66270162)
刑法学(030104)
刑法学是国内法学理论与实践界高度重视的法学二级学科。海南大学刑法学科致力于在刑事一体化思路的整合下对中外刑事法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以犯罪与刑罚的基本观念、刑事政策及其运作、职务犯罪与经济犯罪的刑事对策等焦点问题为重点研究课题。
本学科现有5位研究人员,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3人具有博士学位。结合本学科梯队构成及其成果的现有基础与条件,本研究方向的发展重点是以刑法哲学和刑法社会学为代表的刑法基础理论、职务犯罪与经济刑法等刑法应用理论,以及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国际与区际刑法等刑事法学科新领域的探索,坚持刑事一体化理论研究。
本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中国刑法;2、外国刑法;3、犯罪学。
联系人:阮老师(电话:0898-66270162)
民商法学(030105)
民商法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最富于理性和实践性的应用法学,它的研究内容与人民生活、国家经济建设息息相关。民法是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框架的基础性法律,是最基本的制度法。民法学与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学等相关学科有广泛联系。民法学研究范围极为广泛,它主要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权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以及外国民法、比较民法等诸多领域。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它直接规范人们的商事活动,与市场经济具有最直接的相关性,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框架的基础性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重要的法律部门。商法学与民法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海商法、买卖法、破产法等诸多领域。
民商法学是海南省省级重点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其中3人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先后出版学术专著2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本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民法学;2、商事法学;3、知识产权法学。
联系人:阮老师(电话:0898-66270162)
诉讼法学(030106)
诉讼法学科是海南省首批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
本学科开设的各门课程具有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突出特点,对培养法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增强广大公民的程序理念和规则意识,塑造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者,促进公正执法和公正司法具有特殊意义。
本学科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学科现有的12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4人。此外,还有本省的多位资深法官和检察官受聘担任本学科的兼职教授和兼职导师。近年来,本学科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级、八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编全国法学统编教材5部(含“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各一部),出版法学著作、教材30多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0多篇,有20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其中,学科开设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被教育部评为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是全国法学院校开设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中的首门国家精品课程。
学科带头人谭兵教授,现任海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原诉讼法学研究会现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海南省法学会副会长、海南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共主编出版法学著作、教材16部,发表论文50多篇。学科点主要成员谭世贵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曾获“第四届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海南省十大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现任海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多项职务。共出版法学著作、教材23部,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曾先后有11项教学、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本学科现设有四个研究方向:①民事诉讼法学;②刑事诉讼法学;③行政诉讼法学;④司法制度。
联系人:阮老师(电话:0898-66270162)
经济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经济法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经济法基本原理分析与解决经济法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掌握经济法实务技能,从事经济法立法、司法、执法、代理等经济法律实务或独立从事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2人、在职博士研究生1人。近年来,该学科承担和完成了10多项各类课题,现主持在研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法学专著及其它书籍20余部,在国家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共有1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学研究成果奖。该学科点学术带头人为毛为民教授。
本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环境与资源保障法研究;2、市场主体规制法研究;3、宏观经济调控法研究。
联系人:阮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70162
国际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包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含世界贸易组织法)三个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法律学科,涉及到国家政治、外交、经济关系的各个法律层面,是法学中既具有学理性又具有很强应用性的综合性二级学科。随着我国国内经济和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法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学科现有5位研究人员,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有3位法学博士。结合本学科师资队伍的构成情况、学科研究的现有成果与基础条件,本学科的研究重点是国际经济法和世界贸易组织法。
本学科现设有4个研究方向:1、国际公法;2、国际私法;3、国际经济法;4、世界贸易组织法。
联系人:阮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70162
政治学理论(030201)
政治学理论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论概括和理论认识,集中反映着人们的阶级利益和政治态度。它是政治学科的基础,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治学理论学科作为法学门类所属的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指导下,围绕国家治理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心健康的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教学和行政管理实践的专门人才。
该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其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近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外政治思想、中国农村基层政治和地方治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本学科设有两个研究方向:①政治学理论与中国政治;②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联系人:蔡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78209
中共党史(030204)
中共党史学科政治性、理论性较强,立足于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党政机关理论教学、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该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在《中共党史研究》等刊发表论文近百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在琼崖革命史、海南地方党史、高校党建等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
本学科设有两个研究方向: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②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联系人:蔡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782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从原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既年轻又成熟的学科。该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门别类的研究不同,它是从总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本学科培养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仰,毕业后能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
学科前身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海南省重点学科,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现有一支阵容整齐、力量强大、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2人。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上百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多项。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②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联系人:蔡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7820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该学科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二级学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学科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
该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2人,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上百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多项。
本学科设有两个研究方向: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联系人:蔡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78209
思想政治教育学(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生命线”和“中心环节”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本学科研究生的就业面宽广,适合到高等院校、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行政等工作。
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海南省重点(扶持)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8人。近年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③中华民族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
联系人:蔡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78209
文艺学(050101)
文艺学是海南大学首批8个重点学科之一,有比较深厚的学术积累。本学科现有教授5名,其中博士6人(含博士后2人),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性别诗学、文艺批评学、中西美学史、叙事学、中外比较文论研究、当代文艺思潮研究、戏剧影视美学等。
目前,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1、性别诗学:诞生于20世纪末的创新性学科,从两性社会文化关系入手,探讨性别角色分裂与冲突的文学艺术表现及其走向。
2、戏剧影视美学:通过对东西方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文化精读,探讨作家作品拍摄、传播的内在动因,并以新思路研究戏剧影视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互动关系。
3、当代文艺批评:用多元文艺研究方法研究中外当代文学艺术发展的现象、动向和内在规律。
联系人:许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89175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海南大学最有特色的学科之一,有较浓厚的学术积累。本学科现有教授6名,其中博士5人(含博士后2人),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比较文学原理、性别诗学、比较诗学、比较文学原著精读、中西美学、中西文论研究、当代文艺思潮研究、基督教智慧文学研究等。
目前,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1)文化批评方向:学科带头人为耿占春教授,国家特贴专家,海南省优秀专家,河南大学兼职博导,在该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出版专著8部,论文100余篇;
(2)比较文学方向:学科带头人为杨国良教授,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21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
(3)西方文艺思潮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张江南教授,出版专著5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24篇。
联系人:许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89175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是海南大学重点学科之一。本学科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13名,其中博士2名,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好,教学能力强,科研潜力大的学术团队。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与完成省厅级以上各类科研目16项,出版学术著作22部,教材近11部,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获省级以上奖项4项。其整体实力在海南省高校英语专业中居领先地位。
本学科现设有两个研究方向:1、英语语言学方向;2、当代英语文学与文化方向。
联系人:易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81672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应用语言学的多个子学科,如语用学、翻译学、二语习得研究、语言教学研究等对语言及语言理论在社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涵盖了对语言与交际、语言与智力发展、语言与知识建构、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本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培养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10人,其中博士4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10人,海外归国留学人员8人,3人有在美国和中国的著名高等学府执教多年并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经历。近年来,本学科队伍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1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获各种科研奖9项。
本学科目前设有两个研究方向:
1.语言与跨文化交际:本方向从中国人学外语的目的和外语的社会功能出发,在对主要的语言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角度探讨人、文化、语言与交际的关系。
2.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方向强调研究语言文化差异与专业背景差异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定位、观念碰撞、概念植入、语码转换、语篇结构等翻译学的新老问题,并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高级翻译人才。
联系人:甘老师(0898-6625 8422,0898-6625 8711)Email: lyxybgs@yahoo.com.cn
美术学(050403)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既有专业教学经验,又有创作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近年来,本学科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作品参加国内外各项重大学术展览,获国家级奖12项,省部级15项,在学术刊物发表作品、论文148幅(篇),出版学术专著、画册、教材15部,承担的科研项目15项。
本学科现设有3个研究方向:
1.油画语言与技法研究:学科带头人王家儒教授。本方向站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点上,对西方油画艺术这一外来艺术样式如何表现民族、地域的传统文化精神,从理论到技法、艺术语言、形式美感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2.东、西方绘画色彩比较研究:学科带头人陈桂香教授。本方向从东、西方绘画色彩不同的表现形态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写生、创作实践去探索具有时代精神与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
3.平面设计与理论研究:学科带头人张风教授。本方向立足中外平面设计与设计理论及平面设计高等教育研究。通过对中外不同设计理论、设计语言和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了解中外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探索具有现代平面设计理念的表现手段。
联系电话:66279207联系人:邱老师
应用数学(070104)
本学科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名。设有计算代数、组合与图论、分形几何、运筹与优化、数论等5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近五年发表论文125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23篇。目前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教材、科研著作8部。本学科现有数学中外文期刊60多种,中外文藏书3万余册,拥有教学实验室三间,有良好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能为硕士研究生开设高水平的课程。
联系人:曾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72862
海洋生物学(070703)
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和分布、发育和生长、生理、生化和遗传,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其目的是阐明生命的本质,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习性,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
本学科立足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生物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利用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尤其是珍稀及濒危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解决海洋生物领域内理论与应用的难点和热点等前沿性问题,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充分考虑海洋生物的前沿发展趋势和我国海洋经济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确认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发利用为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本学科点共承担国家和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71项,经费1353万元。其中国家和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课题4项、国家转基因专项课题1项、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其他25项。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验收的科技成果2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主编出版专著20本,发表学术论文共200多篇。海洋生物学科已形成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强和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本学科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级9名、博士10名(博士后5名)。
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黄勃教授,199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专业,承担和完成国家、部(省)级课题共1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撰写专著2部。
联系人:严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79213;
植物学(071001)
海南岛是全球陆地系统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被生物学家誉为“热带生物物种基因库”,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热带植物王国”之称。海南现有种子植物4600多种,约占全国的16%,其中3500多种为当地种,610种为海南特有种;孢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大型真菌近1500余种,特别是野生灵芝是全世界最丰富的地区,中国80%以上的灵芝分布在海南岛。
海南大学植物学学科以海南热带植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植物资源与景观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本学科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9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3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国家相关部委项目和省级项目等30项,项目经费306万元,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82篇。本学科挂靠生命科学与农学院园林专业,同时挂靠海南大学教育部“热带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础设备良好,是培养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好基地。
本学科目前主要设3个研究方向:(1)植物资源与景观植物学;(2)植物生态学;(3)植物生理学。
联系人:何老师(电话:0898-66279014)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学科属校级重点学科,设有材料研究所、生物多糖研究室,实验室面积600平方米,设备500余万元,同时依托“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本学科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高性能结构材料主题执行专家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委跨世纪人才” 1人,归国留学人员5人。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近3年来,承担国家“863”,科技部和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
欢迎材料,物理,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和有志于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具有学士学位的人员报考。
本科学设有4个研究方向:1、功能陶瓷材料;2、生物医用材料;3、电磁波吸收材料;4、光电材料
联系人:曹老师(电话:0898-66273903)
李老师(电话:0898-66271762)
Email:hainu_lgyjsb@126.com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海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海南省重点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传输、交换以及信息网络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2人。学科集中了海南省相关专业的优势力量,在Internet信息检索、数据融合基础理论与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现代通信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获得3项省(部)级奖。各类在研项目30多项,科研经费充足,人才培养条件逐年改善,已经发展成为海南省电子通信和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内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
联系人:曾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72862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编码、传输、检测、控制等理论和技术,学生取得项士学位后能独立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内的研究工作及技术开发工作。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2人。学科集中了海南省相关专业的优势力量,在数据融合基础理论与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与传输等研究方向上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奖。
联系人:曾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72862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本学科紧密联系计算机发展的最新热点以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方向,开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算法及软件工程方法、数据挖掘技术、Web技术及应用、基于XML的Web信息共享与集成技术、电子商务/政务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海量Web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智能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领域。
本学科师资研究力量强,学术梯队结构合理;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及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等,多次获得省、部、市科技进步奖,经费充裕。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出版过数十本教材和著作,多次主办过重要的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在有关研究方向上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签有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
本学科现设有4个研究方向:
1、算法与软件方法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图论及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算法及软件工程方法;
2、智能海量Web信息处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机器人学习等;
3、Web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向:基于XML的Web信息共享与集成技术、XML、中间件技术、Web技术、电子商务/政务、基础设施服务与管理(ISM)等;
4、现代软件工程与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理论、企业信息化、智能信息处理、企业信息安全。
联系人:曾老师,联系电话:0898-66272862
岩土工程(081401)
岩土工程是由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和水利工程等构成的土木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一门以地基基础为主,集地基、基础工程、结构工程、建筑施工于一体的多学科、宽口径的工程专业。本学科拥有一支从事科研、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人。本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物上共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多篇被SCI、EI、ISTP或SC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目前有多项科研项目正在进行。
欢迎土木,岩土,结构,采矿,爆破工程等专业考生报考。
本学科目前设有2个研究方向:1、岩土体稳定与地质环境保护;2、土力学与软土地基。
联系人:曹老师(电话:0898-66273903)
李老师(电话:0898-66271762)
Email:hainu_lgyjsb@126.com
化学工艺(081702)
海南大学化学工艺学科为海南省重点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1)针对不同精细化学品品种建立分子设计方法,指导设计新型功能分子的结构,并研究其生产应用工艺;(2)利用海南生物资源,开发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如高性能碳吸附材料、生物医学材料,以及医药、化妆品等产品,并研究这些新材料的生产制备工艺。(3)研究石油化工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催化反应动力学等以及新催化反应工艺路线,用催化技术进行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新产品的开发。
本学科配备了气-质联用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液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全自动电位滴定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先进的现代测试仪器;建立了中试实验车间,包括反应釜、精馏塔、离心机、烘干机等成套设备。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1名,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19人,硕士9人。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4人。
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160多项,其中国家863项目3项,“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转基因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2项,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前期专项1项,省部级课题近40项,企业合作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6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45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75多篇。
现设有4个研究方向:1、精细化学品制备工艺研究;2、热带生物资源开发与加工;3、新型材料制备技术及工艺;4、石油天然气化工与催化工程。
联系人:曹老师(电话:0898-66273903);李老师(电话:0898-66271762)
Email:hainu_lgyjsb@126.com
生物化工(081703)
生物化工学科是以现代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为基础,结合化学、化学工程的交叉学科专业。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反应过程的原理及特点加以研究,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的原理,对实验取得的成果加以开发。
本学科依托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理工学院,为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拥有普通和荧光定量PCR仪、遗传分析仪、目标蛋白快速分离、多肽合成仪、发酵系统、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转基因仪器、数码显微镜和解剖镜、营养分析系列、光合作用测定仪、染色体分析系统、药理学仪器等一系列生物、药物和化学实验相关的精密仪器设备,仪器资产总值近1600万元。可以开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药理、染色体分析和光合作用测定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本学科有教授4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3人;博士学历7人(其中博士后2人),硕士学历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名,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3人。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40多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8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20多篇被SCI收录。
化学、化工、药学、生物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和有志于从事生物化工学科领域,具有学士学位的均可报考。本学科设有4个研究方向:1、生物材料;2、海洋药物;3、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4、微生物工程。
联系人:曹老师(电话:0898-66273903)
李老师(电话:0898-66271762)
Email:hainu_lgyjsb@126.com
应用化学(081704)
应用化学学科为海南省重点学科。现有四个稳定并以利用海南资源优势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某些方向如浮选剂分子设计研究、纳米材料的生物合成等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本学科设有精细化工省级重点实验室、腐蚀与防护研究室、天然产物化工研究室、环保化工研究室、超细加工研究中心、生物纳米技术研究中心等,使用面积1800平方米;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配备了气-质联用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液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全自动电位滴定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仪、快速农药分析仪等先进的现代测试仪器;建立了使用面积1600平方米中试实验车间。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1名,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19人,硕士9人。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4人。
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160多项,其中国家863项目3项,“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转基因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2项,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前期专项1项,省部级课题近40项,企业合作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6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45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00多篇。
本学科现设有4个研究方向:1、精细化学品分子设计、合成;2、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3、功能材料开发与应用;4、配位催化理论在绿色化学制品中的应用。
联系人:曹老师(电话:0898-66273903)
李老师(电话:0898-66271762)
Email:hainu_lgyjsb@126.com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1)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于2002年被确定为海南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其中省政府优秀专家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
本学科以热带耕作土壤质量与管理,作物栽培生理生态,热带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通过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科学研究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863项目子课题4项,主持教育部、农业部、省级重点项目25项,与香港、日本、美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研究项目4项,共获研究经费380余万元;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出版教材、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
本学科设2个研究方向:1)热带土壤质量与管理2)作物栽培生理生态
联系人:何老师(电话:0898-66279014)
作物遗传育种学(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点系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人。
本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近3年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上共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其中10篇被SC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7部,教材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10项,其中国家和国务院各部门科研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总经费合计80余万元。本学科在有关蔬菜育种、两系杂交稻育种、优质常规稻育种、耐盐作物研究等方面有多项研究成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本学科目前设有3个方向:①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②作物逆境分子生理与调控;③基因克隆与分子育种。
联系人:何老师(电话:0898-66279014)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5)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9人、讲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0人。
海南岛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最新报道,全岛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580种,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02种,省级保护动物32种,野生维管束植物4600多种(其中海南特有种600多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2种。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
凭借雄厚的科研力量和良好的物质条件,本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已做出了突出成绩,近3年内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8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2部,教材2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项,其中国家和国务院各部门科研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合计100多万元,有关野生动物驯化饲养、人工繁殖与疾病防治以及野生代茶饮料植物、野生稻资源、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以及野生水果资源等多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显著的社会效益。
本学科目前设3个研究方向:①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②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③野生动物医学
联系人:何老师(电话:0898-66279014)
水产养殖学(090801)
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学科是海南省首批批准的省级重点学科,设有热带水产养殖生物生殖调控与繁育、热带水产养殖生物遗传育种、热带水产养殖生物病害与控制等三个重点研究方向。主要以具有鲜明热带和海洋特色的海南优势水产养殖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染色体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技术和免疫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创新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并注重实现产业化生产。
该学科集中了海南省全部在职的水产养殖专业正高职称技术人员,已形成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和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先进班组”,荣获“五一劳动奖状”。现有专业教师28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级13名,博士11名、硕士5名。通过近年来省、校两级的重点学科建设,本学科所依托的海洋学院以及校生物技术中心和理化测试中心拥有的科研仪器设备已达国内外先进水平,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本学科设有“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海南-东盟热带海洋生物科技合作基地”,在热带海水养殖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水产养殖学科承担国家863项目、转基因专题、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任务和一大批省级科研项目,在研项目总经费1400多万元。近5年来,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验收的科技成果2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主编出版专著20多本,发表学术论文共300多篇。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建设方面设有“产学研”基地4处,成果突出,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视察。
学科带头人张本教授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被国务院先后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联系电话:0898-66279213;联系人:严老师
Email:Fengyan0898@yahoo.com.cn
企业管理(120202)
企业管理所强调的,是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应当按照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根据客观规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作为一门专业或学科,“企业管理”致力于对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资金、人力和市场规律的研究,是海南大学重点建设的学科。
“企业管理”专业主要设有三个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
企业管理专业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研究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有教授5名、副教授10名、博士8名。
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共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4项,出版著作14部,出版教材12部,发表论文13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教学奖励9项。
联系电话:0898——66279309;66279201林老师、吕老师
旅游管理(120203)
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一是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的研究,主要运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差异理论、空间组织理论、旅游地域系统结构优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研究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规划和管理等。二是旅游企业管理的研究,主要以服务于旅游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使命,重点研究旅游企业管理体制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员工考评与管理、工资薪酬管理等问题。三是旅游信息管理的研究,主要在3S(RS、GIS、GPS)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重点研究旅游信息的获取、开发、利用与管理,使旅游信息更好地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服务。四是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的研究,主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加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在区域旅游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旅游资源与环境的物质基础作用。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目前有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0%.指导教师中有4名已有多年指导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的经历。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5项,发表论文220多篇,出版著作18部。
联系人:甘老师(0898-6625 8422,0898-6625 8711)Email: lyxy@hai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