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翠玲,女,1973年7月生,侗族,“九三”学社社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9年贵州大学森林培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中山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从事《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生态学》、《自然资源学》、《环境科学原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
主要学术贡献:
(1)对喀斯特森林土壤种子库特征、林隙更新动态、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研究。
(2)研究发现喀斯特森林土壤种子库以临时性种子库类型为主。并提出土壤种子库不仅只是土壤种子,而应包括土壤中的无性繁殖体,即土壤芽库,这一观点在土壤种子库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发现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干扰十分频繁,对其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与其它植被类型相比,喀斯特森林的林隙形成方式具其独特性,是林木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与喀斯特独有的地质、地貌和小生境特征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提出林隙的形成引起不同尺度的生境分异是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制。
(5)提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具有地形分异规律,是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众多物种得以共存的基础。
(6)首次对林隙种子雨、种子库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研究。
(7)首次对林隙幼苗出现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
主要进行喀斯特植被生态、物种多样性保护及喀斯特区生态环境退化机理与恢复机制的研究。主持贵州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迄今发表论文20余篇。
主要代表作:
1、 龙翠玲, 余世孝, 魏鲁明, 熊志斌. 茂兰喀斯特森林干扰状况与林隙特征. 林业科学, 2005, 41(4): 13 - 19.
2、 龙翠玲, 余世孝, 熊志斌, 魏鲁明.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植物多样性与更新. 生物多样性, 2005, 13(1): 43 - 50.
3、 龙翠玲.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边缘木特征的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 28(6):1039 - 1044.
4、 龙翠玲.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植被恢复的物种组成及生活型特征. 云南植物研究,2007, 29(2):201 - 206.
5、 龙翠玲. 不同地形部位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以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 中国岩溶,2007, 26(1):55 - 60.
6、 龙翠玲.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树种更新及数量特征. 云南大学学报, 2007, 29(3): 317 - 323.
7、 龙翠玲, 余世孝.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种子雨、种子库空间变异.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3): 327 - 332.
8、 龙翠玲, 余世孝.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幼苗出现的时空格局研究. 云南植物研究, 2007,29(5):569 – 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