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柯晓军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6-12

zdxkChs
category
工学
xkOne
土木工程
xkTwo
结构工程 "},{"category
工学
xkOne
土木工程
xkTwo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GH
XM
柯晓军
CSRQ
XBM
1
DWH
30300
pic
http://prof.gxu.edu.cn/teacher-info/user-images/**_736.jpg
zzmm
中共党员
jiguan
zhicheng
副研究员
topedu
博士研究生
ZHXWMC
博士
zhiwu
tel

yzbm
530004
email
xj-ke@163.com
qq

weixin

address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iscampus
1
dslb
硕士研究生导师
zdxkmlbh
08
zdyjxkbh
0814
zdejxkbh
081402
dwh1
30300
zdxkmlbh2
08
zdyjxkbh2
0814
zdejxkbh2
081405
dwh2
30300
zyyjfx
tbzrr
柯晓军
isadmin
0
isview
0
firstLetter
k
jzgdqzt
11
sjgxrq":**00,"forEditDwmc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dwUrl
http://tmjz.gxu.edu.cn/"},"showInfo":{"GH
show_CSRQ
1
show_zzmm
0
show_jiguan
1
show_zhicheng
0
show_tel
0
show_yzbm
0
show_email
0
show_qq
0
show_weixin
0
show_address
0
show_topedu
0
show_ZHXWMC
0"},"largeMsg":{"GH
**
zyxxjx
柯晓军,男,江西九江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011年6月毕业于广西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4年6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同济大学吕西林院士课题组访问学习。主要从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结构、高层结构抗震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西教育厅基金2项、广西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以及多项工程应用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申请专利5项,获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主编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1部,参编教材1部。获得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国第六届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
xsjz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
zyyjskc
研究生课程:《现代钢结构与组合结构理论》本科生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zyyjfx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结构、高层结构抗震等领域的研究
zckyxm
[1]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内置预应力组合斜撑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关键技术研究[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型约束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的破坏机理研究[3]主持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GXNSFAA050007):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震损机制及计算理论研究[4]主持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5GXNSFBA139210):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地震损伤行为研究[5]主持 广西教育厅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027):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6]主持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2015C342):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7]主编 2019年度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市政道路泡沫混凝土路基应用技术规程[8]指导 2015年、2019年广西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参与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钢管再生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及灾变控制研究[10]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桂北山区干栏聚落及民居的当代演变及其适应性更新策略研究[11]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qdcg
lw
一、研究生培养截至目前,独立或协助指导的研究生有:博士生1名、硕士生28名(其中毕业硕士生17名)。二、近五年代表性论文[1]Cai Min, Ke Xiaojun (通讯作者), Xu Deyi. Study on axial compressive stiffness of RAC-encased RACFST composite columns[J].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21, 16: 107570. (SCI & EI)[2]Ke Xiaojun, Xu Deyi, Cai Mi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the eccentric compressive performance of RAC-encased RACFST composite column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0; 224: 111227. (SCI & EI)[3]Cai Min, Ke Xiaojun (通讯作者), Su Yisheng. Axial compressive performance of RAC-encased RACFST composite column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0,210:110393. (SCI & EI)[4]Wu Zhanjing, Xue Jianyang, Ke Xiaojun (通讯作者), et al. Dynamic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double beam-column joints in modern traditional-style steel buildings with viscous damper[J].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020,29(1):e1677. (SCI & EI)[5]Ke Xiaojun, Fu Weishu, Chen Zongp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J].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21. Accept. (SCI & EI)[6]Wu Zhanjing, Ke Xiaojun (通讯作者), Su Yisheng. 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ular stub columns after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 and water spray cool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021. Accept. (SCI & EI)[7]柯晓军, 丁文, 梁昊, 等.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受剪性能及承载力计算[J]. 建筑结构学报. [2020-06-22]. https://doi.org/10.14006/j.jzjgxb.2019.0746. (EI)[8]柯晓军, 丁文.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受剪承载力分析模型[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0. (EI)[9]柯晓军, 但宇, 龙虹任, 等. 冷却方式对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的影响[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1,29(1):182-192. (EI)[10]柯晓军, 杨春辉, 苏益声, 等. 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0, 28(2):354-365. (EI)[11]柯晓军, 杨林杰, 安进. 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地震损伤性能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20,48(8):13-19. (EI)[12]柯晓军, 陈世杰. 加载角度对T形SRC短肢剪力墙承载力的影响[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20,48(5):49-54. (EI)[13]柯晓军, 苏益声, 商效瑀, 等.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压弯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J]. 工程力学, 2018, 35(12):144-152. (EI)[14]柯晓军, 杨春辉, 苏益声, 等. 冷却方式对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 建筑材料学报, 2017,20(5):141-147. (EI)[15]柯晓军, 安进, 廖定国, 等. 内置钢管全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轴压力学性能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2017,38(s1):121-127. (EI)三、获奖情况[1]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 广西教育厅, 2019.[2]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陕西省教育厅, 2018.[3]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3.(NO. 04555)[4]全国第六届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 2013.[5]2015、2016、2019年先后获广西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6]2016、2017年连续获广西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设计[7]2015年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四、专利、软件著作权和教材[1]柯晓军, 孟春丽, 苏益声, 等.一种拉剪复合作用竖向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的加载装置[P]. 国家发明专利, CN 5.0[2]苏益声, 孟春丽, 柯晓军, 等. 一种偏拉工况下竖向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的加载装置[P]. 国家发明专利, CN 1.0[3]柯晓军, 陈世杰, 吴占景, 等.一种内置预应力组合斜撑的短肢剪力墙[P]. 国家发明专利, CN 9.7[4]柯晓军, 杨春辉, 廖定国, 等. 一种绿色环保混凝土空心砌块[P].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ZL 4.2[5]柯晓军, 孙海洋, 苏益声, 等. 一种适用于混凝土柱构件偏压试验的加载装置[P].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ZL 1.0[6]柯晓军, 丁文, 杨林杰.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承载力分析软件.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20, 软著登字第**号[7]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参编)
zz
zl
ryyhj
zsxx":null}},
相关话题/广西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