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西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志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6-12

zdxkChs":[],"GH
XM
李志艳
CSRQ
XBM
1
DWH
32100
pic
http://prof.gxu.edu.cn/teacher-info/user-images/**.jpg
zzmm
中共党员
jiguan
zhicheng
教授
topedu
研究生
ZHXWMC
博士
zhiwu
tel

yzbm
530004
email
lizhiyan120@163.com
qq

weixin

address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iscampus
3
dslb
zdxkmlbh
zdyjxkbh
zdejxkbh
dwh1
zdxkmlbh2
zdyjxkbh2
zdejxkbh2
dwh2
zyyjfx
tbzrr
李志艳
isadmin
0
isview
0
firstLetter
l
jzgdqzt
11
sjgxrq":**00,"forEditDwmc
文学院
dwUrl
http://wxy.gxu.edu.cn/"},"showInfo":{"GH
show_CSRQ
1
show_zzmm
0
show_jiguan
1
show_zhicheng
0
show_tel
0
show_yzbm
0
show_email
0
show_qq
0
show_weixin
0
show_address
0
show_topedu
0
show_ZHXWMC
0"},"largeMsg":{"GH
**
zyxxjx
2008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同年7月在广西大学文学工作至今。
xsjz

zyyjskc
《西方文论》、《古代文论精读》、《美学原理》
zyyjfx
文艺理论、外国文学、文化批评
zckyxm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特征 广西当代文学的文学地理学批评 广西少数民族古歌与民俗文化研究 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广西当代文学批评
qdcg
lw
1、李志艳:《悖论与统一:<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谋杀案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2、李志艳:《“自反性”与“互动性”——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3、李志艳:《奇观否定与文学导引:民族文学创作的当代历史使命》,《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4、李志艳:《臧克家的生活诗学及其诗歌创作》,《北方论丛》,2010年第5期。5、李志艳:《实体与想象:都市化进程中的空间问题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6、李志艳:《人性叙事:沈东子小说研究》,《南方文坛》2011年第3期。7、李志艳:《重塑诗性主体:都市病症问解与文艺美学发展趋势》,《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8、李志艳:《文学主体性与边界: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病症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9、李志艳:《异变与正位:接受美学与都市化进程中的受众主体研究》,《中外文化与文论》,2012年第1期。10、李志艳:《论中国古代文论资源对文学地理学的建构》《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11、邹建军、李志艳:《贺敬之“楼梯式”诗歌的艺术来源》,《江汉论坛》2007年第11期。12、王红、李志艳:《辉煌与缺陷:论消费文化对当代文艺的影响》,《学术论坛》2009年第2期。13、何志钧、李志艳:《文艺消费:复数主体的游移主体性》,《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14、何志钧、李志艳:《文艺消费:复数主体的游移主体性》,《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15、何志钧、李志艳:《都市美学与当代文艺、审美难题的求解》,《江海学刊》,2010年第4期。16、李志艳《马克思主义与文学地理学研究》,《华中学术》2016年第1辑。17、李志艳《地缘伦理: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李约热小说研究》,《作家》2015年第14期。18、李志艳《第六次科技革命背景下文学地理学的科学性探讨》,《南方文坛》2015年第6期。1、李志艳:《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特征》,巴蜀书社2009年10月。2、庞希云、李志峰、李志艳《东南亚文学简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3、秦凤珍、何志钧、李志艳《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1、独著《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特征》,获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合著《东南亚文学简史》,获广西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合著《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获得山东高校人文社科三等奖。
zz
zl
ryyhj
zsxx":null}},
相关话题/广西大学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