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少数民族高等学府。1949年9月,为适应工作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和甘肃省军管会在西北重镇兰州开办了藏民问题研究班,主要任务是为西北藏族地区培训政治干部,这就是西北民族学院的前身。随着形势的发展,同年11月,该班扩建更名为藏民学校,开始招收民族地区的学生。1950年1月,该学校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简称“革大三部”)。1950年8月西北民族学院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党和政府对民族高等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学院于1951年设立了语文系和政治系,在语文系设藏文、蒙文、维文三个专业。1979年4月语文系分建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简称少语系)和汉语言文学系,少语系内设藏语言文学和蒙古语言文学两个专业。1993年8月,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分建为藏语言文学系和蒙古语言文学系。2004年6月藏语言文学系更名为藏语言文化学院。
藏语言文化学院现设西北藏学研究所,下设热贡艺术研究室、藏族文学研究室、藏传佛教研究室、敦煌古藏文研究室。目前藏语言文化学院开设藏语言文学和工商管理(藏汉双语)两个专业。有教工27人,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13人。在校学生共345名,学生来源由当初的甘肃、青海扩大到西藏、四川。藏语言文学专业自开设至今,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教育方针,坚持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人才的原则,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提高办学层次。1979年藏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点开始招生。九十年代初,根据藏族地区人才培养需求,开办了藏语言文学自学考试(专科)专业,1998年兴办了自学考试本科专业。迄今为止,已向我国广大藏区和有关专业部门、各级党政机关输送研究生近80名、本专科生2200余名、自学考试本专科生700余名。这些毕业生中的绝大部分默默奋斗在广大藏区,他们为藏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藏语言文化学院始终重视教材建设,该系的特点决定了教材建设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本系使用的专业课教材95%是由历任教师编写完成的。据不完全统计,藏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先后编写出版专业课教材近30部。这些教材不仅基本满足了本专业的教学需求,而且相当一部分还被兄弟院校藏语文专业选用,受到普遍欢迎。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期藏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2000年学院批准在藏语言文化学院设置工商管理(藏汉双语)本科专业,当年开始招生。为了使此专业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计划由本系联同其他兄弟院校藏语系翻译、编写该专业教材14部。藏语言文化学院在着力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从50年代起,一批批藏学专家不断涌现。王沂暖、才旦夏茸、段克兴、侯生桢、黄奋生、却太尔、贡却才旦等。他们的著作主要有《夏琼寺志》、《藏文文法详解》、《藏汉词典》、《诗学通论》、《星星世界》、《才旦夏茸文集》、《世界公桑》、《西藏奇异志》、《颇罗鼐传》、《西藏历史年表》、《西藏史略》、《蒙藏新志》、《藏族史略》、《九美仓传记》、《佛经注译》、《夏群寺历史》、《藏文文法》、《藏汉字典》、《藏族历史年鉴》、《旦斗志和近教史》、《藏文古词浅释》、《藏语语法理论》等。主要译著有《西藏王统记》、《米拉日巴的一生》、《格萨尔王传》多部、《红楼梦》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广大教职工以崭新的面貌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涌现出了新一代藏学专家:多识·东舟宁洛、华锐·桑结、贺文宣、华侃、高瑞、尕藏才旦、山夫旦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也脱颖而出,扎西才让、道吉仁钦、才让草、斗拉加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佛理精华缘起理赞》、《无上慧宝》、《藏语语法论集》、《藏语书法基础》、《梵文基础知识》、《现代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藏语语法明灯》、《藏汉对照常用合称词典》、《佛学词典》、《藏汉双解经济词典》、《藏区经济发展简明史稿》、《语言学概论》、《文学理论新编》、《藏文写作新编》、《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评》、《计算机语言》、《藏族文学史》等。彻底解决了本系教材的“有无”问题,并告别了多年的油印讲义,尤其在学术方面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好评。据不完全统计,藏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60余部,编写、翻译教材、教学参考书、普通读物80余部。这些学术论著,分别获得过国家民委社科奖、甘肃省最高奖“兴陇奖”、各级教学成果奖等奖项。到目前,藏语言文化学院逐步发展为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学术团体。为顺应社会的需求,着力推进基础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为争取早出快出水平更高的学术成果而努力。
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是现阶段高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进一步壮大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前提。近几年来,我系在院党委、院行政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发展势力。“工商管理”(藏汉双语)本科专业于今年开始招生。1999年,藏语言文学专业被甘肃省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下设古藏文、汉藏翻译、现当代文学三个研究方向,计划编撰25部专著,现已完成10部。藏语言文化学院始终高度重视资料建设。系资料室收藏各类图书5万多册,另辟有藏文古籍阅览室,珍藏四川德格木刻板典籍2400多部,收藏各类藏学刊物10余种。这些资料,为我系乃至学院的学术研究不断地提供了有利的资料保证。藏语言文化学院藏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五十年以来,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1987年才旦夏茸先生设置了“才旦夏茸奖学金”;1994年达加美先生设置了“达加美奖学金”;1998年设置了“藏族文化奖学金”;1999年万果先生、奔嘉先生设置了“东智嘉文学奖”;1999年利众基金会设立了“利众奖学金”,每年资助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并每年资助数名教师进修。并有全院性数10种各类奖学金,获奖率达全系学生的20%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学积极性。历届藏语言文化学院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1997年制定了《西北民族学院教学改革五年工程藏语系具体实施方案》;1998年修订完善了“西北民族学院藏语系357师资培训规划”;1999年制定了“西北民族学院藏语系学科建设规划”,其中包括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同年,组织上报了2004年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申请报告。近十年来,我们顺利完成了三十套题库的建设及三十个教学考试大纲的编写工作。同时,我们制定了内部教学与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在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我系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992年开始组建了藏语言文化学院歌舞队,推广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锅庄舞”及流行的民族歌舞。1998年本系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藏语文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5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收到了37篇论文。1999年由民族出版社审订出版了论文集。先后完成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国家民委的科研项目。目前,本系部分教师承担着国家社科项目“西部藏族道德思想研究”等3项。这些成就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新世纪,藏语言文学系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之际,有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和院党委院行政的正确领导,将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为办学宗旨,立足西北,面向现代化建设主战场。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为藏语言文化学院的进一步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我国广大藏族地区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新型建设人才,努力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