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21年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1-07-17

       化工学院导师简介
王彦斌:男,1967.11.21,甘肃会宁人,博士,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促进西部教育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甘肃省化学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学科评估专家,甘肃省高校环境友好复合材料及生物质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市粘合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化学竞赛、化工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E-mail:ybwang@126.com
王彦斌教授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及环境友好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化学课程教学与实验研究,主讲《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化学教育学》等课程。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6部,主持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中心、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多次获教学成果奖;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项目、国家民委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多项企校合作项目验收合格投入生产;先后多次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及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发明专利、成果转化多项;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Green Chemistry》等一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文章50余篇。

陈丽华:女,1972年11月出生,宁夏中卫人,博士,教授,化工学院院长。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3年11月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工程学院访学。教育部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并兼任甘肃省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应急事故处理与风险评估专家。座机:0931-4512929,E-mail:clh@xbmu.edu.cn
陈丽华教授主要从事石油化工污染物防治及生物修复治理的教学研究工作,并主讲《 环境化学》、《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无机化学》等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近年来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和CSCD二十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兰州市创新创业人才项目、中石油长庆油田、川庆钻探公司重点技术开发项目等十余项科研课题,主持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环境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所开展的研究以服务长庆油田,以及甘肃炼油石化企业所产含油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为目的,为有效治理化工有机污染物,改观黄土塬区脆弱生态环境面貌提供引领和示范作用。



苏琼:女,1968.6.24,重庆江津人,教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甘肃省重点学科化学一级学科负责人,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清华大学优秀访问学者、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获得者;甘肃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化工设计等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西北民大十佳教师、骨干教师。电话:13919440784,E-mail:hgsq@xbmu.edu.cn。
苏琼教授主要从事绿色有机化学研究与发展,中间体及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主讲《有机单元合成反应》、《反应工程》、《高等有机化学》等课程。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兰州市科技进步奖;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验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及自然基金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项目、国家民委科研项目、企校合作项目等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部;主持参与各级教改项目、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乌兰:女,内蒙兴安盟人,教授,博士后。在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日本做博士后研究。全国三八红旗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民委领军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甘肃省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三八红旗手、兰州市青年科技奖和教学成才奖获得者,先后被评为“十佳教师”和“十佳教书育人”。电话:4512973,E-mail:945934161@qq.com。
主要从事化学教育教学法和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学方面的研究生教学工作,主讲研究生课程为《波谱分析》、《功能高分子材料工程》等,培养研究生10名。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SCI和EI收录篇50余篇,CSCD核心期刊20余篇,主编出版科技著作2部。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甘肃省支撑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重点项目、兰州市创新团队项目等十余项科研课题,主持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和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张宏:男,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导师组组长,化工学院副院长,甘肃省化学会理事,甘肃省农牧厅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省级专家。 E-mail: 641124768@qq.com。
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分子材料加工及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微纳米粉体材料的表面修饰及其应用。目前主持甘肃省农牧厅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创新培育团队项目。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甘肃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西北民族大学中青年科研专项,甘肃联合大学科研资助项目,企业横向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等各类论文16篇,编写教材一部。










孙初锋:男,1977.02,山东威海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化工学院副院长,甘肃省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涂料工业协会理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报》和《山东化工》杂志特约编辑,201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先后获得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称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西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和“三育人”称号。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11项,在Ceramic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Nanomaterials,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6篇,其中二区以上文章7篇;在《材料导报》《机械工程材料》等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申请专利12项,授权7项;出版专著《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和教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化工原理》。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三等奖、西北民族大学教学成果奖和挑战杯甘肃省优秀指导教师等奖励。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润滑材料及材料的表面防护。邮箱444068446@QQ.com
梁俊玺:男,1978.12.26,甘肃榆中人,博士,副教授,化工学院教师,中国化学会成员。获西北民族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2014、2015年度分获西北民族大学“十佳青年”、“ 十佳”教师,2012-2013、2014-2015年度西北民族大学论文奖。E-mail:ljx@xbmu.edu.cn。
主要从事物质结构及应用量子化学计算的研究,目前研究方向为环境友好材料的工艺模拟及产品特性设计。主讲《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主持甘肃省自然科研基金1项,西北民族大学人才引进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金项目3项。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20余篇。












吴尚:女,汉族,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绿色催化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2011年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要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2项。2011年获得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1项。近年来在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RSC advances, Synlett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 30 余篇。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撰写教材一部。近年来先后担任本科生《高分子物理》、《专业英语》、《高分子化学实验》等课程,研究生《专业英语》、《工业催化》等课程,获得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











赵娅敏:女,副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5年至2010年在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1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并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承担基础化学教学工作,主讲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主持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项目、引进人才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和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中央高校项目等多项研究,发表各类论文数篇。















周瀚成:男,201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分别于2014.09-2015.09和2016.03-2016.10期间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赴澳大利亚Monash University进行访问学习。主要从事绿色化学催化和功能性新材料开发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21203150),中央高校科研专项一项,西北民族大学引进人才项目一项;现主持在研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一项(144GKCA031),中央高校重点项目一项(31920180046)。参与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甘肃省国际合作等多个项目。发表正刊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件,授权2件;编写教材1部;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奖一项,西北民族大学青年课堂教学奖一项。














李佳:女,1980年9月生于江苏连云港,汉族,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制药工程学士,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硕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析化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中的固相微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及新型富集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熟悉GC、HPLC、UPLC、GC-MS、固相微萃取(SPME)和液相微萃取(LPME)各种方法技术的原理和实践,并在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Analytica Chimica Acta, Food 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一作发表二区及以上高水平SCI论文11篇,出版专著1本,授权实用新型1项。获得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1项,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西北民族大学精品课程和教改项目各1项。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分离分析科学领域,包括生物、环境、食品及药物复杂体系的现代分离分析新方法、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研发与建立等。




鲜亮:男,甘肃兰州人,博士,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曾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南非斯特林布什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工作,教育部海外留学归国人员。
鲜亮副教授主要从事复合纳米材料及功能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工作,并主讲《 工业催化》和《无机化学》等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近年来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其中SCI收录16篇,代表作RSC. Adv. 2016, 6, 34014-34018。先后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以及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十余项。指导学生获第七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竞赛自然科学类和科技发明类二等奖两项,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一项,获第七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刘娟,出生于1979年6月,博士,副教授。 1998年-2005年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获学士学位, 2005年获有机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在西北民族大学任教至今。2008年-2012年于西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获有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晋升副教授。2013年,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进修。主要承担《药物及药物中间体合成》、《制药专业英语》、《物理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超分子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发表SCI论文十余篇。荣获西北民族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以及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方向为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超分子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张平:1981年1月生,男,汉族,山西大同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物纳米复合材料及磁性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讲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和环境资源利用及天然产物化学等课程。
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甘肃省重点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兰州市创新创业人才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培育团队以及西北民族大学人才引进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在ACS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Materials Letters,Molecular Catalysis,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编撰出版《取之不尽的太阳能》专著1部。第九届甘肃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获得者,第二届甘肃“省直机关优秀青年”荣誉称号获得者;荣获甘肃省人民政府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甘肃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作品三等奖1项,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别贡献奖各1项,西北民族大学青年教师成才奖1项。
E-mail:gszhangping@126.com。
康淑荷: 女,硕士,副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民族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教学方面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分析和分离》和《药物合成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西北民族大学教改项目2项,在研教改项目1项,主编教材1部,在国内学术期刊公开发表教改论文多篇。电话:13893303195,Email:523429214@qq.com。
科研方面主要开展中药化学成分分离提取、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制剂工艺开发等研究工作。以第二参与人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前以第二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中央高校创新团队项目1项。通过省部级鉴定科研项目1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齐燕姣: 女,1981.10月出生,甘肃榆中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化学会成员,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获得西北民族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课堂比赛一等奖,被评为第六届“挑战杯”西北民族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优秀指导教师。 Tel:13919476092,E-mail:qiajiao@163.com
主要从事植物源抗菌生物农药的研究及其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方向属于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多学科的高度交叉与融合。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等课程,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的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近十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出版教材1部,发表SCI论文10余篇。
杨一鸣:男,1972年9月出生,甘肃天水人,博士,副教授,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本科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系,硕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兼任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专家库专家,应急事故处理与风险评估专家。
杨一鸣副教授主要从事污染过程与生态修复的教学研究工作,并主讲《 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专业英语》、《化工污染与防治》等专业课程。近年来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SCI收录8篇, CSCD10篇,参编学术专著一部。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兰州市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十余项科研课题。










齐燕姣: 女,1981.10月出生,甘肃榆中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化学会成员,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获得西北民族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课堂比赛一等奖,被评为第六届“挑战杯”西北民族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优秀指导教师。 Tel:13919476092,E-mail:qiajiao@163.com
主要从事植物源抗菌生物农药的研究及其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方向属于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多学科的高度交叉与融合。主讲《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等课程,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的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近十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出版教材1部,发表SCI论文10余篇。
 
 魏小红:男,1987年出生,甘肃天水人,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获得兰州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15年9月至今,任教于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在Organic Letters、Chemical Communications、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 RSC Advances和Synlett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Nos.21762038)、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项(31920160050和3120170166)和西北民族大学引进人才项目1项(xbmuyjrc201603)。
研究方向:有机合成方法学,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及不对称合成
E-mail:xhwei@xbmu.edu.cn;1078677509@qq.com
 
赵向飞: 男,副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讲授《精细化工产品配方技术与应用》、《聚合物加工》、《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高分子材料成型实验》、《淀粉精细化学品》等课程;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1区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学术论文2篇;主持在研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重大培育项目1项;曾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甘肃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等。

 

相关话题/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