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根据学科的功能定位、人才需求和发展方向,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国内外有关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发展,具有对经济问题作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运用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并遵循下列原则:
1.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2. 在指导方式上,实行导师负责制,并将导师分别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结合起来。
3. 在学习方法上,强调以自学为主,导师和导师组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主要进行引导、解惑,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分析思维的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4. 强调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积极争取带领研究生参加社会经济管理部门召开的有关会议和有关学术会议。
5. 贯彻因材思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6.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自然人文观的修养,关心研究生的身体健康,使研究生正直为人、踏实做事、灵敏思考、激扬学问
考试和考核方式
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和考核方式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但一般有一定量的笔试。必修课程采取考试方式,选修课程采用考查方式。只有经过考试和考查合格后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修满规定的总学分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除参加校内外语过关考试外,毕业时,英语必须通过国家六级考试。
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本学科的现代化实验方法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现状和动态,具有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有较好的探索性、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不少于一年的工作量。开题报告须经学科组组织评审。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至少应在理论分析、调研方法、建模或测试技术、数据处理等任一方面具有新见解,基本概念清晰,理论分析严谨;数据翔实可靠,处理方法科学正确。按统一标准排版、打印、装订。正文掌握在3万字左右。正文前附10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并译成英文。
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
a)课程培养计划由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协同学校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组织共同实施。
b)论文培养计划由研究生导师指导监督实施。
c)学术报告由学科组长、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组织实施。
d)论文答辩及学位评定由学院分学术委员会组织实施。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教学实践等。研究生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参加实际部门的业务实践。实践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其中的一至二项,实践周数为6-8周,采取集中或分散安排。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取得有关活动的评语和成绩,达到要求者计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