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普幸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16


刘普幸,女,汉族,1964年4月出生,山西平遥人,理学博士。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环境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曾任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气象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干旱区域环境与绿洲建设、树轮水文学、气候变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8篇,EI2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多部。
个人履历:
1982年9月-1986年6月,在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6年7月-1988年7月,在宁夏大学地理系任助教;
1988年9月-1991年6月,在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2007年1月,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
1.干旱区域环境与绿洲建设
中国绿洲各分绿洲新疆绿洲、河西绿洲、柴达木绿洲、河套绿洲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洲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现代气候变化及区域响应,荒漠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对河西绿洲胡杨林土壤水盐特征及衰退机制的研究,揭示了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绿洲天然胡杨林自中游向下游表层土壤聚盐,胡杨林生长的土壤水盐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水盐对胡杨林生长的影响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水科学进展》、《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报》、《地理研究》、《第四纪研究》、《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中国沙漠》、《干旱区地理》、《资源科学》、《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农业环境保护》等刊物上,并出版专著《绿洲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出版社)。
2. 树轮水文学
根据树木生长的水文气候重建过去长期水文现象,注重理解水文变量(降水、径流、地下水等)和树木对水文变量影响的生物响应,认识过去长期自然水文变化格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Landscape Ecology》、《Tree-Ring Research》、《冰川冻土》、《干旱区地理》、《中国沙漠》等刊物上。
3.气候变化
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植被、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防灾减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Acta Geographica Sinica》、《地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杂志》、《干旱区地理》、《中国沙漠》等刊物上。
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全球变化》、《现代自然地理学》、《地理学思想史》、《气候系统》、《绿洲专题研究》;
本科生课程:《气象学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中国绿洲》、《环境化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主持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西绿洲天然胡杨林生长的水盐过程和衰退机制研究”,2010/01-2012/12;
2.甘肃省教育厅项目(0801-11):“敦煌绿洲胡杨径向生长的水文气候因子研究”,2008/01-2010/12;
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803RJZA094):“敦煌绿洲胡杨径向生长的水文气候响应模式研究”,2008/01-2010/12;
4.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ZS051-25A-009):“黑河流域下游水文生态变化的树轮学研究”,2005/01-2007/12;
5.甘肃省教育厅项目(031-04):“黑河流域中下游绿洲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重建”,2002/01-2004/12;
6.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河西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与稳定发展研究”,2002/01-2002/12;
7.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武威绿洲盐碱化治理措施”,2000/01-2000/12。
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复杂地形区地表短波净辐射遥感估算研究” 2016/01-2019/12;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G):“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研究”,2002/01-2005/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快速变化过程和机制”,2002/01-2005/12;
4.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黑河下游过去三百年来水文生态过程的树木年轮学研究”,2004/01-2006/12;
5.西北师大科技创新项目之一“西北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期项目(NWNU-KJCXGC-00-10)、二期项目(NWNU-KJCXGC-02-20),2002/01-2004/12;
6.西北师大科技创新项目之一“西北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二期项目(NWNU-KJCXGC-02-20),2004/01-2006/12;
7.甘肃省教委课题“关于甘肃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报告”, 2000/01-2000/12。
已发表代表性科研论文:
[1]Zhonghua Chai,Puxing Liu. Causes and effect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cold period in Chinese oases between 1960 and 2014[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26(12): 1647-1660.
[2]Miao Dong, Puxing Liu, Kexin Zhang, Yanlong Zhang.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s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freeze-up period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1961 to 2014[J].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6, 1-10. http://dx.doi.org/10.1016/j.quaint.2016.09.016.
[3]Zhang Qi-Bin, Li Zongshan, Liu Puxing, Xiao Shengchun. On the vulnerability of oasis forest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erspectives from tree rings[J].Landscape Ecology, 2012,27(3) : 343-353.
[4]Chenyu Lu, Puxing Liu, Zilong Zhang, Weiwei Zhang. Study on the Spatio-temporal Evolve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Pattern in Ningxia Based on GIS[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ervice System. IEEE, 2011:3615-3618.
[5]Jianfeng Peng, Xiaohua Gou, Fahu Chen, Jinbao Li, Puxing Liu, Yong Zhang and Fang Keyan.Differences in Tree Growth Response to Climate at the Upper Treeline:Qilian juniper in the Anyemaqen Mountain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8, 50 (8):982-990.
[6]Jianfeng Peng, Xiaohua Gou, Fahu Chen, Jinbao Li, Puxing Liu, Yong Zhang.Altitudinal variability of climate–tree growth relationships along a consistent slope of Anyemaqen Mountains,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Denerochronologia. 2007,, doi: 10.1016/j. dendro. 2007.10.003.
[7]Shengchun Xiao, Honglang Xiao, Osamu Kobayashi, Puxing LiuDendroclima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sea buckthorn (hippophae rhamnoides)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 of the July first glacier in the Western Qilian Mountains, Northwestern China. Tree-Ring Research, 2007,63(1):15-26.
[8]Pu-Xing Liu, Jian-feng Peng, Fa-Hu Chen. Hydrological response of Populus euphraticaOliv. radial growth in Ejina Banner,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7, 49 (2):150-156.
[9]Chen Zhongquan,Liu Puxing,ZhangZhengdong and Chang Hong.Modeling and Controlling a Water-Conservation System in an Oasis[J].Chinese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 1998, 11 (3):225-232.
[10]柴中华, 刘普幸. 1960-2014 年中国绿洲严寒期的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5): 743-753.
[11]张彦龙, 刘普幸. 基于AI指数的新疆干湿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4): 658-671.
[12]王林林, 刘普幸, 王允. 近 14 年来柴达木盆地 NDVI 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6): 1713-1722.
[13]高原, 刘普幸, 姚玉龙, 等. 基于遥感的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8): 1319-1331.
[14]张彦龙, 刘普幸, 王允. 基于干旱指数的宁夏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Morlet小波分析[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8): 2373-2380.
[15]李丽, 刘普幸, 姚玉龙. 近 28 年金昌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模拟预测[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4): 1097-1104.
[16]王允, 刘普幸, 曹立国, 等. 基于湿润指数的 1960-2011 年中国西南地区地表干湿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5): 830-838.
[17]王林林, 刘普幸, 姚玉龙, 等. 近 27 年来格尔木绿洲 “冷岛效应” 时空变化及其与 NDVI 和 LUCC 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12): 3339-3348.
[18]姚玉龙, 刘普幸, 陈丽丽, 等. 近30年来合肥市城市扩展遥感分析[J]. 经济地理, 2013, 33(9): 65-72.
[19]姚玉龙, 刘普幸, 陈丽丽. 基于遥感影像的合肥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2): 3351-3359.
[20]陈丽丽, 刘普幸, 姚玉龙, 等. 1960—2010年甘肃省不同气候区SPI与Z指数的年及春季变化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3): 704-711.
[21]刘普幸, 张克新, 霍华丽, 潘竟虎. 疏勒河中下游绿洲胡杨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与成因[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6): 942-952.
[22]刘普幸, 卓玛兰草. 甘肃省1960—2008年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9): 1561-1571.
[23]刘普幸, 张杰. 瓜州绿洲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J]. 中国沙漠, 2012, 32(2): 407-412.
[24]刘普幸, 杨泉. 敦煌绿洲1955年至2010年胡杨年生长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资源科学, 2012, 34(3): 566-571.
[25]刘普幸, 姚晓军, 张克新, 霍华丽. 疏勒河中下游胡杨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J]. 水科学进展, 2011, 22(3): 359-366.
[26]刘普幸. 疏勒河中下游绿洲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3): 429-439.
[27]刘普幸, 张克新. 近55a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胡杨年生长期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1, 31(3): 882-888.
[28]刘普幸, 鹿晨昱, 姚晓军, 等. 敦煌绿洲不同生境胡杨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3(2): 46-52.
[29]冯青荣, 刘普幸. 近 54a 中国北方严寒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17, 34(2): 316-323.
[30]董苗, 刘普幸, 张彦龙, 等. 1975-2014年河套绿洲城市化遥感监测与区域差异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 2016, 36(4): 1-8.
[31]王林林, 刘普幸. 近 38 年来格尔木河中下游绿洲时空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J]. 土壤, 2016, 48(3): 597-605.
[32]雍国正, 刘普幸, 姚玉龙, 等. 河西绿洲城市干旱脆弱性评价[J]. 土壤, 2014, 46(4): 749-755.
[33]王允, 刘普幸, 曹立国, 等. 基于 SPI 的近53a宁夏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1): 296-302.
[34]姚玉龙, 刘普幸, 卓玛兰草. 51a来甘肃省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2): 201-208.
[35]陈丽丽, 刘普幸, 姚玉龙. 基于降水平均等待时间指数的西北绿洲干旱时空变化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4): 220-225.
[36]曹立国, 王允, 刘普幸, 等. 民勤绿洲区天然胡杨林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J].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4): 80-85.
[37]赵敏丽, 刘普幸, 朱小娟, 等. 黑河下游绿洲胡杨物候期对1960-2010年气温变暖的响应[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32(10): 2108-2115.
[38]张克新, 刘普幸, 霍华丽, 等. 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下土壤水盐空间变化特征研究[J]. 土壤通报, 2012, 43(3): 563-570.
[39]赵敏丽, 刘普幸, 朱小娟, 等. 近51a来额济纳旗绿洲胡杨年生长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5): 205-209.
[40]张锐, 刘普幸, 张克新. 新疆草地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响应的预测研究[J]. 中国沙漠, 2012, 32(1): 181-187.
[41]赵敏丽, 刘普幸, 朱小娟, 侯成成. 近51年来额济纳旗绿洲胡杨年生长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5): 205-209.
[42]赵敏丽, 刘普幸, 朱小娟, 张克新. 黑河下游绿洲胡杨物候期对1960~2010年气气温变暖的响应[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32(10): 205-209.
[43]张克新, 刘普幸, 霍华丽, 张锐, 曹立国, 安建科. 敦煌绿洲天然胡杨林下土壤水盐空间变化特征研究[J]. 土壤通报, 2012, 43(3): 563-570.
[44]张克新, 刘普幸, 张锐, 等. 近55年来河西地区季节开始日及长短变化特征分析[J]. 地理研究, 2011, 30(3): 547-554.
[45]霍华丽, 刘普幸, 张克新. 瓜州绿洲天然胡杨林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2): 151-155.
[46]霍华丽, 刘普幸, 张克新, 等. 瓜州绿洲胡杨林下土壤水分空间特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2): 151-155.
[47]张克新, 刘普幸, 张锐, 等. 近55年来河西地区季节开始日及长短变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11, 30(3): 547-554.
[48]张克新, 刘普幸, 霍华丽, 等. 石羊河流域近50a来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沙漠, 2011, 31(2): 517-520.
[49]曹立国, 刘普幸, 张克新, 等. 锡林郭勒盟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差异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1, 28(5): 789-794.
[50]马亚兰, 刘普幸. 河西走廊金塔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效应综合评价[J]. 中国沙漠, 2011, 31(3): 709-715.
[51]刘普幸, 张锐, 吴三雄. 敦煌绿洲近54a气候变化特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7): 98-102.
[52]张锐, 刘普幸, 张克新, 等. 祁连山区日照时数的空间差异、突变与多尺度分析[J]. 资源科学, 2010, 32(12): 2413-2418.
[53]刘普幸. 近54年民勤绿洲气候变化趋势与周期特征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09, 26(4): 471-476.
[54]刘普幸, 安建科. 酒泉市肃州区近5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突变与周期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6): 51-57.
[55]刘普幸, 孙婧, 陈发虎, 赵志峰, 张慧娥. 黑河干流肃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中国沙漠, 2008, 28(1): 89-93.
[56]刘普幸, 程英. 近60年来敦煌绿洲耕地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J]. 土壤, 2008, 40(6): 890-893.
[57]刘普幸, 陈发虎, 靳立亚, 勾晓华, 张永香, 彭剑峰. 基于胡杨年轮重建黑河下游近100a春季径流量[J]. 干旱区地理, 2007, 30(5): 696-700.
[58]刘普幸, 王志敏. 张掖市水环境对黑河下游绿洲生态的影响与对策[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20(1): 68-72.
[59]刘普幸, 陈发虎, 勾晓华, 彭剑峰, 黄晓忠. 额济纳旗近100年来胡杨年表的建立与响应分析[J]. 中国沙漠, 2005, 25(5): 764-768.
[60]刘普幸, 勾晓华, 张齐兵, 陈发虎. 国际树轮水文学研究进展[J]. 冰川冻土, 2004, 26(6): 70-79.
[61]刘普幸, 李筱琳.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及生态恢复与重建[J].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24(5): 74-77.
[62]刘普幸, 李筱琳.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预警中的应用——以酒泉绿洲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18(5): 15-18.
[63]刘普幸, 孙小舟. 干旱区生态农业与人地关系协调——以酒泉地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18(1): 7-10.
[64]刘普幸, 孙婧. 酒泉地区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 草业科学, 2004, 131(3): 35-38.
[65]刘普幸, 张红侠. 甘肃张掖市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 土壤, 2003, 35(6): 441-449.
[66]刘普幸, 张红侠. 人类活动对额济纳绿洲演化的影响及协调对策[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1): 62-63.
[67]刘普幸, 第宝锋.西峰市农业综合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002,12(5): 68-70.
[68]刘普幸. 绿洲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J]. 未来与发展, 2002, (3): 31-33.
[69]刘普幸. 绿洲生态环境及其保护[J]. 农业环境保护, 2000, 19(2): 126-128.
获奖情况:
1.2010年主持完成课题“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与农业发展驱动力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2.2009年荣获西北师大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
3.2006年主持完成课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气候变化与生态重建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4.2005年主持完成课题“绿洲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甘肃省第九届社科成果三等奖;
5.2004年主持完成课题“西北绿洲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
6.2001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7.2000年获西北师大第40届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奖;
8.1999年课题“甘肃绿洲干旱、节水与绿洲系统协调发展研究”获甘肃省第六届青年气象科技二等奖;
9.1997年课题“旱区节水与甘肃绿洲建设”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0.1997年课题“结合干旱绿洲节水系统研究,提高自然地理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探索”获西北师范大学第三届教学成果奖。








相关话题/环境科学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