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71年成立的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气象学专业,丑纪范院士担任气象学专业教研室主任。1987年兰州大学成立独立的大气科学系,丑纪范院士为第一任系主任;1996年2月-1999年4月王式功教授担任第二任系主任。1999年5月兰州大学进行院系合并,将大气科学系并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镭教授担任第三任大气科学系系主任。2004年6月,兰州大学根据国家气象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推动学校大气科学学科的更快发展,把大气科学系从资源环境学院中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的大气科学学院,丑纪范院士任名誉院长,黄建平教授为第一任院长,从而掀开了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科点具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大气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大气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各3个,分别是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应用气象学。有4个研究所和2个中心,即气象学研究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研究所、环境变化研究所、大气遥感研究所、兰州大学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心、教学实验中心。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150-160人,其中大气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班学生40人,国防生70人,普通班40人。有两个本科专业,即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学院目前在校研究生9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3人,硕士研究生 65人。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有兼职教授20余人,其中有两院院士6人。
学院聘请了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学院“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和兼职教授,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符淙斌院士、巢纪平院士、吕达仁院士、中国气象局许健民院士、陈联寿院士、丁一汇院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科学系付强教授等人。一些著名学者也相继来我院进行前沿学术讲座,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李崇银院士、南京大学伍荣生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荣辉院士、吴国雄院士等,这些专家都为推动大气科学学院学科水平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十分重视与中国气象局的合作发展,自2002年9月20日,中国气象局与兰州大学正式签署局校合作协议以来,双方进行了全面合作。兰州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合作共建了“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大气科学学院与国家气候中心签署了“共建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协议,与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共建了“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同时,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辽宁省气象局等单位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院目前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有: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大气动力学模拟、大气遥感与资料同化、干旱气候和灾害气象、环境评价与污染防治、大气扩散、大气气溶胶与气候、环境气象预报、全球变化与陆面过程、医疗气象学等。2005年,我院主持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973)项目“北方干旱与人类适应”第一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985工程”二期建设经费的资助,在兰州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化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该观测站已被批准加入国际二期CEOP 项目(Coordinated Enhanced Observation Period),成为参加此计划的全球协同加强观测站之一。该站涵盖气候、生态、水文、遥感和社会学等领域,将在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工业及城市污染、区域能量和水分循环及沙尘暴等方面开展研究,为我国西北干旱化趋势预测、评估和对策研究提供观测依据,同时也为“有序人类”活动的开展及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实验平台。我们将利用该观测站开展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合作,使之成为半干旱区具有国际影响的气候与环境观测平台。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我们衷心地感谢各界朋友在大气科学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真诚地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将努力把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