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商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甘肃省财经学院,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的高等财经类本科院校。学校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7月,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6月、2002年9月、2004年7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先后将甘肃省职工财经学院、甘肃冶金工业学校、甘肃省计划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
学校现有校本部、和平新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33亩,总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3.2万平方米,建有实验室、语音室共37个和“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825万元。图书馆藏书165.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9.6万册,电子图书75.7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163人,专任教师69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72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8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部级优秀专家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甘肃省“科技功臣”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3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37人,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甘肃省劳动模范2人。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崭露头角。
学校设有经贸、金融、工商管理、会计、统计、信息工程、外语、艺术、商务传媒、法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成人教育等13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学部。另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所、高教研究所、学报编辑部、图书馆、小麦研究所等6个科研、教辅单位以及金融投资研究所、敦煌商业文化研究所、理财规划发展研究中心、西部经济开发研究中心、统计调查中心、投资分析中心、咨询策划中心、商务发展设计研究中心等15个研究所(中心)。
学校现有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企业管理等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和MBA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现有本科专业35个,其中统计学专业是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经、管、文、法、工、理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组建了以商科为主体,“商文”、“商法”、“商工”结合的专业群,构筑起了一个能够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2004年以来,我校共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奖13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1门。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301人、研究生311人、各类成人教育类学生5235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发展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2004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0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954篇,其中收录于SCI、EI、ISTP、CSSCI等国内外引文检索系统的论文233篇,出版专著68部、教材112部,为甘肃及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兰州商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伍斯特大学、法国欧亚管理学院、美国特洛伊大学、北亚里桑那大学、鲍尔州立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承担了中美“ESEC培训”项目、新西兰政府资助的“甘肃省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护培训”项目、欧盟便捷基金项目“借鉴欧盟经验,促进甘肃省资源依赖型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和日本学术振兴会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饮食文化”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2004年以来,先后派出43名教师和管理干部赴1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和学习,邀请外国专家学者37人来校讲学交流。
在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博修商道”的校训,坚持“质量特色立校、科技创新兴校、人才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3.6万名各类经济管理人才,现已成为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重要的财经类专业人才教育基地、经济管理研究与咨询基地及财经类在职干部和人员培训基地。在总结长期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即通过5~10年的建设和发展,使兰州商学院发展成为在西北地区有重要地位、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