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名额规定
1.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导师2014年每人招生名额总数不超过4名(含4名)。
2. 具有博导资格的硕导有2个学术型名额,其他硕导有1个学术型名额。有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者,可增加1个学术型名额。
3. 为提高生源质量,对于全部是985高校推免生源者,学术型名额可放宽至4名,其中中山大学校内推荐免试学术型名额最多不超过2名。
4. 每名硕导招收校内学术型推免生不超过1名。有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者,可增加招收1名校内学术型推免生。
5. 本校其它学院导师可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招收不超过1名硕士研究生。其中,软件学院导师可分配1个学术型名额;此外的其它学院导师不分配招生名额,所招收的研究生名额由其自行带来。
6. 校外兼职导师(非中山大学在岗教师)不能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但可以和本校导师联合指导。校外兼职导师不分配学术型名额(与本校导师联合指导,其名额占本校导师的名额);校外兼职导师分配全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不超过1名,需与本校导师联合指导,其名额不占本校导师的名额。
7. 本院全日制专业学位计算机技术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对全院导师打通招生。
8. 为体现对国家国防建设的支持,国防生不占用导师的招生名额。
9. 以上规定最终解释权归学院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3-9-9
| 序号 | 类别 | 姓名 | 专业 |
| 1 | 新增导师 | 郑伟诗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2 | 新增导师 | 刘菊华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3 | 新增导师 | 郑少勇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4 | 新增导师 | 李绿周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5 | 新增导师 | 田海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6 | 新增导师 | 刘聪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7 | 新增导师 | 卓汉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8 | 新增导师 | 曾坤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9 | 新增导师 | 陈湘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10 | 跨专业 | 张旗 | 无线电物理 |
| 11 | 跨专业 | Adrian Ioinovici | 电路与系统 |
| 12 | 跨专业 | 郭雪梅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13 | 跨专业 | 黄方军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14 | 跨专业 | 张木水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15 | 跨专业 | 衣杨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16 | 跨专业 | 郑慧诚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17 | 跨专业 | 骆伟祺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18 | 跨专业 | 潘炎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19 | 跨专业 | 胡海峰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20 | 跨专业 | 卢伟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21 | 跨专业 | 林倞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22 | 转专业 | 李中华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23 | 转专业 | 张军 | 软件工程 |
| 24 | 跨专业 | 印鉴 | 软件工程 |
| 25 | 跨专业 | 刘咏梅 | 软件工程 |
| 26 | 跨专业 | 农革 | 软件工程 |
| 27 | 跨专业 | 余阳 | 软件工程 |
| 28 | 跨专业 | 朝红阳 | 软件工程 |
| 29 | 跨专业 | 王甲海 | 软件工程 |
| 30 | 跨专业 | 吴贺俊 | 软件工程 |
| 31 | 跨专业 | 吴维刚 | 软件工程 |
| 32 | 跨专业 | 周晓聪 | 软件工程 |
| 33 | 跨专业 | 王常吉 | 软件工程 |
| 34 | 跨专业 | 吴迪 | 软件工程 |
| 35 | 跨专业 | 纪庆革 | 软件工程 |
| 36 | 跨专业 | 凌应标 | 软件工程 |
| 37 | 跨专业 | 刘玉葆 | 软件工程 |
| 38 | 跨专业 | 毛明志 | 软件工程 |
| 39 | 跨专业 | 任江涛 | 软件工程 |
| 40 | 跨专业 | 万海 | 软件工程 |
| 41 | 跨专业 | 罗笑南 | 软件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