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5-21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96年1月,1997年7月重组。现由计算机科学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信息管理系、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心、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电气及工程软件研究中心等7个单位组成。

  现有:

  博士点2个:无线电物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硕士点9个: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无线电物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信号与信息处理、图书馆学、档案学。

  此外还有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点一个,无线电物理博士后流动站一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204人,其中博士导师9人,教授21人,副教授44人。在校学生2509人,其中本科生2121人,硕士生344人,博士生44人。

  学院设有10个本科教研室,15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一批具有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设备,设备总计2430台套,总值205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0台。学院设有图书分馆一个,现有藏书:中文图书2.8万册,外文图书2.33册,中文期刊330种,外文期刊300种。

  近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经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措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下面撷要介绍如下:

  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申报新的博士点、硕士点。在学院的统一组织下,仅2001年,我院就新增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点,信息与信号处理、情报学两个硕士点,并遴选了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为他们创造访问进修的机会,以挖掘潜力,加大培养力度,一方面,利用中山大学的品牌效应和科研环境优势,花大力气引进人才,成效显著。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讯技术专家孙玉教授,全国计算机学会理事,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博士导师姜云飞教授、原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博士导师齐东旭教授,以及国内知名青年学者常会友教授、黄继武教授、苏开乐教授,他们当中不少人目前已成为学科带头人。

  这一系列措施,使我院学科发展有了长足的后劲。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我院十分注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各单位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最近,我院举办的“新世纪通信技术讲座”,由多名院士主讲,体现了国内外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受到了国内同行电信企业界的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学院还聘请国内外计算机、电子通信等知名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以及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名信息科技专家担任兼职教授,促进校企交流,校校交流。不仅如此并与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美国麻省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

  科学研究成绩斐然

  学院十分注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成绩斐然。1997年以来,我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社会科学基金1项,国家、省“八五”、“九五”攻关项目7项,国家博士点基金3项。近年来还获省部级以上奖10项。2000年,是学院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的一年,共获科研经费1500万余元。我院罗笑南教授等人完成的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与纺织服装化集成系统获2000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秦家银教授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成良玉教授、陈学泮教授、罗源明副教授等人主持成立的三项应用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产学研”合作前景广阔

  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争当广东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是学院的发展目标。学院发挥在电子、通信、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学科上的强大研发实力,电子系与广东省电信科学研究院、中山嘉华集团、华为公司、中兴公司、TCL集团、IBM公司、CISCO公司、微软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人才培训和技术合作关系。同时在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上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果,学院及下属单位先后为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广州赛马场、广东省公安厅消防局、广州市自来水厂、深圳能源集团,加拿大北方电讯等单位开发了多个应用项目,为有关单位带来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正昂首阔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