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学历]
医学学士
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班
[学术简历]
1978年-1983年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2000年-2002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班
1990年—2010年任职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2010年—2011年至今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调研员/研究员
[研究方向]
1.食品与化妆品安全营养功效检验与危险性评估
2.食品与化妆品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
[主要承担与参加的课题]
1、2011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010500014《南美水果BOROJO活性物鉴定提取功效作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与辅助降糖食品的开发》获科技基金资助12万。第1主持人;
2、2011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1A61030347《Borojo果降糖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开发》获科技基金资助15万。主要主持人;
3、2011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020310012《食源性复合多糖保健口服液活性结构鉴定与功能评价研究》获科技基金资助8万。主要主持人;
4、2008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51062301000002《Coco-2细胞与细菌共生系统评估食源性残留沙拉沙星对人肠道菌群的影响》获科技基金资助5万元。第1主持人;
5、2007年主持在研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7B020708011《出口鱼塘安全生态养殖连作障碍消除与相关检测技术研究》获科技基金资助5万。第1主持人;
6、2007年主持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重大支撑课题《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获科技基金资助45万。第1主持人
7、2006年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支撑项目2006BAK02A23《广东出口蔬菜质量安全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示范》获科技基金资助120万元。第2主持人;
8、2006年广州市科技工程重大项目2006Z1-E0121《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获科技基金资助100万。第2主持人;
主持行标:
1、SN/T2285-2009《化妆品体外替代实验室操作规范》
2、《进出口食品中海洋生物岩沙海葵毒素的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待批中
3、《进出口食品中副溶血弧菌快速检验实时荧光PCR法》待批中
4、《进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快速检验及鉴定实时荧光PCR方法》待批中
主持国标:
1.20071501-T-467《CF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法用水生物试验法(L组)水中所含物质对虾蟹影响的测定(鱼虫的短时测定)(L11)》、
2.20071500-T-467《测量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化学物质吸收常数(Koc)的标准试验方法》
主持广东省地方标准:
1、DB44/T398-2006《食品及水中霍乱弧菌的快速初筛方法及01、O139群的快速鉴定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第一主持
2、DB44/T397-2006《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快速检验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1、化妆品过敏患者全血与致敏物中铬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1).(通讯作者)
2、致敏化妆品中24种过敏原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结果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2012,(1).(通讯作者)
3、50例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致病因素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1,(12).(通讯作者)
4、Caco-2细胞与肠道菌共培养初建体外模拟肠道共生模型[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1).(通讯作者)
5、沙拉沙星体外诱导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实验[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1).(通讯作者)
6、141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11).(第1作者)7、热带水果Borojo全营养素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8).(第1作者)
8、热带雨林博罗霍果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2010,(11).(第3作者)
9、国内化妆品皮肤光毒性试验方法概述[J].科技资讯,2010,(8).(第5作者)
10、进出口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J].卫生研究,2010,(7).(通讯作者)
11、应用皮肤光毒性实验仪进行化妆品光毒性试验的研究[J].检验检疫学刊,2010,(6).(第6作者)
12、阪崎肠杆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及耐药研究[J].食品科学,2010,(04.(第7作者)
1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八种食品中甲霜灵[J].食品科学,2010,(02).(第7作者)
14、两株特异性抗恩诺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0,(2).(通讯作者)
1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肌肉中三聚氰胺残留量[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01).(第6作者)
16、食源性抗菌药耐药微生物风险评估国际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2).(第1作者)
17、谈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J].管理观察,2009,(6).(第1作者)
18、岩沙海葵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J].中国热带医学,2009,(6).(第2作者)
19、体外构建的皮肤模型InspectskinⅠ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03).(第4作者)
20、欧洲化学品新法规下危险评价的动物试验及其替代方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2).(第4作者)
21、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8,(12).(第3作者)
22、体外构建新型化妆品检测用皮肤InspectskinⅠ的初步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8,(12).(第2作者)
23、GLP原则在体外毒理学评价实验室的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11).(第2作者)
24、出口养殖鱼塘连作障碍产生原因及危害分析[J].检验检疫科学,2008,(6).(第1作者)
25、ICP-MS法快速测定化妆品中铬、砷、镉、钕、铅[J].质谱学报,2008(3).(第2作者)
26、ICP-MS同时测定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方法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7,(12).(第2作者)
27、气相色谱法测定鳗鱼中残留的硫丹[J].色谱,2007,(11).(第3作者)
[参编教材与论著]
1、欧盟化妆品管理法规及检测方法与指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第二版.
2、食品化学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主编
3、动物替代实验技术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0第二主编
4、欧盟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法规实用指南.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二版.
5、进出口食品中农兽残留实用检测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获奖情况]
科研奖励:
1、2010年《食品农产品中主要化学污染物的监控技术与应用》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主持;
2、2010年《食品农产品中主要化学污染物的监控技术与应用》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主持;
3、2010年《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监测技术在进出食品贸易中标准化研究及推广应用》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优秀奖,第1主持;
4、2009年《化妆品安全性和适用性评价技术研究》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第2主持;
5、2007年《贝类毒素检测新技术体系及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的研究》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一等奖1项。第3主持。
6、2007年《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及其它领域中的应用》获广东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2006年获广东局科技兴检一等奖,第1主持。
7、2006年《多重PCR检测食品中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研究》获广东局科技兴检二等奖第4主持。
荣誉奖励:
2008年获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突出贡献专家。
[社会兼职]
国中国科学院物理生物所客座教授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卫生部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香精香料化妆品)委员
广东省轻工业协会技术法规专业委员会主任;
国家认监委标准化委员会化妆品工作组组长;
CNAS食品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兼食品安全标准审评专业组副组长;
质检总局WTO/TBT国外通报评议组专家
[联系方式]
地址邮编:广州市珠江新城花城大道66号A座
电话:020-3829040713903053501
传真:020-38290412
E-mail:jhciq@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