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朱健刚
性别:男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城市社区、社会运动与集体行动、NGO研究、公民社会与社会转型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zhujg@mail.sysu.edu.cn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035485367
个人博客:http://maizhi2010.blog.163.com/
?
【基本情况】
朱健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城市社区、社会运动与集体行动、NGO研究、公民社会与社会转型。主要著作:《中国公益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国与家之间:关于上海邻里的民族志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责任·行动·合作:5.12抗震救灾中的NGO合作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行动的力量:对民间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电话:86-20-34027202,邮箱:zhujg@mail.sysu.edu.cn。
【社会兼职】
民政部“中国民间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创办人、副理事长
上海热爱家园社区志愿者协会创始人、理事
北京自然之友理事
云南大众流域研究及推广中心理事
广州灯塔计划顾问
【学习和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98.10-2002.8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
哲学博士
2001.12-2002.5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学系
交换研究生
1995.9-1998.7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法学硕士
1991.9-1995.7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法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0.10-至今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教授
2009.1-2010.9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副教授
2007.9-2008.9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
访问学者
2004.5-2008.12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副教授
2002.10-2003.10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
博士后研究员
【学术交流】
2012.7 中国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主办东亚人类学学会年会正式发言;
2012.4 中国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主办“亚太公民社会学术研讨会”正式发言;
2011.9 英国诺丁汉,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联合主办“第四届当代中国研究国际论坛”正式发言;
2011.8 美国夏威夷,“中美慈善战略对话”特邀嘉宾并发言;
2009.7 ?中国昆明,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发展人类学分会”会议主席及正式发言人;
2008.4 ?美国北卡罗来纳,美国民族学会(American Ethnologists Society)及北美人类学会年会正式发言,美国民族学会及北美人类学会主办;
2008.3 ?美国波士顿,哈佛-燕京学社“反思中国发展”学术研讨会;
2007.10 中国台湾,台湾中央大学客家研究院主办“亚太非营利部门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式发言;
2007.10 比利时布鲁塞尔,“梅耶人类进步基金会”主办“第二届中欧论坛”正式发言;
?
?【科研成果】
一、主持项目
1、纵向课题
2012年,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转型中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研究:以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的实践为切入点”,子课题“社会组织与公民道德建设”负责人;
2012年,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和新兴、交叉学科资助计划,“新兴公益学学科培育计划”课题负责人;
2011年,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第一参与人;
2010年,2010年度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国际NGO与地方治理:广东狮子会个案研究”负责人;
2009年,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组织在5.12地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参与与合作机制的个案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9年,中山大学台湾研究所项目,“人间佛教与社区文化的塑造——以台湾北部粤籍移民为例”,项目负责人;
200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子课题“城市社区建设与城市新移民问题”负责人;
2007年,中山大学985二期社科创新基地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广东卷)》课题,农民工组织案例研究课题组负责人;
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资助项目,“市民空间的生产与社区权力的变迁”,课题负责人;
2005年,中山大学“985”二期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研究基地非政府组织方向负责人;
2004年,国家重点学科资助项目“华南都市邻里社区”研究负责人;
2004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资助科研启动项目课题主持人;
?
2、横向课题
2012年,“第四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委托课题“非公募基金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状况研究”,课题负责人;
2011年,广东省中山市古镇人民政府委托项目:“古镇社区发展人才支持及服务研究项目”主持人;
2010年,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支持项目:“广东狮子会:一个国际NGO嵌入中国社会的案例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9年,美国可持续社区支持项目:“四川社区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9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项目:“NGO5.12抗震救灾典型案例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8年,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资助“四川灾后社区重建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8年,香港乐施会项目“以中山大学为试点探索发展教育融入高校公共选修课系统”课题负责人;
2007年,香港乐施会资助项目“开辟珠三角政府与民间组织沟通渠道”负责人
2006年,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支持项目“建设华南民间合作与创新平台”负责人;
2005年,中山大学项目“NGO组织在华南”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5年,香港嘉道理基金支持项目“华南志愿行动者网络研究”负责人;?
?
二、发表成果
?(一)著作类
朱健刚、赖伟军主编,《反思灾后社区重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
朱健刚主编,《中国公益发展报告(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5月;
郑广怀、朱健刚主编,《新工人阶级:关系、组织与集体行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朱健刚著,《国与家之间:关于上海邻里的民族志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王超、朱健刚译,《甜与权力》,Sidney Mintz(美)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5月出版;
朱健刚主编,《社区、空间与行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朱健刚、王超、胡明著,《责任·行动·合作:汶川地震中NGO参与个案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朱健刚著,《行动的力量: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3月出版;
?
(二)论文类(部分)
朱健刚,《政府与NGO之间的关系转型:对三个组织案例的研究》,《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2年,总第八辑。
Boland A., & Jiangang Zhu,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China’s Green Communities: Mobilizing Memories and Structuring Incentives”, Geoforum(SSCI), 2012, Vol. 43, Issue. 1, Pp. 147-157.
朱健刚、胡明,《多元共治: 对灾后社区重建中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反思—以512地震灾后社区重建中的新家园计划为例》,《开放时代》(CSSCI-3),2011年第10期;
朱健刚, 《转型时代的社会工作转型:一种理论视角》,《思想战线》(CSSCI-2),2011年第4期,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工作》,2011年第11期;
朱健刚,《以理抗争:都市集体行动的策略——以广州南园的业主维权为例》,《社会》(CSSCI-2),2011年第3期;
朱健刚,《旅游景区生产与族群文化的再造——对一个布依族村寨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CSSCI-2),2010年第6期,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二类核心),2011年第4期;
朱健刚,《论基层治理中政社分离的趋势、挑战与方向》,《中国行政管理》(CSSCI-2),2010年第4期;
朱健刚,《社区组织化参与中的公民性养成——以上海一个社区为个案》,《思想战线》(CSSCI-2),2010年第2期;
朱健刚,《大陆公民社会的能力建设:话语与实践》,台北:《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9年第74期;
朱健刚、陈健民,《抗震救灾,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契机?》,香港:《二十一世纪》,2009年8月号,总第114期。
朱健刚,《Civil society 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西北民族研究》(CSSCI-3),2009年第3期;
朱健刚、羡晓曼,《冀南乡村的物物交换——地方经济的人类学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CSSCI-3),2009年第2期;
?Zhu Jiangang & Wang Chao, “Seniors Defending Their Rights: Strategy and Culture in the Collective Action——A Case Study of Lijiang Garden at Canton”, 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SSCI), 2007, Vol. 40, Pp.5-34.
Zhu Jiangang, “Space, Pow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Identity: Case Study of Residents Movement at a Shanghai Neighborhood”, 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SSCI), 2007, Vol.?40. Pp. 65-90.?
阿兰纳·伯兰德、朱健刚,《公众参与与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对绿色社区建设的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CSSCI-1),2007年第4期;
朱健刚,《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创新》,上海:《探索与争鸣》(CSSCI-3),2007年第6期;
朱健刚,《国际NGO与中国地方治理创新——以珠三角为例》,广州:《开放时代》(CSSCI-3)2007年第5期;
朱健刚,《和平、进步与相互联结的东亚公民社会》,台湾:《台湾社会科学季刊》,2006年第2期;
Chan Kin-Man, Qiu Haixiong, Zhu Jiangang, “Chinese NGOs Strive to Survive”, Leiden: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ese Societies, 2006, Vol. 1.
朱健刚,《草根NGO与公民社会的成长》,《开放时代》(CSSCI-3),2004年第6期;
朱健刚,《空间、权力和社区认同的建构:上海一个社区地邻里运动的个案研究》,台北:《第三部门学刊》,2004年第2期;
?
【获奖情况】
中山大学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养对象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筹办工作先进个人(2009.9)
广东省首届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2005.5)
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8)
中山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9)
Wenner-Gren Ph.D. Thesis Grant, USA (2001-2002)
Urban China Research Grant, Urban Research Network, Albany, SUNY, USA (2000-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