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极其广阔的领域,它与物理、生物、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其研究内容已涉及到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本硕士点由四个研究方向组成:
1.高分子光化学:侧重于高分子光化学及其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开发新型光敏高分子功能材料和紫外光固化技术的应用;
2.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功能高分子和高分子功能化研究为主,包括生物功能、医学功能和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与表征。侧重于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
3.新能源技术及纳米功能材料:研究内容①新能源材料制备及新能源技术研究,包括生物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及生物能开发研究;②纳米功能材料制备及利用纳米功能材料改造传统精细化工产品。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化学及生物技术的交叉学科,欢迎化学、化学工程及生物工程的毕业生报考。
4.多肽抗菌素以及高选择性鸦片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的设计、合成、构效关系及活性构象,寻找有临床意义的先导药物;开展多肽合成方法学的研究;设计、合成荧光探针功能分子及探究其在生命过程中的应用;有前景的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包括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结构修饰和全合成;有机配体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相关配合物的结构研究。
应用化学硕士点的四个研究方向均从事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欢迎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及化工专业的毕业生报考。
本硕士点目前拥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在读博士1人。近年来,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计委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重点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科技厅基金项目等,并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一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15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刘晓暄:1957年生,教授,博士(中山大学,2001),研究方向:高分子光化学与光功能高分子,主持国家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项目3项,已发表论文39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3篇,ISTP收录4篇。
张歆:1958年生,教授,博士(香港大学,1998),研究方向: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主持省级基金项目2项,与香港大学合作申请美国专利一项,已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收录8篇。
陈河如:1967年生,副教授,博士(香港科技大学,2002),博士后(加拿大蒙特利尔临床研究院,2002~2005)。研究方向:多肽的设计、合成、构效关系及活性构象,寻找有临床意义的先导药物以及多肽合成方法学的研究。已在国际重要刊物European J. Org. Chem.,Biopoymers,J. Pept. Res.等发表论文6篇,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篇。在研课题:留学归国人员校级启动基金。
陈汉佳:1967年生,副教授,在职博士生(中山大学),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主持横向项目2项,已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EI收录2篇。
复试方式:笔试加口试,复试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综合和专业英语、英语口语和实验技能
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
研究方向I和II: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化学》,第一版,复旦大学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物理》,修订版,何曼君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研究方向III:有机化学或物理化学
《有机化学》,第2版,胡宏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第2版,恽魁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傅献彩等编,等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