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学系:|中文系|
办公电话:82903499
办公地点:文东205
电子邮箱:xypeng@stu.edu.cn
个人主页:
1986年9月—1990年6月, 就读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0年8月—1993年12月, 就职湖南零陵医药公司;
1993年12月—1997年8月, 湖南零陵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助教,主讲《外国文学史》;
1997年9月—1999年8月, 湖南零陵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讲《外国文学史》;
1999年9月—2001年6月, 就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1年7月—2002年3月, 在北京自修,备考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冨仁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2002年9月—2005年6月, 攻读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王冨仁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5年6月—2006年8月, 汕头大学中文系,讲师,主讲《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研究》、《外国文学史》等。
2006年9月—2010年8月, 汕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讲《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研究》、《外国文学史》等。
2010年8月—现今 汕头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讲《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研究》、《外国文学史》等。
一、主要论文、著作:
1,硕士学位论文: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小说人物》,《新国学研究》2005年第1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2,博士学位论文: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重塑现代人类的生命信仰—“19—
20”世纪的存在主义思想与鲁迅的精神之路》(1—4),刊《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6,第10—12期;
4,《瞩目自由意志,呼唤独立精神——鲁迅留日时期社会历史观的逻辑起点》,《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
5,《鲁迅“怀疑—否定”性思维特征的最初激发点——“家庭变故”对鲁迅精神世界的深层影响》,《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
6,《自由、虚无与信仰——青年鲁迅对虚无的体认与反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1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
7,《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左翼鲁迅”:走向现代生命的自我救赎》,《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8,《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野草〉:鲁迅超越虚无,回归“战士真我”的“正面决战”》(上、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5期、第6期。
9,《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左翼鲁迅”(之二)——鲁迅对中国“左翼文化”的质疑与升华》韩国《中国现代文学》(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举办),2006年9月出版;
10,《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杂文”:透视虚无主义倾向》,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11,《遭遇虚无与沉潜虚无——存在主义视野下的“沉默鲁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 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12,《存在主义视野下的“上海鲁迅”——1930年代中国文化图景中的“鲁迅意义”》,《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卷之2;
13,《自我救赎的话语实践——论鲁迅的“杂文自觉”》,《文艺争鸣》2009年第11期;
14,《“破冰”时代的意义与误区(上、下)——细读舒芜的〈周作人概观〉》,《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9期、10期;
15,《叙述的暧昧与生存的密码——重读〈祝福〉》,《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6,《文学鲁迅”与“启蒙鲁迅”—“竹内鲁迅”的原型意义及其限度》,发表于“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暨‘鲁迅:经典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文尚未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二、主要获奖成果: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2009年获中国“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二等奖;
三、主持的研究项目:
1,自2006年11月,主持中国广东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研究”,该项目已经结项;
2,自2010年7月,主持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命哲学视野下的鲁迅与周作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