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
学位类别:硕士
|
适用年级:2009级
|
适用专业:岩土工程
|
最低总学分:25.0
|
必修课可选课分组数:0
|
必修课学分最低值: 18.0
|
选修课学分最低值:7.0
|
培养目标:掌握岩土工程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初步具有对岩土工程问题正确进行提炼并熟练运用各种分析、计算和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
|
|
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责任制,硕士生应在入学后两个星期内制定出培养计划,第三学期按照《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筛选分流办法》参加阶段考核,于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社会实践环节。
|
|
学位论文工作:硕士生应在第三学期制订论文工作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应至少发表1篇论文(包括各级学术会议录用的论文);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后,按《华南理工大学学位条例暂行实施细则》和《华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组织答辩。
|
|
主要研究方向: 1. 地下结构
2. 地基处理 3. 岩土动力学与抗震工程 4. 地下水与环境岩土工程
|
|
学习年限:3
|
学分要求:
|
是否需要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是
|
描述:
|
必修课
|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院
|
任课教师
|
上课学期
|
S0001001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36
|
1.0
|
思想政治学院
|
陈善光
|
2
|
S0001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54
|
2.0
|
思想政治学院
|
谭斌昭
|
1
|
S0002011
|
第一外语(基础英语)
|
108
|
3.0
|
外国语学院
|
仓兰菊
|
1
|
S0003004
|
数值分析(科学与工程计算基础)
|
54
|
2.0
|
理学院
|
雷秀仁
|
1
|
S0801028
|
高等土力学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周小文
|
1
|
S0814001
|
土质学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房营光
|
1
|
S0814002
|
岩石力学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莫海鸿
|
2
|
S0814003
|
土塑性力学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刘叔灼
|
2
|
S0814004
|
土工测试原理与技术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刘叔灼
|
2
|
选修课
|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院
|
任课教师
|
上课学期
|
S0004034
|
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指引
|
16
|
1.0
|
学报编辑部
|
刘淑华
|
1
|
S0801020
|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
|
48
|
3.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马海涛
|
1
|
S0801032
|
结构非线性分析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房营光
|
2
|
S0813083
|
隧道工程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刘庭金
|
1
|
S0813084
|
工程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马海涛
|
2
|
S0814006
|
地下结构与深基坑工程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无名
|
2
|
S0814007
|
岩土工程数值分析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刘庭金
|
2
|
S0814008
|
土动力学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潘泓
|
3
|
S0814009
|
软土工程与地基处理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刘叔灼
|
3
|
S0814010
|
环境岩土工程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曹洪
|
3
|
S0814013
|
建筑基础工程的实用设计方法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方小丹
|
2
|
S0814019
|
高等基础工程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杨小平
|
3
|
S0814062
|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曹洪
|
2
|
S0814063
|
岩土体工程性质及稳定性研究专题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潘卫东
|
3
|
S0814065
|
工程渗流力学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曹洪
|
2
|
S0814074
|
抗震工程概论
|
32
|
2.0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方小丹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