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冒亚龙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19-05-05

更新日期:2018年9月6日
姓 名 冒亚龙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6年1月 籍贯 湖南邵东县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群众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主任 Email maoyl@scut.edu.cn
工作单位 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 邮政编码 510641
通讯地址 广州天河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一室
单位电话 **


个人简介
冒亚龙,男,汉族,湖南邵东人,1966年1月生,工学博士,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就职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亚热带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现代建筑创作子实验室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建筑师协会理事,《高等建筑教育》、《南方建筑》等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分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建筑美学研究与亚热带传统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研究。主持完成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建筑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既有城市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项目(“既有城市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指标体系及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和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主持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娄底分行综合楼、湘潭一馆五中心文化建筑群、娄底工商银行大厦和江西省萍乡市行政中心建筑与规划设计、湖南机场集团员工楼、黄花机场后勤基地东苑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西省安源经济开发区规划、四川省青川县总体规划、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园新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等数十项建筑与规划设计。出版专著3部;在《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学刊》、《新建筑》、《建筑师》、《规划师》、《城市发展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等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40多篇,其中EI收录 3篇,SSCI和CSCD收录10多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篇。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南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项等。
工作经历
2015年4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10年6月--2015年3月,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教学、科研与建筑设计工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8年3月--2010年5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6月--2008年2月,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教学、科研与建筑设计工作,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1995年9月--2000年8月,湖南科技大学建筑系,教学、科研与建筑设计工作。
1986年7月--1995年8月,湖南娄底地区建筑勘察设计院,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师。
教育经历
2003年3月--2006年6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工学博士。
2000年9月--2003年3月,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工学硕士。
1995年9月--1997年6月,中南大学 工程力学硕士。
1988年9月--1993年6月,湖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学士。
1983年9月--1986年7月,湖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毕业。
获奖、荣誉称号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人民银行娄底分行获湖南省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人居环境—新城市主义本质及启示》,获湖南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一种理性的建筑设计与评价视角——应用分形的建筑设计尝试》,获第六届重庆市期刊好作品评选一等奖等;
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亚热带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建筑创作子实验室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南方建筑》、《高等建筑教育》审稿专家;
湖南省建筑师协会理事。
研究领域
(分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
建筑美学研究;
亚热带传统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
城市设计研究。
科研项目
(1)2013.01—2016.12,主持“基于分形理论的建筑设计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研究经费78万;
(2) 2018.07—2021.12,“城市既有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主持课题“城市既有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指标体系及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YFC**,研究经费220万元;
(3) 2017.07—2020.12,“珠三角地区基于文脉传承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C**,主持子课题“富含岭南建筑文脉与珠三角自然环境的设计创作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经费100万元;
(4)2017.01—2019.12,主持“分形迭代的建筑设计研究”,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编号:2017KA01,30万元;
(5)2016.01—2017.12,主持“亚热带建筑气候适应性空间设计与策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编号:2016ZB14,3万元;
(6)2009.01-2010.12,主持“ 基于集约和生态安全的长株潭城市群人居环境建设模式研究”,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9SK3006,2万元等等。
发表论文
(1)一种理性的建筑设计与评价视角——应用分形的建筑设计尝试.《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 8.
(2)Ecological Approaches to Urban Mig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5.6.
(3)分形理论视野下的园林设计.重庆大学学报,2005.4.
(4)中国古代广场空间与混沌思维.《华中建筑》,2004.8.
(5)现代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战略关系.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2.
(6)生之有理,成之有道——分形的建筑设计与评价.《华中建筑》,2005.2.
(7)建筑美学的哲学阐释.《华中建筑》,2006.1.
(8)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 《规划师》,2006.12.
(9)新城市主义的本质及启示.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8.
(10)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以重庆为例. 《华中建筑》, 2006.8.
(11)山地城市的分形美学特征.《山地学报》, 2007.2.
(12)岳麓书院的园林景观[J].华中建筑. 2008,26(3):144~147.
(13)吸纳与升华--20世纪西方园林对西方艺术的提炼.《华中建筑》.2009.6.
(14)数字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以长沙为例.城市规划学刊,2009.8.
(15)“两型社会”思想之哲学溯源——长株潭城市群建设道法自然.《中外建筑》,2009.7.
(16)数字技术时代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形态.《城市发展研究》, 2009.10.
(17)独创性与可理解性——基于信息论美学的建筑创作.《建筑学报》,2009.11.
(18)回应气候的山地城镇与建筑设计.《山地学报》,2009.5.
(19)映射气候的大学校园规划.《城市发展研究》,2010.4.
(20)数字技术视野下的网络复合性城市空间.《新建筑》,2010.6.
(21)适应地方生态气候的建筑设计. 《工业建筑》,2010.8.
(22)分形建筑审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8.
(23)科学人文主义情境的高等教育批判. 《高等建筑教育》,2010. 10.
(24)论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高等建筑教育》,2011.8.
(25)亚热带传统民居生态节能技术探析.《工业建筑》,2013.10.
(26)分形视野下的岭南建筑学派与创作.《南方建筑》,2014.1.
(27)基于气候要素的建筑节能设计.《城市发展研究》,2014.2.
(28)自相似和谐——分形视野下的“两观三性”建筑理论解析.南方建筑,2015.1.
(29)岭南城镇的分形迭代规划.《南方建筑》,2016(1):74-80.
(30)国外分形建筑设计.《新建筑》,2016.4.
(31)山地城镇规划的分形思维.《山地学报》,2016.2.
(32)国外分形建筑研究与展望.《建筑师》,2016.8.
(33)探寻文化建筑群落地域性的表达途径——以湘潭两馆三中心设计方案为例.《中外建筑》,2018.1.
出版专著和教材
(1)冒亚龙.高层建筑的美学价值与艺术表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冒亚龙.基于分形理论的建筑设计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年。
科研创新
(1)主持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娄底分行综合楼、娄底工商银行大厦、娄底新世纪商业大厦、江西省萍乡市行政中心建筑规划设计以及长沙黄花机场后勤基地东苑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西省安源经济开发区规划、四川省青川县总体规划等数十项建筑与规划设计。
(2)完成“一种网管式钢肋混凝土骨架模型设计”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
教学活动
(1)主讲建筑学本科课程:医院建筑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场地设计以及建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等等;
(2)主讲研究生课程:建筑设计、当代建筑理论、建筑设计方法等。
指导学生情况
(1)指导研究生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申报与研究;
(2)带领研究生建筑创作实践,主持工程方案投标;
(3)指导研究生设计研究与建筑科学探索。
我的团队
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与创作实践的教授3人,副教授6人,一级注册建筑师5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5人。
相关话题/建筑 建筑设计 城市 博士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