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赵俊贤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19-05-05

更新日期:2018年11月4日
姓 名 赵俊贤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2年10月 籍贯 广东广州市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导
行政职务Email ctjxzhao@scut.edu.cn
工作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邮政编码 510641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7号楼7110室
单位电话 **
个人主页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Junxian_Zhao/contributions?ev=prf_act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赵俊贤,工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获2011年度国际“刘恢先地震工程奖学金”(中美两国合共10人入选),入选首批“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全省98人,土木工程唯一),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全市高校120人,网上公示函评成绩排名全市第1),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培育对象,获“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三届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主要起草人,担任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Thin-Walled Structures等12本国际学术期刊以及《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等国内EI学术期刊审稿人。

学术成绩:
主要从事钢结构、装配式结构、结构消能减震、可恢复功能结构领域的前沿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始终秉承“立足前沿、关注需求、精益求精、服务工程”的学术原则,近年来始终围绕屈曲约束支撑消能减震结构的超大震性能问题,分别从构件和结构两个层面开创性提出考虑超大震变形效应的屈曲约束支撑结构设计方法,突破了基于“小变形”和基于“独立构件”的传统研究局限,解决了屈曲约束支撑在大变形下的低周疲劳脆性断裂、稳定性及其与子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推动了结构减震研究与设计从以往的“独立构件、独立系统”层次向“考虑子结构—减震系统相互作用”的未来新方向发展。在该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高质量SCI收录论文16篇,包括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2篇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EESD)、1篇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JSE)、6篇Engineering Structures (ES)和1篇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JCSR),在土木工程学报等发表EI收录论文13篇(第一或通讯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11件排名第一)、实用新型专利8件,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际PCT专利1件。

学术影响力:
据Web of Science统计,自1986年至今,在EESD、ASCE-JSE、ES和JCSR四大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与“支撑结构体系”相关的高水平SCI论文共618篇,按第一或通讯作者产出量排序,本人高水平论文产出量排名全球第4位。据Google Scholar统计,本人论文共被引用352次,H因子11。据Web of Science统计,本人论文被SCI引用143次,其中被SCI他引94次、单篇他引最高33次。他引论文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超过9个国家和地区共计超过16个不同研究机构的学者,包括美国多灾害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CEER前主任Michel Bruneau教授、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前副主编Chia-Ming Uang教授、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理工大学地震工程研究主席Robert Tremblay教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Toru Takeuchi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4篇国际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在“支撑结构体系”研究方向排名全球前16位,其中发表于EESD (2011)的论文被引用49次,在该方向所有发表的771篇SCI论文中(2011—)排名全球第2位,在EESD期刊已发表的所有955篇SCI论文中(2011—)排名该刊第8位,并入选该刊年度十大热点论文。应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3次、特邀报告2次,担任国内外学术会议分会主席3次、分会组织者1次,做分会场报告20余次。

国际同行评价:
本人6篇国际期刊论文获得EESD、ASCE-JSE和ES权威期刊匿名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认为“解决了长期担忧的问题,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具有一般普遍性,彻底发展了屈曲约束支撑的力学分析理论,推动了屈曲约束支撑消能减震结构研究的新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研究和非常有价值的新贡献”。
工作经历
2016/01至今,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及绿色工程结构子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2015/09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王湛教授团队成员)
2015/07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其中已毕业3人)
2012/10-2015/08,华南理工大学,讲师
教育经历
2007/09—2012/07,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博士(研究方向:结构消能减震;导师:吴斌教授,欧进萍院士团队;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五届优秀博士论文,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唯一入选)
2009/11—2010/11,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结构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钢结构抗震;导师:Chia-Ming Uang教授)
2005/09—2007/07,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统考和复试总成绩排名学院第一;研究方向:高层钢结构;导师:张耀春教授;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金奖,硕士论文成绩排名学院第一)
2001/09—2005/07,汕头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获汕头大学奖章提名,全校4人,工学院唯一)
获奖、荣誉称号
国际:
1. 获中国“黑龙江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与美国“美中地震工程学基金会”联合颁发的“刘恢先地震工程奖”,2011(中美两国合共10人入选)
国内:
1. 入选首批“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14(全省98人,高校土木工程唯一)
2. 入选“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16(全市高校120人,函评成绩全市第一)
3. 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八批培养对象,2014
4. 获“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颁发的“第三届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2007(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
5.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五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19人,土木工程唯一)
6. 获“河北省建设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9,2012
7. 获华南理工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2018/09至今,国际期刊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编委
(2)2015/01至今,担任13本国际期刊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Thin-Walled Structure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Structures and Building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chnology审稿专家,以及5本国内期刊《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世界地震工程》、《地震工程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审稿专家。
(3)2015/01至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青年委员。
(4)2018/06至今,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防震减灾青年委员会委员
(5)2012/11至今,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编委及主要起草人。
研究领域
钢结构抗震
结构消能减震
韧性抗震结构
装配式结构
建筑结构抗震试验
科研项目
主持: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滑移连接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节点开合效应控制与设计方法”,负责人,直接经费60万,2018.01~2021.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结构大震变形对防屈曲支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及支撑设计方法”,负责人,28万,2015.01~2017.12
3. “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负责人,30万,2015.04~2018.03
4.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项目,“可恢复功能的新型抗震钢结构体系”,负责人,30万,2016.05~2019.04。
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新教师类),“大震下防屈曲支撑与框架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支撑设计方法研究”,负责人,4万,2014.01~2016.12
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启动),“强震下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的防屈曲支撑受力机理研究”,负责人,3万,2013.10~2015.10
7.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20万(未启动)
8.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负责人,10万,2017.01~2019.12
9.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负责人,2万,2014.01~2015.12
10. 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负责人,4万,2013.07~2014.07
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负责人,15万,2017.01~2018.12
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项目),负责人,10万,2013.01~2014.12

参与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性能建筑结构体系连接节点信息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280万,2017.01~2021.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建筑及桥梁抗倒塌性能的分布式大型子结构试验方法及平台”,300万,2012.01~2016.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修正组件法对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本构关系的研究”, 85万,2014.01~2017.1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尺度和相关性的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半刚性计算模型及其框架体系研究”, 80万,2014.01~2017.12
发表论文
代表性国际期刊论文(*代表通讯作者):
1. Junxian Zhao*, Ruobing Chen, Zhan Wang, Yi Pan*. Sliding corner gusset connections for improved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steel frame seismic performance: Subassemblage test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8, 172: 644-662. (SCI, EI)
2. Lu Liu, Shuang Li, Junxian Zhao*. A novel non-iterative 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procedure for self-centering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frame structures.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8), https://doi.org/10.1007/s10518-018-0408-7. (SCI, EI)
3. Lu Liu, Junxian Zhao*, Shuang Li. Nonlinear displacement ratio for seismic design of self-centering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steel frame considering trilinear hysteresis behavior.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8, 158: 199-222. (SCI, EI)
4. Junxian Zhao*, Fuxiong Lin, Zhan Wang. Seismic design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welded end connection considering frame action effects: Theoretical, numerical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7, 132: 761-777. (SCI, EI)
5. Junxian Zhao*, Fuxiong Lin, Zhan Wang. Effect of non-moment braced frame seismic deformations on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end connection behavio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ubassemblage test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16, 45(3): 359-381 (SCI, EI)
6. Junxian Zhao*, Bin Wu, Wei Li and Jinping Ou. Local buckling behavior of steel angle core members in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Cyclic test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sign recommendation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4, 66(5): 129-145. (SCI, EI)
7. Junxian Zhao*, Bin Wu and Jinping Ou. A practical and unified global stability design method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Discussion on pinned connectio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4, 95(4): 106-115.
8. Junxian Zhao, Bin Wu and Jinping Ou. Globality stability design method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considering end bending moment transfer: Discussion on pinned connections with collar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3, 49(4): 947-962.
9. Junxian Zhao, Bin Wu and Jinping Ou. Flexural demand on pin-connected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and design recommendation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2012, 138(11): 1398-1415.
10. Junxian Zhao, Bin Wu and Jinping Ou. Effect of brace end rotation on the global buckling behavior of pin-connected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with end collar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2, 40(7): 240-253.
11. Junxian Zhao, Bin Wu and Jinping Ou. A novel type of angle steel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Cycl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echanism.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11, 40(10): 1083-1102.
12. Yukun Ding, Yaochun Zhang and Junxian Zhao. Tests of hysteretic behavior for unbonded steel plate brace encased in reinforced concrete pane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9, 65(5): 1160-1170.
13. Wei Li, Bin Wu, Yong Ding, Junxian Zhao. 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with steel cores of H-section and half wavelength evaluation of higher-order local buckling.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7, 20(4): 641-657. (SCI, EI)

代表性国内期刊论文(*代表通讯作者):
1. 赵俊贤, 于海潮, 陈若冰, 潘毅. 基于滑移连接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已录用,EI)
2. 孔瑜文, 赵俊贤*, 周云. 防屈曲支撑角部节点板与钢框架的相互作用效应. 土木工程学报, 2016, 49: 107-113. (EI)
3. 赵俊贤, 王湛, 林傅雄, 韩伟, 陈若冰, 曾毅发, 杨曌懿, 卢星屹, 廖张迪, 张昱博. 防屈曲支撑固接节点受力性能的子系统试验. 土木工程学报, 2014, 47: 83-89. (EI)
4. 赵俊贤, 吴斌, 李惠, 欧进萍. 防屈曲支撑的设计标准建议. 土木工程学报, 2013, 46: 25-31. (EI)
5. 赵俊贤, 吴斌, 欧进萍. 新型全钢防屈曲支撑的拟静力滞回性能试验. 土木工程学报, 2011, 44: 60-70. (EI)
6. 赵俊贤, 丁玉坤, 张耀春. 单斜式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7, 39: 343-347. (EI,精工杯青年优秀论文奖)
7. 赵俊贤, 李伟, 吴斌, 欧进萍. 内芯板件局部屈曲幅值对耗能型防屈曲支撑滞回性能的影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 34(4): 168-175.
8. 赵俊贤, 吴斌, 梅洋, 欧进萍. 防屈曲支撑的研究现状及关键理论问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 30 : 93-100.
9. 赵俊贤, 吴斌. 防屈曲支撑的工作机理及稳定性设计方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9, 29(3): 131-139.
科研创新
国际PCT专利
1. 赵俊贤,陈若冰,马荣全,苗冬梅,范新海,白佳楠,韩伟,周璋鑫,郑棉灿,黄英翔,王丹,杨林,黄庆. 一种用于防屈曲支撑的带滑移端板的连接节点板. 国际PCT专利,申请号:PCT/CN2017/075772,申请日:2017-03-06

国家发明专利
1. 胡方鑫,赵俊贤,王湛. 高强钢柱?普通钢梁钢支撑?低屈服点钢连梁可复位结构,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5.6,申请日期:2017-11-29
2. 赵俊贤,白佳楠,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焊接H型钢支撑加固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5,申请日期:2016-02-03,授权日期:2018-06-01
3. 赵俊贤,韩伟. 一种位置可调的防屈曲支撑销轴连接节点,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 ZL**0.1,申请日期:2015-05-13,授权日期:2017-11-24
4. 赵俊贤,韩伟,谭晓晶. 一种双节点板夹持式防屈曲支撑栓焊混合连接节点,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4.1,申请日期:2015-05-13,授权日期:2017-11-24
5. 赵俊贤,白佳楠,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大轴力屈曲约束支撑及连接节点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5.8,申请日期:2016-01-15,授权日期:2017-09-01
6. 赵俊贤,白佳楠,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角钢支撑加固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0,申请日期:2016-02-03,授权日期:2017-09-01
7. 赵俊贤,王湛,林傅雄,江思睿,张昱博,谢健炜. 一种可有效提高防屈曲支撑低周疲劳性能的加工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8.2,申请时间:2013-07-09,授权时间:2015-08-26
8. 赵俊贤,吴斌,欧进萍. 端部局部伸长型防屈曲支撑-梁-柱连接节点.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4,申请时间:2011-05-26,授权时间:2013-03-13
9. 赵俊贤, 吴斌, 梅洋. 组合钢管混凝土式防屈曲支撑构件.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5.6,申请时间:2010-04-26,授权时间:2011-08-31
10. 赵俊贤,吴斌,梅洋. 防屈曲支撑耗能梁柱节点.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3,申请时间:2010-06-12,授权时间:2012-01-25
11. 李伟,吴斌,赵俊贤,刘璐. 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3.4,申请日期:2011-10-24,授权日期:2014-05-07.
12. 吴斌,刘璐,赵俊贤.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构件.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3.0,申请日期:2010-05-31,授权日期:2011-11-09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 赵俊贤,陈若冰,韩伟,杜永山,迟雪晶. 震后可替换的上端悬挂式钢框架耗能梁柱节点.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1.6,申请日期:2016-11-01,授权日期:2017-04-26.
2. 赵俊贤,白佳楠,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一种双芯板屈曲约束支撑.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3.1,申请日期:2016-02-03,授权日期:2016-06-29.
3. 赵俊贤,白佳楠,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组合钢管石膏式屈曲约束支撑.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1.4,申请日期:2016-02-03,授权日期:2016-06-29
4. 赵俊贤,吴斌. 全角钢式防屈曲支撑构件.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9.7,申请日期:2008-05-14,授权日期:2009-02-04
5. 白佳楠,赵俊贤,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一种组合钢管混凝土H型钢大轴力屈曲约束支撑.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8.X,申请日期:2016-02-03,授权日期:2016-07-06
6. 白佳楠,赵俊贤,尹燕青,杜永山,迟雪晶,韩伟,丁文广,卢晓岭. 一种组合钢管混凝土十字屈曲约束支撑.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1.7,申请日期:2016-02-03,授权日期:2016-07-06
7. 杜永山,白佳楠,赵俊贤,郝贵强,韩伟,迟雪晶,尹燕青. 一种骨形连梁阻尼器.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7.5,申请日期:2016-06-07,授权日期:2016-12-07
8. 白佳楠,杜永山,郝贵强,赵俊贤,韩伟,迟雪晶,尹燕青. 一种连梁阻尼器.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1.8,申请日期:2016-06-07,授权日期:2016-12-07
教学活动
2012至今,讲授《钢结构理论》本科生专业必修课,40学时
2012-2016,担任2012级土木2班班主任
2013-2017,担任2013级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班主任
2018-2021,担任2018级硕士5班(建筑与土木工程)班主任
2013,指导本科生SRP教研项目“新型防屈曲耗能支撑的探索研究”,项目成果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014,指导本科生SRP教研项目,“防屈曲耗能支撑的减震性能及其与框架结构的相互作用效应”,项目成果在土木工程学报(EI)发表
指导学生情况
已培养研究生8人,其中已毕业3人。
2012级(毕业):林傅雄(学硕,与王湛教授合带),杨锐(学硕,与广州大学周云教授合带)
2013级(毕业):孔瑜文(学硕,与广州大学周云教授合带)
2016级(在读):陈若冰(学硕,保研第二名)
2017级(在读):于海潮(学硕,统考第三名),蔡泽鑫(专硕,统考第一名)
2018级(在读):陈熙隆(学硕,保研第八名),郭超海(专硕,统考第八名)
我的团队
本人课题组与王湛教授课题组同属一个科研团队
相关话题/结构 工程 授权 发明专利 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