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庄建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19-05-05

更新日期:2018年9月10日
姓 名 庄建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年2月 籍贯 福建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 医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硕导
行政职务 主任 Email zhuangjian5413@tom.com
工作单位 广东省人民医院 邮政编码 510080
通讯地址 广州市东川路96号
单位电话 **-10280


个人简介
1993.11~1994.12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 心血管外科 病区区长
1995.01~2007.01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 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
1998.02~2012.02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 副所长
2002.08~2012.02 广东省人民医院 副院长
2007.02~至今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 心血管外科 科主任
2012.02~至今 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 主任
2012.02~2018.08.01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院长
2015.09~2018.8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 院长
2018.8~至今 广东省心血管病中心 主任
工作经历
1984.07~1986.08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 胸心外科 住院医师
1989.09~1991.04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 心血管外科 住院医师
1991.12~1996.10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 心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
1997.05~2000.11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 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2000.12~至今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 心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教育经历
1979.09~1984.07 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疗系 学士学位

1986.09~1989.07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 硕士学位

1991.05~1991.11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 临床访问学者

1996.11~1997.04 美国夏威夷Queen’s Medical Center 临床访问学者

1997.09~2000.06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 博士学位

2001.08~2003.0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2006.0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法学硕士学位

2004.02~2006.09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院管理课程班 毕业
获奖、荣誉称号
2014~至今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5~至今 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9~至今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9~至今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领军人才”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2015-至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2.2015-至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第九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3.2011-2014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会长
4.2012-2017广东省医师协会理事长
5.2010-至今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6.2012-2017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主任/主任委员
7.2008-至今《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第六届、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副总编辑
8.2016-至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第五届编委会 副总编辑
9.2009-至今 《中国循环杂志》第五届编委会 编委
10.2006-2011《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第四届编委会 副主编
11.2011-至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第六届编委会 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小儿心血管外科
科研项目
1.2006.01-2009.12:提高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先心病外科疗效的临床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01A08,共800万元,课题负责人,结题。
2.2010.01-2013.12: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二期建设。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A**,共150万元,课题负责人,结题。
3.2011.07-2014.06:以大医学中心为依托的网络化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1A**,共55万元,课题负责人,结题。
4.2012.01-2015.12:复杂先心病防治网络建设和优化治疗策略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I11B00,共426万元,课题负责人,结题。
5.2014.01-2017.12:胎羊体外循环心功能不良的发生机制及其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70万元,课题负责人,在研。
6.2015.01-2018.12:基于多模态影像融合与可视化的复杂先心病的手术关键技术研究。NSFC-广东联合基金项目,U**,共242万元,课题负责人,在研。
7.2017.01-2019.12: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B**,共100万元,课题负责人,在研。
8.2017.01-2019.12:重大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学及早期预防策略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2017A**,共1449万元,课题负责人,在研。
发表论文
1.Fang M, Yu C, Chen S, Xiong W, Li X, Zeng R, Zhuang J, Fan R.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Clinically Relevant Variants in 70 Southern Chinese patients with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cientific Reports, 2017,7(1):10035. (影响因子: 4.259,引用次数:0次)
2.Qu Y, Wen S, Liu X, Pan W, Han F, Mai J, Ou Y, Nie Z, Gao X, Wu Y, Ohye RG, Chen J, Zhuang J(共同通讯). Perinatal and early postnatal outcomes for fetuses with prenatally diagnosed d-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standardised prenatal consultation. Cardiology in The Young, 2017, 8:1-10.(影响因子: 0.905,引用次数:0次)
3.Ou Y, Bloom MS, Nie Z, Han F, Mai J, Chen J, Lin S, Liu X, Zhuang J(通讯作者). Associations between toxic and essential trace elements in maternal blood and fetal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7, 106:127-134.(影响因子: 7.088,引用次数:0次)
4.Guo H, Lu C, Huang H, Xie B, Liu J, Zheng S, Fan R, Chen J, Zhuang J(通讯作者).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Carpentier-Edwards Perimount Pericardial Bioprosthesi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Single or Multiple Valve Replacement in Aortic, Mitral, or Tricuspid Positions.Cardiology, 2017, 138(2):97-106.(影响因子: 1.742,引用次数:0次)
5.Cai S, Hou J, Fujino M, Zhang Q, Ichimaru N, Takahara S, Araki R, Lu L, Chen JM, Zhuang J, Zhu P, Li XK. iPSC-Derived 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s Inhibit Allograft Rejection by Generating Alloantigen-Specific Regulatory T Cells. Stem Cell Reports, 2017, 8(5):1174-1189.(影响因子: 7.338,引用次数:0次)
6.Lei L, Lin H, Zhong S, Zhang Z, Chen J, Yu X, Liu X, Zhang C, Nie Z, Zhuang J(通讯作者).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rs** genetic polymorphism decreases risk in patients with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Gene, 2017, 615:50-56. (影响因子: 2.415,引用次数:0次)
7.Wen S, Cen J, Chen J, Xu G, He B, Teng Y, Zhuang J(通讯作者).The application of autologous pulmonary artery in surgical correction of complicated aortic arch anomaly.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2017, 8(11): 3301–3306. (影响因子: 2.365,引用次数:0次)
8.Yuan HY, Zhou CB, Chen JM, Liu XB, Wen SS, Xu G, Zhuang J(通讯作者). McroRNA-34a targets regulator of calcineurin 1 to modulate endothelial inflammation after fetal cardiac bypass in goat placenta.Placenta, 2017, 51:49-56. (影响因子: 2.759,引用次数:1次)
9.Gu W, Guo H, Lu C, Huang H, Liu J, Liu J, Xie B, Wu R, Chen J, Zhuang J. Surgical ablation for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oncomitant cardiac surgery: mid-long-term resultdagger.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2017 [Epub ahead of print]. (影响因子: 3.759,引用次数:0次)
10.Zhuang J(第一作者), Pan W, Zhou C B, Han FZ. Ex utero Intrapartum Treatment for the Pericardial Effusion Drain of a Fetal Cardiac Tumor.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2017, 130(11): 1381-1382. (影响因子: 1.064,引用次数:0次)
11.Jia Q, Cen J, Zhuang J, Zhong X, Liu X, Li J, Liang C, Huang M. Significant survival advantage of high pulmonary vein index and the presence of native pulmonary artery in 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major aortopulmonary collateral arteries: results from pre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2017,52(2):225-232. (影响因子: 3.759,引用次数:1次)
12.Shi G, Zhu Z, Chen J, Ou Y, Hong H, Nie Z, Zhang H, Liu X, Zheng J, Sun Q, Liu J, Chen H, Zhuang J(共同通讯).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a Pediatric Cohort of 768 Patients.Circulation, 2017, 135(1):48-58.(影响因子: 19.309,引用次数:4次)
13.Xiao F, Zhuang J(通讯作者), Zhou CB, Chen JM, Cen JZ, Xu G, Wen SS.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otal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on hemodynamics in an ovine fetal model[J].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2017, 14(3B):2709-2715. (影响因子: 1.261,引用次数:0次)
14.Xie J, Juan YH, Wang Q, Chen J, Zhuang J, Xie Z, Liang C, Zhu Y, Yu Z, Li J, Saboo SS, Liu H. Evaluation of left pulmonary sling, associated cardiovascular anomalies, and surgical outcomes using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40042). (影响因子: 4.259,引用次数:0次)
15.Zhou Z, Wang J, Guo C, Chang W, Zhuang J, Zhu P, Li X. Temporally Distinct Six2-Positive Second Heart Field Progenitors Regulate Mammalian Heart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Cell Reports, 2017, 18(4):1019-1032. (影响因子: 8.282,引用次数:1次)
16.Jia Q, Chen Z, Jiang X, Zhao Z, Huang M, Li J, Zhuang J, Liu X, Hu T, Liang W. Operator Radiation and the Efficacy of Ceiling-Suspended Lead Screen Shielding dur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An Anthropomorphic Phantom Study Using Real-Time Dosimeters. Scientific Reports, 2017,7:42077. (影响因子: 4.259,引用次数:1次)
17.Jia Q, Zhuang J, Jiang J, Li J, Huang M, Liang C. Image quality of ct angiography using model-bas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in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mparison with 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and hybri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7, 86:190-197. (影响因子: 2.462,引用次数:0次)
18.Yang L, Zhuang J, Huang M, Liang C, Liu H. Optimization of hybri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level and evaluation of image quality and radiation dose for pediatric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Pediatric Radiology, 2017, 47(1):31-38. (影响因子: 1.465,引用次数:0次)
出版专著和教材
1.庄建. 心血管外科学。张尔永、万峰主编。中国医师协会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规划教
材。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庄建. 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第1版.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
3.庄建. 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1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4.庄建. 单独二尖瓣畸形。朱晓东、张宝仁主编。心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7;
科研创新
1.2017年,实用新型,ZL 2017 2 **.8,离心式右心室辅助装置
2.2017年,实用新型,ZL 2016 2 **.3,医用插管;
3.2016年,实用新型,ZL 2015 2 **.3,一种微创手术拉钩装置;
4.2016年,实用新型,ZL 2015 2 **.7,一种微创手术镊子;
5.2016年,实用新型,ZL 2015 2 **.6,一种微创手术剪刀;
6.2016年,实用新型,ZL 2015 2 **.3,一种心房微创手术拉钩;
7.2016年,实用新型,ZL 2015 2 **.0,一种带套囊经食道超声探头;
8.2016年,实用新型,ZL 2015 2 **.8,一种医用超声波食道镜;
9.2015年,实用新型,ZL 2015 2 **.5,一种动物低温实验降温复温操作台;
10.2015年,实用新型,ZL 2015 2 **.1,一 种心脏干燥保藏罐;
11.2015年,实用新型,ZL 2014 1 **.X,一种麻醉药的制备方法;
12.2014年,实用新型,ZL 2014 2 **.X,带药物输注功能的动脉分流栓;
13.2013年,发明专利,ZL 2013 1 **.0,Houttuynoid B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慢性心衰的药物中的应用;
14.2013年,发明专利,ZL 2011 2 **.1,Houttuynoid D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急性心衰的药物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
1.2003.09~至今: 博士后导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临床医学(心血管外科)
2.2015.09~至今: 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3.2003.09~至今: 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
4.2015.09~至今: 硕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心血管外科)
5.2000.09~至今: 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
6.1989.09~2000.08: 带教硕士生、本科生,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
7.1984.07~1986.08: 带教本科生,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
我的团队
长期从事先心病防治研究,贡献如下:(1)1998年引进国外技术,在国内首先将可调式房间隔造口技术应用于改良Fontan手术等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中。在国际上仅有数例个案报道的情况下,2005年在国内首先开展应用主肺动脉下腔静脉直接吻合法施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至今已成功完成31例这一术式的应用,为国际上最大宗报告;(2)1999年成功开展Senning手术,2000年成功开展婴儿和新生儿期大动脉调转术。针对我国存在大龄儿童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病例,于2000年在国内首先开展室间隔缺损未修补的姑息性大动脉调转术,并于2001年在国际上首先探索室间隔缺损部分修补大动脉调转术的应用,至今已完成20余例。针对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病例,于2006年在国内首先开展可调式肺动脉环缩快速Ⅱ期调转术;(3)2001年开展REV术式,并将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技术扩展应用于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纠正性动脉错位、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永存动脉干、法乐氏四联症合并冠状动脉畸形等60余例复杂先心病手术中,取得了满意的治疗结果,为国内目前这一技术应用最多的单位之一,从而无需同种带瓣管道解决了大部分婴幼儿此类患者的治疗。为避免REV术式需扩大VSD及术后可能发生左室流出道梗阻,2007年首先探索双左心室流出道改良REV术式取得成功;(4)2001年开展肺动脉单一化治疗肺动脉闭锁,并应用室间隔部分修补技术于肺动脉闭锁等复杂先心病,是国内多学科参与复合治疗技术开展的最早专家之一;(5)2004年和2005年分别成功开展婴儿和新生儿的改良Norwood手术,2006年成功开展NorwoodⅡ期手术;(6)开展最低体重(1.12Kg)体外循环手术(早产儿肺动脉闭锁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大动脉调转术的最低体重为1.6Kg;(7)在国内率先开展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临床应用;(8)成功开展国内首例产时胎儿心脏手术与胎儿先心病宫内介入治疗术,将先心病的治疗提前到胎儿期。
相关话题/心血管 外科 医师 技术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