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学科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 /2012-12-10

学科建设

学院有强大的学科群和坚实的学科基础,现有教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史、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12个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学院还自主增设教育领导科学、基础教育学、计量心理学、人格与心理健康、语言心理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此外,学院还有教育学、心理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心理学)、广东省重点学科1个(教育学原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广东省名牌专业2个(心理学专业、教育学专业)等。

教 育 学 科

教育学科源自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于1935年增设的教育系。1951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成立,经过院系调整后,它集中了原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及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等多所院校的师资,著名的教育家罗浚、汪德亮,教育学家叶佩华、朱勃等众多名家、名师即先后执教于此,教育学科因而实力雄厚,鼎盛一时。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努力建设,教育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单位,成为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重大影响、华南地区乃至港澳台地区知名的、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的学科。

目前,教育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国际与比较教育学、教育领导科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史、基础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和成人教育学等11个硕士点、11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和2009年先后经教育部批准,又获批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层次办学体系。除特殊教育学外,教育学所有二级学科均招收研究生;本科招生有教育学、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学3个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00多人,全日制硕士生300多人,全日制博士生和博士后40多人。

教育学科拥有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学缘优化、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扈中平教授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国内教育理论界负有盛名。学科现有教师55人,其中,教授27人,含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2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名。学科队伍中,既有来自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也有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外著名大学的博士,整个学科队伍是一支充满活力、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教育学科在国内率先创办了教育学“课程与教学实验室”。实验室建立了中等规模的现代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包括远程资源库和本地资源库;还建立了“数字化微格教学反馈评价系统”。学科有图书资料室,购置和配备了教学和研究必需的最新图书资料及管理、查询和复印系统。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为学科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

教育学科整体实力和科研水平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学科拥有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学科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其“现代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研究”立项项目,集所有二级学科的研究力量,融教育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于一体,不但可以促进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可以直接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法律政策的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学科现已形成了现代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等三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同时,学科注重社会服务,尤其是注重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直接参与了广东省的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法律与政策的制定,并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方面,为我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做出贡献。

近几年来,教育学科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课题国家青年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等100多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0多篇,出版专著46部、译著15部、教材26部,研究成果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183项(其中获部省级以上奖励58项),包括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广东省首届及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人事部第三届全国人事科研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学科建设发展(2000年以来)

●2003年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获得“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3年教育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3年教育学科获批“博士后流动站”

●2004年外国教育史课程获得“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2005年教育学专业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2005年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获得“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2007年教育原理再次获批“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心 理 学 科

心理学科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20多年来,在新老一代专家共同努力、严谨治学、艰苦创业下,本学科在基础心理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已成为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单位,成为华南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其学术排名跃居全国第三名。

目前,心理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计量心理学、人格与心理健康和语言心理学等硕士点6个、博士点6个和博士后流动站1个;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层次办学体系;心理学所有二级学科均招收研究生;本科招生专业有心理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00多人(含国防生、理科基地班学生),全日制硕士生300多人、博士生和博士后50人。

学科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学缘优化、学术水平高、有高度协作精神、在国际心理学界有一定影响。学科带头人莫雷教授学术造诣深,科研成果多,在国内外有较大学术影响。学科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45人,其中正高职称21人、博士导师12人、有博士学位31人。学科成员来自国内外二十多所大学,学缘结构优化,是一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低年龄的“两高一低”结构特点的学科队伍,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协作、持续创新的具有高水平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和具有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的学术团队。

心理学科拥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心理学实验室,包括具有国际水准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系列实验室,EMS128导全数字化数字脑电及ERP分析系统,fMRI核磁共振投射系统、第二代眼动仪等大型设备等。学科建立图书资料室,拥有电子期刊和中、外文期刊近100种;同时配置了图书资料计算机管理与查询系统。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为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

心理学科整体实力和科研水平居于全国同类学科前列。学科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名牌专业。学科现已形成了认知学习与智力开发研究、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研究、心理统计测量与人才测评研究等优势的研究方向。同时,心理学科注重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长期以来在青少年吸毒与犯罪心理干预,司法、公安、民警心理辅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为广东省两个文明建设、教育强省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学科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心理应用项目,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项目1项、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1项和广东省灾后心理评估及干预体系研究、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与实践发展的战略研究等。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在国家级与国际权威刊物(SCI、SSCI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包括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等的重要奖项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的普教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第四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的心理应用奖项。

学科建设发展(2000年以来)

●2000年心理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0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1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2年教育心理学获得“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2003年心理学科获批“博士后流动站”

●2003年教育部人文基地发展成为“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5年心理学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2007年心理学科再次获批“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相关话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