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张倩苇

华南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2-12-11

张倩苇,女,教授,博士。荷兰Twente大学访问学者和高级研究学者。《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第二完成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习论》和广东省精品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成员。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60多篇,有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教育》和《教育文摘周报》等转载。任《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2004)和《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2000)两部教材的副主编,出版专著《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课程发展》(2009)和《SupportingTeacherstoEnactIntegrativePracticalActivitiesinChina》(2012)。
研究兴趣: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比较研究
电子邮箱:qianwei.zhang@gmail.com
学习经历
6.2005.1-2012.5.16,荷兰Twente大学行为科学学院课程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5.2000.9-2007.6,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4.2003.9-2004.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英语培训。
3.1989.9-1992.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教学论专业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1987.9-1988.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进修心理测量、实验设计、心理卫生等课程。
1.1981.9-1985.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8.2011.3-2011.5,荷兰Twente大学(博士研究)。
7.2010.4-2010.6,荷兰Twente大学(博士研究)。
6.2008.12-2009.5,荷兰Twente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
5.2005.1-2006.6,荷兰Twente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研究)。
4.2003.12-至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任教授。
3.1998.11-2003.11,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现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任副教授。
2.1992.9-1998.10,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任助教、讲师。
1.1985.7-1992.8,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任助教,从事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卫生与咨询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代表成果
A.学术著作
7.2012,《SupportingTeacherstoEnactIntegrativePracticalActivitiesinChina》.DoctoralThesis.Enschede:UniversityofTwente.
6.2009,《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课程发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独著)。
5.2004,《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副主编)。
4.2000,《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副主编)。
3.1993,《周恩来教育思想探讨》(第五章)。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参编)。
2.1991,《教育系统论》(第五章社会现代化目标系统中的教育建构)。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参编)。
1.1986,《心理学》(第四章记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参编)。
B.学术论文
45.2011,教育设计研究的本土化应用:支持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研究。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44.2011,教育中的ICT国际比较研究:荷兰特温特大学教授普朗普访谈。张倩苇,朱广艳,《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1期。
43.2010,设计研究: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创新。张倩苇,《2010方法论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1(P.230-245)(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组编)。
42.2011,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学习策略水平调查报告:对综合班学生与部分相关学院本科生的调查。张倩苇,何丽燕,杨素娟,李海花,《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教育与教学研究)。
41.2010,华南师范大学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张倩苇,李海花,何丽燕,杨素娟,林冬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教育与教学研究)。
40.2009,信息时代的游戏素养与教育。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
39.2008,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设计研究:以河流城市为案例的分析。张倩苇,张笑欢,《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第9期。
38.2007,设计研究:促进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37.2007,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个案分析。张倩苇,骆洁仪,《教育导刊》2007第11期。
36.2006,广州市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张倩苇,《教育导刊》2006年第4期。
35.2005,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张倩苇,《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11期。
34.2003,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张倩苇,张敏,《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33.2003,珠江三角洲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与分析。张倩苇,曾静静,《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32.2003,珠江三角洲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调查分析。张倩苇,曾静静,谢晓雯,黄剑亮,《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第7期。
31.2003,珠江三角洲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分析。张倩苇,《中小学电教》2003年第7期。
30.2003,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及其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张倩苇,《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9.2003,珠江三角洲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十个策略。张倩苇,文志明,《广东教育》2003年第7期。
28.2002,珠三角教学信息化模式探索及其现代意义。张倩苇,文志明,《广东教育》2002年第12期。
27.2002,珠三角教学信息化模式探索及其现代意义。张倩苇,文志明,《广东教育》2002年第12期。
26.2002,概念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张倩苇,《教育导刊》2002年第11期。
25.2002,视觉素养教育: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24.2002,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张倩苇,桑新民,《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2期。
23.2001,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22.2001,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张倩苇,赵海霞,《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2期。
21.2001,韩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张倩苇,《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8期。
20.2001,因特网的高效使用及教育技术站点推介。张倩苇,《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5期。
19.2001,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张倩苇,曾艳,叶力汉,徐晓东,《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
18.2000,学习的自我评价:含义、内容及其能力的培养。张倩苇,《教育导刊》2000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0年第1期全文转载。
17.2000,让学生学会在协作中学习。张倩苇,桑新民,赵纳新,《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10期。
16.1999,现代教育新技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张倩苇,《中国电化教育》1999年第6期。被21世纪园丁工程丛书《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全文收录。
15.1999,转变学习观念,迎接学习时代的挑战。张倩苇,《广东教育》1999年第11期。《教育文摘周报》2000年2月13日部分转摘。
14.1999,运用认知失调理论,提高学习效益。张倩苇,《中小学电教》1999年第1期。《教育文摘周报》1999年3月17日和《中国电大教育》1999年第4期部分转载。
13.1999,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创设问题情境。张倩苇,《学科教育》1999年第12期。
12.1999,知识经济与教育。张倩苇,石勰平,《社会科学动态》1999年第3期。
11.1998,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新进展。张倩苇,《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9年第1期全文转载,分别收入《学校教育现代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和《信息教育研究文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10.1998,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特色。张倩苇,石勰平,《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9.1998,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8.1998,教学最优化理论与电化教育。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5期。
7.1996,学习策略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6.1995,多媒体技术与教育。张倩苇,《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第2期。
5.1995,超媒体及其教育应用研究。张倩苇,《外语电化教学》1995年第1期。
4.1993,实验教师素质结构刍议。张倩苇,《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年第3期。
3.1993,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成因与转化技术。张倩苇,《南方教育论丛》1993年第1期。
2.1993,学习困难儿童诊断量表的制定及其结果分析。张倩苇,《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第6期。
1.1991,被试反馈法在心理诊断中的运用。张倩苇,《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93年第8期全文转摘。
科研项目
5.2011年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十大招标课题“推进贵州边远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途径和政策研究”(主持)
4.2008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项目“教育设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其本土化应用”(主持)
3.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技术与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
2.2004年度广东省“十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主持)
1.2000年度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珠江三角洲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主持)
获奖
2001年,《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第二完成人)分别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课程与教学
A.本科生课程
信息素养、教育技术专题研究、视觉心理学、传播心理学、教育技术发展新趋势、网络教学研究、学与教的理论
B.研究生课程
技术与课程、学与教的理论研究、教育技术名著选读
相关话题/教育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