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Art)课程教学大纲 | |||||||||||||||||||||||||||||||||||||||||||||||||||||||||||||||
|
|||||||||||||||||||||||||||||||||||||||||||||||||||||||||||||||
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数分配 | |||||||||||||||||||||||||||||||||||||||||||||||||||||||||||||||
|
|||||||||||||||||||||||||||||||||||||||||||||||||||||||||||||||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 |||||||||||||||||||||||||||||||||||||||||||||||||||||||||||||||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理解艺术的本质、把握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和艺术的审美本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的本质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
一、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形式 二、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三、艺术的社会审美功能 第二节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一、艺术的形象性 二、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艺术的情感性 一、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 二、审美情感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
|||||||||||||||||||||||||||||||||||||||||||||||||||||||||||||||
第二章 艺术发展论 | |||||||||||||||||||||||||||||||||||||||||||||||||||||||||||||||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认识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以及艺术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起源的理论及其评价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劳动实践观。 第一节 艺术的起源
一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推论和假设 二 、对几种艺术起源的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一、劳动为艺术产生提供物质基础 二、劳动产生了艺术活动的需要 三、劳动构成了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艺术的发展 一、艺术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二、艺术随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而发展 三、艺术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
|||||||||||||||||||||||||||||||||||||||||||||||||||||||||||||||
第三章 艺术作品论 | |||||||||||||||||||||||||||||||||||||||||||||||||||||||||||||||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艺术作品内容、形式及其关系,了解艺术作品的形象、典型和意境的涵义及其特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艺术形象、艺术典型和意境的特点.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一、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 二、艺术作品形式的构成要素 三、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象 一、艺术形象的涵义 二、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三节 典型和意境 一、典型的涵义与特点 二、意境的涵义及其特征 |
|||||||||||||||||||||||||||||||||||||||||||||||||||||||||||||||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 |||||||||||||||||||||||||||||||||||||||||||||||||||||||||||||||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造过程的特殊心理现象,认识艺术创作方法、艺术风格与和艺术流派。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创作的具体过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特征,艺术风格和艺术风格的形成类艺术的关系 第一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一、艺术创作的具体过程 二、艺术创作过程的特殊心理现象 第二节 艺术创作方法 一、现实主义 二、浪漫主义 三、现代主义 第三节、艺术风格与流派 一、艺术风格 二、艺术流派 三、风格与流派的意义 |
|||||||||||||||||||||||||||||||||||||||||||||||||||||||||||||||
第五章 艺术门类论 | |||||||||||||||||||||||||||||||||||||||||||||||||||||||||||||||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各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情况,掌握艺术门类的划分方法,理解各主要艺术门类的特征和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的分类方法、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各门类艺术的关系 第一节 艺术的分类
一、艺术多样性 二、艺术门类的划分 第二节 主要艺术门类 一、实用艺术 二、造型艺术 三、表情艺术 四、综合艺术 第三节 各种艺术的联系 一 各种艺术在联系中发展 二 艺术的几种联系方式 |
|||||||||||||||||||||||||||||||||||||||||||||||||||||||||||||||
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 | |||||||||||||||||||||||||||||||||||||||||||||||||||||||||||||||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艺术传播的内涵及其功能、把握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的性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传播与艺术接受的关系、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艺术批评的方法。 第一节 艺术传播
一、艺术传播的内涵及其功能 二、艺术传播与传播媒介 三、艺术传播与艺术接受 第二节 艺术欣赏 一、艺术欣赏的性质 二、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 第三节 艺术批评 一、艺术批评的性质 二、艺术批评的特征 三、艺术批评的方法 |
|||||||||||||||||||||||||||||||||||||||||||||||||||||||||||||||
【课程考试】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含讨论、作业、考勤,以及期中写一篇文艺评论文章)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方式,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