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艺术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Art)课程教学大纲

暨南大学 /2011-07-25

《艺术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Art)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艺术概论
课程代码
05031004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
本课程第1学期讲授
总学时数
36
周学时数
2
开课院系
中文系等
任课教师
危 磊 等
编 写 人
危 磊
编写时间
2007年3月
使用教材
王宏建:《艺术概论》(国家“九五”部级教材),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教学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
2.张法:《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中国人大出版社2003年第1版。
3.王岳川:《西方艺术精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认识并熟悉艺术主要门类的基本知识,从美学与文化学的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进而达到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和增强人文素质的目的。
课程教学要求
1、运用跨学科结合的方法来分析鉴赏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培养大学生在艺术及相关领域发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艺术实例与图片资料,对艺术的本质与构成、艺术创作与流派、艺术发生发展、艺术鉴赏与批评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析与探讨。
3、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交流为辅,以相应的课内外练习为补充。通过抓好预习、授课、作业 、讲评、复习、考试等到环节,把艺术理论的学习与艺术作品分析结合起来。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程有关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门类及其划分、艺术的发生,以及艺术创作方法、艺术接受和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
难点:艺术的审美本质及各艺术门类特征、艺术创作方法、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等。
 
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数分配
 
章 目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方式或手段
课 后 作 业
思 考 题
练 习 题
艺术本质论
6
讲授(讨 论)
5
3
艺术发展论
6
讲授(多媒体)
5
3
艺术作品论
6
讲授(多媒体)
6
2
艺术创作论
4
讲授(多媒体)
5
3
艺术门类论
6
讲授(多媒体)
5
3
艺术接受论
4
讲授(讨 论)
6
2
*
主要单元分别小结
2
讲授(多媒体)
*
机 动
2
合 计
36
32
16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理解艺术的本质、把握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和艺术的审美本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的本质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
    一、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形式
    二、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三、艺术的社会审美功能
  第二节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一、艺术的形象性
    二、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艺术的情感性
    一、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
    二、审美情感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第二章 艺术发展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认识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以及艺术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起源的理论及其评价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劳动实践观。
  第一节 艺术的起源
    一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推论和假设
    二 、对几种艺术起源的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一、劳动为艺术产生提供物质基础
    二、劳动产生了艺术活动的需要
    三、劳动构成了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艺术的发展
    一、艺术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二、艺术随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而发展
    三、艺术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第三章 艺术作品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艺术作品内容、形式及其关系,了解艺术作品的形象、典型和意境的涵义及其特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艺术形象、艺术典型和意境的特点.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一、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
    二、艺术作品形式的构成要素
    三、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象
    一、艺术形象的涵义
    二、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三节 典型和意境 
    一、典型的涵义与特点
    二、意境的涵义及其特征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造过程的特殊心理现象,认识艺术创作方法、艺术风格与和艺术流派。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创作的具体过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特征,艺术风格和艺术风格的形成类艺术的关系
  第一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一、艺术创作的具体过程
    二、艺术创作过程的特殊心理现象
  第二节 艺术创作方法
    一、现实主义
    二、浪漫主义
    三、现代主义
  第三节、艺术风格与流派
    一、艺术风格
    二、艺术流派
    三、风格与流派的意义
 
第五章 艺术门类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各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情况,掌握艺术门类的划分方法,理解各主要艺术门类的特征和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的分类方法、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各门类艺术的关系
  第一节 艺术的分类
    一、艺术多样性
    二、艺术门类的划分
  第二节 主要艺术门类
    一、实用艺术
    二、造型艺术
    三、表情艺术
    四、综合艺术
  第三节 各种艺术的联系
    一 各种艺术在联系中发展
    二 艺术的几种联系方式
 
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艺术传播的内涵及其功能、把握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的性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传播与艺术接受的关系、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艺术批评的方法。
  第一节 艺术传播
    一、艺术传播的内涵及其功能
    二、艺术传播与传播媒介
    三、艺术传播与艺术接受
  第二节 艺术欣赏
    一、艺术欣赏的性质
    二、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
  第三节 艺术批评
    一、艺术批评的性质
    二、艺术批评的特征
    三、艺术批评的方法
 
【课程考试】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含讨论、作业、考勤,以及期中写一篇文艺评论文章)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方式,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相关话题/艺术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