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课程

暨南大学 /2011-07-25

 

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课程
学科简介
     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始建于1990年,是全国较早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之一。招生18年来,为海内外相关高校、研究单位及政府机构培养了众多的高级人才,学子遍及美洲、欧洲、澳洲、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在好内外享有广泛的影响。本学位点目前拥有1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既有资深的语言学前辈,也有年富力强、成绩卓著的中青年学者,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一批中青年语言学博士为教学、科研骨干,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结合南方的地理语言资源、社会语言资源及本学科群体的优势与特色,本学位点目前分设方言学、语法学、训诂学、汉语应用研究、汉语与亲属语言5个招生方向。学科点2008年获得“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语方言研究基地。目前拥有博士后流动站一个。
       本学科招生注重学生语言学基础知识与基本素质的考核,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术思维的培养,注重研究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并重。本学位点课程设设置与教学特点有二:1. 将硕士课与博士课连通,便于部分博士生基础知识的充实;将博士生各方向的主要学位课打通,便于扩大博士生的专业眼界与知识的融会贯通。2. 鼓励有潜能的博士研究生参与本专业大、中型科研项目的实施,在导师与指导组的指导下,通过科研实践提高博士研究生的能力与素质。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旨在针对社会与本学科的需要,培养道德高尚、学风正派、基础扎
实、学术思维与应用能力并重的创新型语言文字学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及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
    1. 方言学
    2. 语法学
    3. 训诂学
    4.汉语应用研究
5. 汉语与亲属语言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教师
考核方式
公共学位课
105590da01
     马列
Principles of Marxism & Leninism
72
 
 
社科部
开、闭卷
105590da03
第一外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144
 
1
外语中心
开、闭卷
105590da05
通识教育(境外生)
General Education
40
2
1、2
社科部
开、闭卷
050103db01
方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 in Dialect Studies
 60
 
1
伍巍 陈晓锦
邵宜 甘于恩
 
课程
论文
050103db02
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 in Grammatical Studies
60
3
1
邵敬敏
课程
论文
050103db03
训诂学史
A History of Chinese Scholium
60
3
1
王彦坤
课程
论文
050103db04
语言学专题
Topics in Linguistics
60
3
1
 
郭熙
课程
论文
050103db05
汉藏语言研究
Studies on Sino-Tibetan Languages
60
3
1
班弨
 
课程
论文
 
 
 
 
 
050103dc07
历史音韵学
Historical Chinese phonology
40
2
2
 
邵宜  伍巍
课程
论文
050103dc08
方言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dialects
40
2
1
 
陈晓锦 甘于恩
课程
论文
050103dc09
汉藏比较语言学
Comparative Sino-Tibetan Linguistics
40
2
2
 
邵 宜 甘于恩
课程
论文
050103dc10
语言学名著精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Linguistics
40
2
1
 
甘于恩 陈晓锦
课程
论文
050103dc04
高级汉语语法研究
Advanced Study in Chinese Grammar
40
2
2
 
邵敬敏
课程
论文
050103dc03
语法名著精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Grammatology
40
2
2
 
彭小川
课程
论文
050103dc11
汉语词汇史
A History of Chinese Lexicon
40
2
1
 
曾昭聪
课程
论文
050103dc05
训诂学专著研究
Selected Readings in Chinese Scholium
40
2
2
 
王彦坤
课程
论文
050103dc12
文献学
Documentation
40
2
2
 
曾昭聪
课程
论文
050103dc13
汉语应用研究专题
Topics in Applied Chinese Studies
40
2
2
 
曾毅平
课程
论文
050103dc14
西方语言学理论
 Western Linguistic Theory
40
2
2
 
卢 植
课程
论文
050103dc15
华语研究
Studies on Mandarin
40
2
2
 
郭 熙
课程
论文
050103dc06
语言类型学专题
Topics in Linguistic Typology
40
2
2
 
班弨
课程
论文
 
050101dd01
学科前沿讲座Lectures on Frontiers of the Discipline
50
 
1、2
 
 

 
三、必读和选读书目(控制在20—25条左右)
(一)方言学:  已核
   1. 王  力1980年《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
   2. 高本汉1995年《中国音韵学研究》商务印书馆
   3. 周祖谟1956年《方言校笺及通检》科学出版社
   4. 徐通锵1991年《历史语言学》  商务印书馆
   5. 徐通锵2004年《汉语研究方法初探》商务印书馆
   6. 王福堂1999年《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语文出版社
   7. 李方桂1998年《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
   8. 詹伯慧2001年《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
   9. 李如龙2001年《汉语方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马学良1991年《汉藏语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语法学: 邵敬敏老师审定
   1. 陆俭明2001年《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陆俭明》,东北师大
           出版社
   2. 吕叔湘1982年《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
   3. 吕叔湘1984年《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4. 马庆株1992年《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5. 马庆株1998年《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6. 邵敬敏2000年《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商务印书馆
   7. 邵敬敏2007年《汉语语义语法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8. 沈家煊2004年《不对称与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9. 沈家煊2006年《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0. 邢福义2001年《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邢福义》,东北师大
           出版社
   11. 朱德熙2001年《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朱德熙》,东北师大
           出版社
 
(三)训诂学:  已核
⒈王念孙2000年《读书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
  ⒉王引之1985年《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
  ⒊俞樾等2005年《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
  ⒋杨树达1984年《汉文文言修辞学》,中华书局
  ⒌陈垣2004年《史讳举例》,中华书局
  ⒍王宁1996年《训诂学原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⒎孙雍长2009年《训诂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⒏王彦坤1993年《古籍异文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台北万卷楼图书
     有限公司1996年
  ⒐李建国2002年《汉语训诂学史》,上海辞书出版社
⒑杜泽逊2001年《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四)汉语应用研究: 郭熙老师裁定
1. 冯志伟 1999 应用语言学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
2. 郭熙 2004 中国社会语言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3. 郭熙、盛林 2006 普通语言学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4. 吕叔湘等 1999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5. 于根元 2003 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
6. 赵元任 1979 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7. 祝畹瑾1989 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五)汉语与亲属语言:
  (班老师待补)
 
四、选课要求
   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入学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三年内的进修、培养计划,并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出选课方案。
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除必修的公共课外,须按各方向的需要修习三门专业学位课,并至少修习一门专业选修课。鼓励硕士阶段非本方向的博士生在完成规定的博士课目之余,兼修与本方向有关的硕士生课程,以充实专业基础。
以同等学历或非中文专业录取的博士生,必须补修3门本专业硕士课程。
 
五、学习年限
    全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规定为3年,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4年;硕——博连读者的学习年限为5——6年。在职博士生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
    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主要采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基本教学形式为自学、答疑、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交流相结合,理论进修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学科点鼓励博士生参加有关学术研讨会,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与本专业前沿课题的探讨,扩大眼界;鼓励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参与导师或本专业大、中型研究项目的实践,提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中期考核
第三学期的最后三周对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考核测评的内容围绕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状况及专业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中期考核及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中期考核不及格,按学校相应规定处理。
    对不具备基本科研潜质、未完成基本学业或在学期间道德败坏、严重违纪、剽窃他人成果经劝诫不改者,实行中期淘汰,劝其退学。情节严重者,报请学校作开除学籍处理。
 
八、开题报告
本专业的博士生在完成主要课程的第三学期提出开题申请,由指导组组织学位论文开题,并对论文设计提出具体修改、完善意见。此前由导师从选题的意义、论文的可行性与创新性三个方面把关。开题须经导师组集体通过方能进入论文撰写。延期开题者要事先提出书面延期申请。
 
九、学位论文及在学期间成果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篇幅一般在8万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位办有关规定进行。
社会科学类(包括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门类)的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要以暨南大学名义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以研究生部公布的期刊目录为准)发表与本专业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或本学科权威期刊1篇(权威期刊以社科处、科技处公布为准)。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会主席、副主席(签名):
 
学院主管领导(签名
相关话题/汉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