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简介

暨南大学 /2011-07-24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科源于1963年由我国著名工业经济学家黄德鸿教授、云冠平教授领衔建立的工业经济专业。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华南地区最早的经济学博士点,1999年产业经济学科被评为广东省A类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在原产业经济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学科建设平台——产业经济研究院。2007年5月产业经济学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再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该学科充分利用其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和粤港澳台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和作为我国最高华侨学府的特殊地位,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个研究方向,即:产业组织与企业理论、产业结构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创新与分工网络。其中,产业组织与企业理论研究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为朱卫平教授、聂普焱教授、张耀辉教授,该方向借助博弈论、新制度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手段等国际上先进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产业组织和企业理论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企业理论和企业制度、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产业组织、市场交易制度与产业竞争政策。产业结构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为胡军教授、覃成林教授,该方向主要围绕产业结构模式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两个领域展开研究,进行理论创新和提供决策咨询。产业创新与分工网络研究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张捷教授、刘德学教授,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分工网络与产业创新(升级)、产业技术创新及文化创意产业。
该学科学术队伍实力雄厚,科研能力突出,现有教授21人、副教授11人,89%的研究人员拥有博士学位,是我国产业经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近5年来,共出版相关学术专著40多部;在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近30项,教育部及其他省部级课题40余项,人均在研纵向科研经费10多万元/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多项。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5年来培养博士后10余人,博士81人,硕士98人,其中2002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王聪的学位论文《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称号,实现了暨南大学零的突破。毕业生中多人成为省部级党政领导、著名企业家、港澳地区知名人士和专家教授;为各级政府和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相关决策咨询研究,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港澳台有关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该学科是暨南大学“211工程”学科建设的龙头学科,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产业经济学科点,也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产业经济学科点之一;其研究内容与专业方向特色与国内同类学科点互相支撑,互为依托,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该学科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本,2006年与广东省政府合作成立了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开启了积极推进应用研究和咨询服务的新篇章

相关话题/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