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宋剑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5-22

个人简介

宋剑华,男,辽宁丹东人。1981年7月,毕业于四川涪陵师范专科学校(现长江师范学院)中文系;1988年7月,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现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从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话剧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国现代作家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海南省重点学科责任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暨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作为台湾佛光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课程一学期。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主要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1、1996年,承担国家教委人文社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2000年结题。
2、2010年,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文学女性叙事研究”,2013年9月完成结题。
3、2000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文学价值观研究”,2013年9月完成结题。
4、2013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娜拉现象’的中国言说”,2016年1月结题。
5、2018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文学伦理叙事研究”,正在进行中。

获奖情况:
1、2009年,论文《五四文学精神资源新论》,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2、2013年,论文《“言志”诗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影响》,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3、2002年,论文《变体与整合:论民间英雄传奇的现代文学演绎形式》,获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4、2016年,论文《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承续》,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5、论基督精神与曹禺话剧的原罪意识(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001年)
6、胡适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999年)

著作情况:
1、《胡适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30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现代性与中国文学》(1998年)
3、《文化视角中的现代文学》(1999年)
4、《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30万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5、《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35万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6、《现象的组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另一种解读方式》,30万字,岳麓书社2005年出版。
7、《前瞻性理念:三维视角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32万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8、《生命阅读与神话解构》,35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9、《“娜拉现象”的中国言说》,35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10、《“红色经典”的真实与传奇》,30万字,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6年出版。
11、《围城中的巨人:理解鲁迅的寂寞与悲哀》,32万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12、《中国现代文学的跨文体研究》,38万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

论文情况:
1、《五四文学精神资源新论》,《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英文版2007年第2期。
2、《“言志”诗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英文版2012年第1期。
3、《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承续》,《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英文版2015年第4期。
4、《百年新文学的“新”之释义》,《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
5、《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运动之反省》,《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
6、《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原罪意识》,《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
7、《变体与整合:论民间英雄传奇的现代文学演绎形式》,《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
8、《“误读”西方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
9、《论“赵树理现象”的现代文学史意义》,《文学评论》2005年第5期。
10、《实用科学理性与“五四”新文学的结盟关系》,《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
11、《错位的对话:论“娜拉”现象的中国言说》,《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12、《现代意识与现代文学》,《文艺研究》1998年第4期。
13、《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运动》,《文艺研究》1999年第2期。
《从反叛到皈依:论新文学“家”之叙事的复杂心态》,《文艺研究》2015年第5期。
14、、《哀莫大于心死:重读<野草>》,《文艺研究》2016年第5期。
15、《<尘埃落定>中的“疯癫”与“文明”》,《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
16、《论<雷雨>的基督教色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年年第1期。
17、论胡适对中国话剧运动的贡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3期。
18、《表现主义与曹禺戏剧的艺术风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第4期。
19、《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年第3期。
20、《错位的对接:漫谈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3期。
21、《胡适与中国文化转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3期
22、《论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2期。
23、《灵魂的“失乐园”: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4期。
24、《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暴力”叙事现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5期。
25、《从“延安戏改”到“样板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9期。
26、《疲惫的独舞:石平梅文学创作特质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9期。
27、《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俗”叙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9期。
28、《论新文学言说父亲的历史与隐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9期。
29、《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批评的历史终结》,《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2期。
30、《论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性质与特征》,《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2期。
31、《论“左翼”文学现象》,《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6期。
32、《“自我”的悖论》,《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第3期。
33、《通感与质感:浅谈饶芃子先生的学术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第1期。
34、《在“酒楼上”的“孤独者”》,《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1期。
35、《为史需严谨: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勘误》,《中国文学批评》2016年第2期。
36、《论新文学“民本”意识的历史重构》,《东岳论丛》2016年第3期。
37、《“化西”思维与新文学现代性的艺术呈现》,《暨南学报》2016年第5期。
38、《论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叛逆与回归》,《江汉论坛》2016年第6期。
39、《<鲁迅回忆录>中的几个疑问》,《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40、《也谈周氏兄弟的“失和”原因》,《湖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41、《“中体西用”与新文学的民族本色》,《学术研究》2016年第9期。
42、《“呐喊”何须“彷徨”?——论鲁迅小说对于思想启蒙的困惑与质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43、《“未庄”为何难容“阿Q”?——也谈<阿Q正传>中“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第1期。
44、《儒学之难:论新文学反“礼教”的概念置换》,《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45、《“父亲”的放逐与回归:新文学家长批判的价值偏离》,《河北学刊》2015年第3期。
46、《新文学中的“科学”与“民主”》,《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5期。
47、《论新文学接受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真相》,《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48、《新文学汉语关键词的重新释义》,《晋阳学刊》2015年第5期。
49、《论新文学现代性追求中的“西方”与“传统”》,《学术研究》2015年第8期。
50、《无地彷徨与精神还乡:<朝花夕拾>的重新解读》,《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2期。
51、《情绪记忆与红色经典对民间传奇的师承关系》,《当代文坛》2014年第3期。
52、《“热风”与“寒气”——从杂文看鲁迅早期思想的复杂性与矛盾性》,《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4期。
53、《感性与理性:论新文学启蒙话语中的婚姻问题》,《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5期。
54、《反“庸俗”而非反“礼教”:小说<祝福>的再解读》,《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1期。
55、《论“私奔”叙事的现代演绎》,《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56、《论传统“公媒”文学形象的现代演绎》,《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57、《“玩偶”被“娜拉”:一个启蒙时代的人造神话》,《南开学报》2013年第4期。
58、《论“媒婆”形象的现代演绎》,《河北学刊》2013年第5期。
59、《论中国文学“魂奔”叙事的古今异同》,《齐鲁学刊》2013年第5期。
60、《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我们应该回归理性了》,《东岳论丛》2013年第9期。
61、《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景”叙事》,《福建论坛》2013年第10期。
62、《“婚床”苦闷:论中国现代文学两种形态的“妇怨”叙事》,《福建论坛》2012年第1期。
63、《自私的亚当:论中国现代男性作家的欲望转移》,《湖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64、《诋毁“传统”: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叙事的运作策略》,《江汉论坛》2012年第1期。
65、《<许三观卖血记>:荒诞而真实的苦难叙事》,《齐鲁学刊》2012年第2期。
66、《“欲望”与“禁忌”: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的“思春”叙事》,《河北学刊》2012年第3期。
67、《“情殇”叙事: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反思启蒙的一种姿态》,《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68、《论“红娘”现象的现代演绎》,《晋阳学刊》2012年第6期。
69、《花开花落:论中国现代女性解放叙事的社会想象》,《学术研究》2011年第1期。
70、《东施效颦:论中国现代文学叙事中的“娜拉”现象》,《福建论坛》2011年第1期。
71、《艺术拯救历史的经典范本:关于小说<铁道游击队>背景资料的真实性问题》,《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72、《历史与艺术:关于小说<红岩>的两种“真实”》,《晋阳学刊》2011年第2期,
73、《红色经典:艺术真实是怎样转变成历史真实的》,《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4期。
74、《“悲哀”与“绝望”:一个真实鲁迅的五四姿态》,《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75、《言说女性与女性言说:论中国现代文学“闺怨”叙事的历史传统》,《南开学报》2011年第6期。
76、《论<一地鸡毛>》,《文艺争鸣》2010年第1期。
68、《<白鹿原>:一部值得重新论证的文学“经典”》,《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77、《<伤逝>:鲁迅对思想启蒙的困惑与反省》,《河北学刊》2010年第4期。
78、《论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国化阐释与运作》,《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79、《精英意识与农民意识的互相置换》,《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1期。
80、《经典的模仿:<百合花>与<红棉袄>之对比分析》,《南方文坛》2009年第1期。
81、《知识分子的民间想象》,《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82、《<林海雪原>:“兵”的传奇与“兵”的神话》,《暨南学报》2009年第2期。
83、《<红岩>:知识分子的凤凰涅槃》,《河北学刊》2009年第5期。
84、《<红旗谱>:非农民本色的革命传奇》,《福建论坛》2009年第7期。
85、《狂人的“病愈”与鲁迅的绝望》,《学术月刊》2008年第1期。
86、《论都市意象与二三十年代的茅盾小说创作》,《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87、《“金锁”未必是“金钱”》,《福建论坛》2008年第3期。
88、《记忆与时间的二元对立》,《江汉论坛》2008年第7期。
89、《“戏说”与“仿真”》,《戏剧文学》2008年第4期。
90、《红色经典的历史范本》,《河北学刊》2008年第5期。
91、《启蒙无效与<药>之文本释义》,《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92、《<青春之歌>的再论证》,《小说评论》2008年第5期。
93、《“启蒙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94、《五四文学革命:传统文化的突围与重构》,《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1期。
95、《百年中国话剧历史兴衰的再度思考》,《福建论坛》2007年第1期。
96、《“作家现象”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3期。
97、《梁启超的日译西学与五四新文学》,《河北学刊》2007年第5期。
98、《文学与人生的内在体验》,《江汉论坛》2007年第7期。
99、《论左翼文学运动的人文价值观》,《福建论坛》2006年第1期。
100、《论张爱玲对女性心理阴影的理性透视》,《暨南学报》2006年第2期。
101、《使徒意识与老舍小说》,《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2期。
102、《论90年代女性长篇小说创作》,《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103、《困惑的启蒙:鲁迅小说与思想的另一种解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04、《女性悲剧命运的自我言说》,《求实学刊》2006年第5期。
105、《革命英雄主义传奇的历史终结》,《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06、《现代性的困惑、焦虑与质疑》,《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99、《百年沉浮:20世纪中国话剧运动之反省》,《文艺争鸣》2005年第3期。
107、《胡适与<新青年>》,《福建论坛》2005年第9期。
108、《透视五四新文学的逻辑怪圈》,《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3期。
109、《现代文学话语转型中的“郭沫若现象”》,《湘潭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10、《论新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艺术追求与经验教训》,《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1期。
111、《文体变革与现代散文的迅速崛起》,《学术研究》2004年第1期。
112、《论新时期文学革命神话的破灭》,《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13、《现代文学研究需要人文关怀》,《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6期。
114、《中国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先锋意识的丧失》,《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15、《论新时期作家“复乐园”后的变异心态》,《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16、《论20世纪中国文学对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关系》,《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117、《论百年中国文学集体主义精神理念的展现形式》,《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1期。
118、《阶级性与人性:百年中国文学一对奇妙的矛盾组合》,《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119、《光荣与梦想:论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浪漫主义的表现特征》,《中州学刊》2002年第2期。
120、《存在于虚无:论新时期文学对政治理想主义的艺术解构》,《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121、《传统与现代:论革命英雄传奇对民间英雄传奇的历史演绎》,《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4期。
122、《1926—1930: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转型》,《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23、《主流价值观与20世纪中国作家的心路历程》,《河北学刊》2001年第5期。
124、《论主流价值观对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5期。
125、《寻找历史的真实感觉》,《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3期。
126、《诘问历史:<死水微澜>为什么被忽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127、《“鲁镇”意象:一个破解鲁迅思想的重要符号》,《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
128、《围城在的巨人:论“言说鲁迅”与“鲁迅言说”的文本差异性》,《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129、《“强制阐释”与“文学”的缺席》,《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130、《青春记忆与历史的冲突:关于<芳华>》,《扬子江评论》2018年第6期。
131、《旧事重提:也谈<家>的早期接受与传播》,《暨南学报》2018年第6期。
132、《论<家>在当代中国的接受史》,《学术研究》,2018年第6期。
133、《<呼兰河传>:遥望故乡的生命绝唱》,《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
134、《巴金为什么要反复地修改<家>》,《南方文坛》2018年第2期。
135、《<骆驼祥子>是怎样成为经典的》,《东吴学术》2018年第1期。
(说明:以上所列的135篇文章,均为在权威刊物和CSSCI刊物上所发表的文章,一般核心期刊均未列如。另外,135篇论文中,有8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权威转载,1篇文摘;2篇被《新华文摘》文摘,5篇被文摘;3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6篇被《高等文科学报文摘》文摘。)

教学情况

1、本科生课程:
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②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③曹禺戏剧研究。
④鲁迅作品研究。
⑤现代诗歌研究。
⑥红色经典研究。
2、硕士生课程:
①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
②新文学现象问题研究。
③文学资料检索研究。
④跨文化、跨学科方法论研究。
3、博士生课程:
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精神资源研究。
②东西方文化与文学比较研究。
③新文学与古典文学渊源关系研究。

联系方式

邮箱:jianhua-s1955@163.com



相关话题/暨南大学 文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暨南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范俊军
    个人简介范俊军Fanunjun(1963—),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员(Prof.Fanunjun),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2013-)。暨南大学城镇民族社区语言服务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非上课办公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办公地点:暨南大学第一文科楼125室。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22
  • 暨南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国荣
    个人简介徐国荣,男,1965年出生,安徽庐江人。1995年考入南京大学文学院,师从周勋初先生和莫砺锋先生,1998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8年入职暨南大学文学院,一直工作至今。现为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魏六朝文学、魏晋玄学、古代文学学术史,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22
  • 暨南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新中
    个人简介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音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发音语音学实验室主任,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专长主要有汉语方言学、语音学、语言理论与语言应用。招生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已发表的主要论文和译文60多篇,已出版的专著、编著6部,近年来承担的各类项目约11项。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22
  • 暨南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侯兴泉
    个人简介侯兴泉,广东肇庆封开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副主任,暨南大学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中心兼职研究员,肇庆学院粤西方言研究中心顾问。教育和工作经历(1)1999-2003在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教育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22
  • 暨南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周娟
    个人简介周娟,女,1971年生,湖南新化人,博士,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获批硕士生导师资格,2018年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现代汉语语法学、语用学主讲课程1.现代汉语,本科专业必修课,每周2课时。2.语言学概论,本科专业必修课,每周2课时。3.口语表达学,本科专业必修课,每周2课时。4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22
  • 暨南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邵敬敏
    个人简介性别:男籍贯:浙江民族:汉族职称:教授博导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学习经历1961-1966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本科1978-1981年,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研究生工作经历1968-1970年,中央文化部艺术局1970-1978年,浙江省浦江县文化馆1981-200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22
  • 暨南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世君
    个人简介张世君,女,四川省重庆市人,文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暨南大学首届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叙事学研究。教学1982年至今,在高校任教,主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22
  • 暨南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海沙
    个人简介女,湖南人,教授,文学博士,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师从著名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霍松林先生。获奖情况曾获暨南大学第二届“十佳授课教师”称号。出版著作《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困境与超越——宋代文人心态》(合著)论文发表在《文学遗产》、《陕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22
  • 暨南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列耀
    个人简介男,湖北籍,汉族,中共党员,曾担任文学院院长学习经历1978-1981年,洛阳大学中文系1984-1987年,吉林大学硕士生1996-1999年,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生1994-1995年,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中文系合作研究工作经历1987年至今,暨南大学中文系、华文学院、文学院任教。研究方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22
  • 暨南大学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汉平
    个人简介男,1963年出生,广东揭西人。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1981.9-1985.6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获学士学位;1985.9-1988.6暨南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9-2004.6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8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在暨南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