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光 男, 汉族,1974年11月生,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系教师,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校级),广东省寄生虫学会理事,《热带医学杂志》、《广州医学院学报》和《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生物基因功能。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并获得病原生物学博士学位,其中于2003年至2005年于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学合作研究。毕业后赴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寄生虫教研室任教,2007年12月进入暨南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进行博士后研究。1999年至2002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攻读免疫学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7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攻读学士学位。目前研究围绕隐孢子虫基因功能及其与宿主免疫关系展开。<?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学习经历:
1992-1997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9-2002年 辽宁中医学院(现辽宁中医药大学)免疫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2-2005年 中山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2003-2005年 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功能合作研究
2007-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
1. 病原生物分子流行病学与分子致病机制
2. 病原生物基因功能研究
3. 病原生物的诊断方法和虫源性药物研发
研究特色:
研究围绕隐孢子虫和人类巨细胞病毒展开,通过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具有致病作用的毒力因子、对宿主具有免疫调控作用的免疫活性分子、具有诊断价值的诊断抗原分子和具有药理作用的虫源性分子,从而解析其致病机制和免疫调节机制,建立免疫诊断和基因诊断的新方法,开发虫源性药物。
学术论文:
1. 杨光,周天鸿等. 应用巢式PCR方法诊断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热带医学杂志. 2008;8(11): 1109-1111,1118.
2. Guang Yang, Xinbing Yu,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adenylate kinase 3 gene from Clonorchis sinensis. Parasitology Research 2005, 95: 406–412( SCI收录)
3. Guang Yang,Chunxia Jing,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lactate dehydrogenase gene from Clonorchis sinensis,Parasitology Research,2006,95:1 55-64 (SCI收录)
4. 杨光,余新炳. 冠状病毒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66-368.
5. 杨光,荆春霞等.华支睾吸虫蛋白酶体β2新基因的识别与克隆表达.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6,8:720-723
6. 杨光,荆春霞等.华支睾吸虫蛋白酶体β1新基因克隆与表达.中国公共卫生 2006,22:1470-1472
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隐孢子虫CypA对CD4+T细胞分化和功能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编号30901249);
2.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 隐孢子虫毒力因子的发现及其侵入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编号 B2007097);
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人类巨细胞病毒UL<?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4.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 隐孢子虫LIP基因克隆与功能及其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编号2006087)已结题;
5. 暨南大学引进优秀人才研究启动基金 人源性隐孢子虫cDNA文库的构建及新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编号 51205071)已结题.
参与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人类巨细胞病毒UL
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Psap/Rhox5协同作用介导的抗前列腺肿瘤研究(编号8151063201000013)2008-2010;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模式生物(人体寄生虫)功能基因组研究;
4. 广东省卫生厅和科技厅联合攻关(重点) 肝吸虫病综合防治的研究 (编号2002B31005),2002-2005;
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模拟蛋白芯片技术筛选华支睾吸虫特异分泌性抗原的研究 (编号03662),2004-2006.
获奖情况
1.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8202) 华支睾吸虫基因的建立及其功能研究 (第七获奖人) 2008年
2.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自然科学二等奖 华支睾吸虫基因表达谱的建立及其功能研究(第六获奖人). 2007年
3. 暨南大学第三届本科课程教学竞赛二等奖 2008年
4. 暨南大学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 2008年
发明专利:
1. 华支睾吸虫I类醛脱氢酶,其编码核酸及其应用 (第五专利人)
2. 华支睾吸虫蛋白酶体亚单位C3,其编码核酸及其应用(第六专利人)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20-85220255(O) 手机:1371015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