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历:<?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自1996年起担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和食品科学硕士点硕士生导师,兼任导师组组长。2003年调入暨南大学继续任食品科学与工<?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学习经历:
2000~2002年,两次赴香港中文大学进行食品功能因子及其抗病毒、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曾担任山东省肥城、临朐等县市的科技顾问与有关企业的科技副厂长;完成了十多项(果酒、果醋、饮料、果脯、酱菜、活性乳酸菌、生姜系列产品等)食品或保健食品企业资助的课题。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药食兼用原料中功能因子研究与功能食品加工、植物嫌忌成分的检测。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功能食品与食品安全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著作:
曾经参编食品添加剂、果蔬加工工艺学等四部教材。
讲授课程:
功能食品,食品新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果蔬深加工,食品添加剂、食品工厂设计、食品科学专题、食品化学、果蔬贮存加工学等课程。自担任硕士生导师以来,已经培养出23名硕士毕业生,其中有两名出国深造,有10人攻读了博士学位,有2人已
主要的社会服务包括:果蔬产品深加工,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抗腐败等功能因子及功能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使6-姜酚的一次提取纯度达90%,总姜酚95%以上,大蒜多糖提取率15%以上,纯度96%以上。
承担课题:
曾主持、参与20余项国家(6项)、省、部、校级的科研课题,其中有8项分别获省、部、校级科技进步奖。
共发表论文110多篇,8篇为SCI论文,被CA摘录论文60多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4篇,参编教材4部。申请专利11项,其中4项获得授权。
目前的在研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大蒜多糖一级结构与其增殖益生菌功能的研究(30671472),主持;
2.国家科技部863课题: 大蒜多糖的活性、结构与改性研究(2007AA10Z340),主持;
3.广东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专项:抗疲劳生姜饮料主剂和生姜饮料的中试研究(2005B20401007),主持;
4.广州市科技局:大蒜多糖及其保健食品生产关键技术的中试研究(2006Z3-E0731),主持。
近三年已完成的科研项目:
1.国家科技部863课题: 高附加值天然调味料及香精制造技术与产品开发(2001AA248021),参与;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大蒜多糖一级结构与其增殖益生菌功能的研究(30671472),主持;
3.国家教委 生姜抗衰老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教外司留【2002】247号,主持;
4.暨南大学科学基金:桃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研究,主持。
近三年来发表主要论文:
[1].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methyl-N-cis- styrylcinnamamide from 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 [J].Acta Cryst. Section E62,2006: 1987-1988.
[2].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rilobolide-6-O-isobutyrate A and B in Wedelia trilobata by Gas Chroma-tography [J]. 色谱,2006,24(5): 499-502.
[3].Jing Chen,Xuesong Huang.Effect of Gingerols on Anti-fatigue[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6,15(2):146
[4].Nie,Hong, Meng Lan-zhen, Zhang Hui, Xu Li-ba,Qiu Fen, Huang Xue-song. Analysis of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components of Ginger Oleoresins through chicken thrombocyte membrane immobilized chromatography model[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6, 27(7):334
[5].利用6-姜酚肟测定鲜姜中的6-姜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6):123
[6].硫酸化大蒜多糖的制备及其鉴定[J].食品科学,2007,28(92):91~94
[7].硅溶胶-膨润土法澄清大蒜多糖提取液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1):55-57.
[8].活性炭对桃胶水解液的脱色研究[J].食品科技,2006(10):104-107.
[9].6-姜酚肟的质谱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2006,27(5):715-719.
[10].几种硫酸化试剂和溶剂对菊糖硫酸化改性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5):747~750
[11].姜油树脂乳化体系的选择[J].食品工业科技,2006(10):82-84.
[12].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新技术[J].食品科技,2007
[13].桃胶水解规律的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292~295
[14].6-姜酚对姜酒风味的影响[J].酿酒科技,2007(6):32~33,36
[15].纯胶粉和β-环糊精对乳化生姜香精粒径分布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7(4):198-199,203.
[16].荔枝核褐色素的精制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74-78.
[17].荔枝核中的游离氨基酸[J].氨基酸资源和生物物质[J].2007(6):
[18].硅溶胶-膨润土法热提取大蒜多糖液澄清效果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7
[19].利用4-MP测定大蒜中的蒜氨酸[J].食品科学,2006(1):171-174.
[20].大蒜多糖的提取分离与分析[J].食品科学,2005,26(9):48-51.
[21].大蒜中果聚糖的测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8):84-86.
[22].结晶姜酚的分离与鉴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10):82-84.
[23].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合成茶氨酸工艺条件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4):126-129.
[24].DNS法测定木糖含量时最佳波长的选择[J].食品科学,2006,27(4):196-198.
[25].一些加工条件对姜酚稳定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6(2):92-94.
[26].黄雪松.原桃胶和商品桃胶的生产与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4):175-178.
[27].马蹄爽的风味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技 2006(4):92-94
[28].国外鲜切产品生产工艺概况[J].现代食品科技,2006(1): 147-151,159.
[29].大蒜多糖提取液的澄清条件研究[J].食品科技,2006(6):55-57.
[30].黄皮果、黄皮核中黄皮酰胺的测定[J].食品工业科技杂志,2006(6):172-173,176.
[31].732离子交换树脂和DEAE-23树脂纯化大蒜多糖比较[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
(7):149-151.
[32].几种加工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的影响[J].食品科技,2006(7):255~257.
[33].影响蒜氨酸美拉德反应速度的因素[J].食品科技,2006(7): 156~158.
[34].6-脱氢姜酚的制取与鉴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 32(5):62-64.
[35].苦瓜酒浸泡条件的优化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7):133-135.
[36].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鲜蒜中的蒜氨酸[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5):
106-109.
[37].聚酰胺对姜酚分离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05(1):99-101.
[38].姜酚的生物活性[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62-167
[39].原桃胶和商品桃胶的生产与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4):175-178.
[40].大蒜多糖的提取分离与分析[J].食品科学,2005,25(9):48-51.
[41].结晶姜酚的分离与鉴定,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10):82-84.
[42].利用新鲜大蒜生产结晶蒜氨酸[J].食品科学,2004(11):200-203.
[43].大葱挥发油的含量与与化学成分的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10):114-117
[44].一些处理对牛蒡片变色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04(10):85-87.
[45]. 黄雪松,陈雅雪.GC/MS法比较鲜姜与干姜的风味物质[J].中国食品学报,
2007,7(5):133-138
[46].GC-MS法分析黄皮核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风味成分[J].中国调味品,
2007(11):62-65.
[47].大蒜多糖酸水解研究[J].食品科技,2007(10):105-108
[48].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天然产物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11):
近三年已经获得或申请的专利:
①联合制备蒜氨酸与中性大蒜多糖的方法[P].(专利号: 200310117624.3)
②联合制备大蒜精油与中性大蒜多糖的方法[P].(专利号: 200310117624.3)
③一种大蒜低果聚糖的生产方法[P].专利申请号:200510120909.1
④辛烯基琥珀酸桃胶酯及其制备方法[P].专利申请号:200710026299.8
⑤天然结晶姜酚的制造[P].专利号:200410052573.5
⑥姜酚肟的合成与应用[P].专利申请号:200510032975.3;
⑦利用6-姜酚肟测定生姜及其制品中6-姜酚的方法[P].专利申请号:200510120629.0;
⑧鲜姜汁酒的生产方法[P].专利申请号:200510120630.3;
⑨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P].专利申请号:200610036605.1。
联系方式: 020-88152236,85226630; thxs@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