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2010年入学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 045103
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育(语文)
学制:二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专业领域介绍
广州大学作为一所多校合并的综合性大学,具有悠久的师资培养历史,培养师范教育专业人才一直是人文学院的主要专业方向。多年来,语文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对象经历了从本科到教育硕士等多种语文教师培养体系,为广东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了多层次语文教育教学人才和科研人员,学院把它作为体现我院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方面。
人文学院语文教师教育专业有专任教师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80%。博士和在读博士占绝大多数。学院高度重视教育硕士的办学质量,加大力度建设导师队伍,严格遴选硕士导师。在教育硕士培养中实行双导师制,聘请省市基础教育战线的知名专家作为兼职教育硕士导师,并在番禺区建立了人文学院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基地。他们不仅对教育硕士进行了教学指导,还给学员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近几年来在学校作报告,承担课程教学,参与论文指导答辩,提供学员参观实践,在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教学和科研上,我院坚持聘任优秀的师资为教育硕士授课,开设多层次多视角的课程,如语文教育史,文艺学与语文教学,语言学与语文教学,语文课程实践改革研究,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等。针对教育硕士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论文写作、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增加了案例分析、观摩活动、学术讲座、网上交流、教学实践六大板块,构成立体交叉,多向互动,贯通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教育硕士培养体系。使教育硕士成为兼具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科研方面,本专业组在近5年在各学报,各核心刊物如《中国教育学刊》、《外国教育研究》、《中小学管理》上发表论文多篇;在教育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各类教材和教辅用书多部;目承担省市级以上课题多项,如 “如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等课题都为在研项目。
三、培养目标
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明确所有领域方向的教育硕士都姓“教”,培养的终极目标为: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较高的终极目标为:具有教师气质与人格、具有较强沟通能力、较高职业道德水准、较强专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优秀中小学教师。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在综合改革过程中,我们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精神,确立了能力本位、质量至上的培养理念,明确了教育硕士培养规格:1、有高尚的师德修养;2、有广博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合理的素质结构和较高的学科专业水平;3、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包括较强的教学设计、说课上课评课、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等能力。
四、培养方式
(一)专业引领,理论升华 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基于对教师专业引领作用的高度重视,具体的措施如下:
1、开设高水平学术系列讲座。引导学生以新思想、新观念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从经验升华出新的意义与价值。
2、推荐必读经典书目,拓宽学生视野:(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2)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4)李卫华著《价值评判与文本细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5)黎锦熙:《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6)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7)张隆华主编:《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8)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9)李杏保等编:《20世纪前期语文教育论著选》,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0)陈必祥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1)王尚文:《语文教改的第三次浪潮》,广西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12)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13)朱 熹:《 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14)申小龙:《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5)蒋成瑀:《 读解学引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16)蒋成瑀:《语文课读解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7)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18)汪正龙等编著《文学理论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9)许结等编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0)刘俊等编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1)邱运华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2)吴晟编著《中国古代诗歌经典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23)曾大兴、刘庆华编著《中国古代词曲经典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24)纪德君、邓宇英编著《中国古代小说经典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25)刘介民《国学基础导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6)刘庆华编著《楚辞译注》,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27)刘庆华编著《世说新语译注》,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28)刘庆华编著《诗经译注》,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29)屈哨兵主编《中华经典诵读选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30)(27)刘庆华编著《唐宋散文八大家精粹译注》,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27)刘庆华编著《老子庄子译注》,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28)林晖编著《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技能训练》,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9)王凤霞编著《文学欣赏新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30)冉东平《20世纪欧美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31)王杰《鲁迅的文化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32)哈迎飞《半是儒家半释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33)刘晓明《杂剧形成史》,中华书局2007年版;(34)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8年版;(35)杨树增《汉代文化特色与形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组织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包括农村教育、教师教育、教育管理、课程改革等研究方向,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需要自由组队参与。
4、聘请社会人才参与培养。聘请对象为思想理论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校长、名教师。
5、实行多元化培养方式。按照“多元互动、合作学习”的要求,学生为培养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通过具体的学习与训练活动,如案例研讨、角色扮演、问题咨询、实施调研、课堂观摩、集体设计、经验交流、拉手结对、导师协助等,相互合作解决学习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二)交流经验,分享智慧 每个学生均自不同的地域、学校、学科,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本身就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他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通过培养方案中的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既能贡献经验、又能分享经验的平台。例如,要求学生根据专题准备经验交流的题目与内容,按主题分组交流,集体共同分享,并进行现场答疑。
(三)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培养工作除了日常教学,更要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学习潜能,有效培养对当前教育及教师工作的反思、变革、实践的能力。具体的思路是:1、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合作者。通过改革实践,教师既是培养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也成为与学生共同参与了解基础教育、探索教育规律的学习者与合作者。2、学生成为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者。通过改革实践,学生既是新知识、新思想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也成为导师或教师合作学习的伙伴,实现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四)科学评估,及时促改 将强化教育培养过程与结果的评估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程把握培养工作状态与效果,及时调整改进后续的培养活动。要注重收集基础教育第一线的学校和已完成学业和在学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培养工作。拟采取如下做法:1、制作《培养效果评估反馈表》。依据近年的培养经验,参照国内外的有效做法,设计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培养效果反馈表,在学习的不同环节及学习结束时由学生填写。2、举行教师总结评估会议。在每届学生毕业后举行,所有导师和任课教师都要参加,自我梳理得失,提出改进意见。3、邀请专家评估。邀请有关专家以独立观察员的身份进行过程评估,或选派专家到学校、课堂、教师和学生中间,对已完成学业、获得学位的学生进行现场追踪评估,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五、课程设置
依据上述培养理念、目标与规格,要改革课程设计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从“确立教师良好的素养与风范,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优良、扎实的教育实践能力”这一整体思路出发,推进教育硕士课程改革及其体系建设。现将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为以下三大板块:教育素质板块、教育能力板块、教学实践板块,总学分为35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具体参见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教育硕士)。
六、课程教学大纲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七、实践学习规划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促进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紧密结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与番禺区教育局商定,在番禺区教育局所属行政范围设立语文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基地。
1.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聘请番禺区教育专家担任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作为双导师参加研究生的培养与实践指导工作。
2.番禺区教育局为每届研究生提供不少于半年的在校研究实践安排,并对研究生的课题运作提供必要的协助与指导。
3.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八、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所属专业方向的性质、特点与范畴,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完善开题和中期审查制度,论文须符合学术规范。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等。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1.5万字。
2、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至少有1名相当于副高职称的相关专业中小学专业教师或教研人员。论文评阅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进行审查,严格答辩程序,保证论文质量。
3、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通过论文答辩,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九、保障举措
(一)加大培养和引进学科教育师资力度
在立足现有师资队伍的同时,对缺乏学科教育师资的学科方向,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尽快予以补充完善。组建、做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平台,使之成为吸纳各学院相关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与学术研究的机构。
(二)推动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体制重大改革
1、成立广州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暨广州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该机构协助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并受其委托,履行以下职责:(1)研究国家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和指示精神,提出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建议;(2)组织评议教育硕士各领域培养方案;(3)组织开展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4)组织、指导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平台开展相关活动。该分委员会下高教育硕士管理职能办事机构,在研究生处的领导下,负责处理该机构的日常工作。
2、建立由相关政府部门、社会行业单位和学校“三位一体”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该项制度的实施,把专业学位的教育纳入政府的人才规划之中,及时反馈社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规格与规模要求,调查专业学位教育的实施方案,确保专业学位教育始终紧贴社会需求。
(三)创设教师能力提升基地
该类基地既是教育硕士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基地,也是我校教师与基地所在学校教师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进行教师能力培训提升的重要基地,实现我校、学生、基地所在学校多方受益。基地建设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基地学校应是省内基础教育界比较有影响的先进学校,有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成功经验;师资条件良好,初步具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并能够为进入基地的学生在教学与科学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应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能为教育硕士研究生以及教师科学研究、培训等提供基本保障。
(四)专项资金支持
设立教育硕士专项经费,支持对外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教育改革等工作。完善教育硕士专业图书资料建设,确保图书资料及时反映国内外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
(五)提供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同等的奖学金支持
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众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被录取者,与学术型研究生同等待遇,学校提供一等奖学金(包括免学费和提供生活补贴。)
(六)设立以专业学位发展为对象的教育研究机构
学校设立专门研究机构,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十、校外实践基地情况
本专业建有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校外实践基地名称: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硕士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负责人: 王 杰
校外实践基地联系电话:13560206633
校外实践基地协议书附件:
十一、校外导师情况
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由经过学校认定的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内导师与来自实践单位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担任研究生的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校外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
校外导师情况表:
序号
|
校外导师姓名
|
所在学科领域
|
职 称
|
职 务
|
备注
|
1
|
吴惟粤
|
中学语文教育
|
特级教师
|
省教研室主任
|
|
2
|
王土荣
|
中学语文教育
|
特级教师
|
省教研室教研员
|
|
3
|
陈庆雯
|
中学语文教育
|
特级教师
|
广铁一中校长
|
|
4
|
林淑媛
|
中学语文教育
|
高级教师
|
市教研室理论科长
|
|
5
|
谭健文
|
中学语文教育
|
高级教师
|
市教研室中语科长
|
|
6
|
黄淑华
|
中学语文教育
|
高级教师
|
番禺区教研室副主任
|
|
7
|
陈承发
|
中学语文教育
|
高级教师
|
番禺区教研室教研员
|
|
8
|
杨晓余
|
中学语文教育
|
副研究员
|
南沙区教育局副局长
|
|
十二、必读和选读书目(仅要求本学科领域的参考书目,不少于20本)
1.《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2.《论语文教学》,吕叔湘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
3.《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张志公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
4.《价值评判与文本细读》,李卫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5.《论语文教育》,黎锦熙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6.《论语文教育》,朱自清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
7.《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张隆华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
8.《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著,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9.《20世纪前期语文教育论著选》,李杏保等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
10.《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陈必祥编著,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11.《语文教改的第三次浪潮》,王尚文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0年
12.《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王丽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
13.《 朱子语类》,朱熹著,中华书局,1986年
14.《语文的阐释》,申小龙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15.《 读解学引论》,蒋成瑀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16.《语文课读解学》,蒋成瑀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 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
18.《文学理论研究导引》,汪正龙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导引》,许结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0.《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刘俊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1.《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邱运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教育硕士)
专业类别
|
教育硕士
|
专业领域
|
学科教学(语文)
|
所在学院
(研究所)
|
人文学院
|
||||||||||||
序号
|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中、英文)
|
学
时
|
开课学期
|
学分
|
开课单位及
任课教师
|
考试
|
考查
|
备注
|
|||||||
1
|
2
|
3
|
4
|
||||||||||||||
1
|
教育素质板块
|
0451002101
|
政治理论
Theory of Politics
|
32
|
√
|
|
|
|
2
|
社科部等
|
√
|
|
|
||||
0451002102
|
英语
English
|
32
|
√
|
|
|
|
2
|
外语学院
|
√
|
|
|||||||
0451002103
|
教师礼仪与沟通艺术
Teacher’s Etiquette and Communication Arts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等
|
|
√
|
|||||||
0451002104
|
人文教育与艺术鉴赏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Art Appreciation
|
32
|
|
√
|
|
|
2
|
人文学院等
|
|
√
|
|||||||
2
|
教育能力板块
|
0451002105
|
教育理念与教育发展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
||||
0451002106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Juvenil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
0451002107
|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
0451002108
|
课程与教学论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
0451002109
|
现代教育技术专题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pics
|
32
|
√
|
|
|
|
2
|
教育学院
|
|
√
|
|||||||
4201032201
|
语文教学论
Theory of Philology Education
|
32
|
|
√
|
|
|
2
|
人文学院
|
|
√
|
|||||||
4201032202
|
语用学与语文教育
Pragmatics and Philology Education
|
32
|
|
√
|
|
|
2
|
人文学院
|
|
√
|
|||||||
4201032203
|
唐宋词研究
Studies of Tang and Song Ci
|
32
|
|
√
|
|
|
2
|
人文学院
|
|
√
|
选修
|
||||||
4201032203
|
唐宋诗研究
Studies of Tang and Song Poems
|
32
|
|
√
|
|
|
2
|
人文学院
|
|
√
|
|||||||
4201032204
|
学术研究理论与方法
Academic Research Theory and Methodology
|
32
|
|
√
|
|
|
2
|
人文学院
|
|
√
|
选修
|
||||||
4201032204
|
明清小说研究
Study on the Novels of Ming-Qing Dinasity
|
32
|
|
√
|
|
|
2
|
人文学院
|
|
√
|
|||||||
4201032205
|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
Special subject on Mondern Chinese Literature
|
32
|
|
√
|
|
|
2
|
人文学院
|
|
√
|
|
||||||
3
|
教学实践板块
|
4201032206
|
教学设计与实践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
|
|
|
√
|
|
3
|
人文学院
|
|
√
|
|
||||
4201032207
|
班级管理实践
Class Management Practices
|
|
|
|
√
|
|
2
|
人文学院
|
|
√
|
|||||||
4201032208
|
社会调查
Social Survey
|
|
|
|
√
|
|
2
|
人文学院
|
|
√
|
|||||||
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
|
|
|
√
|
|
1
|
人文学院
|
|
√
|
|
|||||||
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
中国古代文学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
54
|
√
|
|
|
|
0
|
人文学院
|
√
|
|
|
||||||
现代汉语
Chinese Modern Language
|
36
|
√
|
|
|
|
0
|
人文学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