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导导师介绍

广州大学 /2012-11-18

陈健飞教授(博导)
 陈健飞,男,1955年5月生,籍贯福建。理学博士,教授,博导,为自然地理学和土地资源学学科带头人。2000年7月在福建师大获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在北京师大获理学硕士学位,1982年1月在福建师大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1992年和2001-2002年先后留学比利时和美国。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暨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土地资源研究专委会副主任、资源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地理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热带地理》和《生态环境学报》编委等。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研重点项目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主持完成其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SSCI和EI检索多篇),出版专著(译著)3部,参编教材(译著)4部。获省科技三等奖1项(排名1)、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排名1和2)、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4),多篇论文获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曾主讲《现代自然地理》(省级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土壤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市级精品课程)等课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和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2005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 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广州大学教学名师。

         千怀遂教授(博导)
   千怀遂,男,汉族,1956年7月出生,河南省武陟县人。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同年获硕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数学模型委员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气象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资源科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资源遥感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先后为本、专科生主讲专业基础课1门和选修课1门, 为研究生开设6门新课。曾主持或参加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1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4项),发表学术论文43篇,出版著作10部,获科研奖励27项(其中省部级8项)。

     钱乐祥教授(博导)
   钱乐祥,男,1963年11月生,籍贯四川。现任广州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地理信息科学系教授,河南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生导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退化、景观生态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1997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在河南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在西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主持或合作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在《地理学报》、《生态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与教材4部,多篇论文获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主讲《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与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遥感数字影像处理与地理特征提取》、《空间分析方法》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

   林媚珍教授(硕导)、书记
   林媚珍,1963年生,教授,硕导,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委会委员、全国生物地理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为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之千重点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植被生态、环境生态和旅游生态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已在《地理研究》、《植物生态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其中有9篇论文分别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广州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以及校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九.五”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以及市校级科研项目10多项。主讲《世界自然地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植物地理学》、《导游业务与技巧》、《物业管理概论》等课程,教学效果优秀,曾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两次。1994年被广东省高教厅评为“南粤教坛新秀”,1994年和1997年两次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党员,1999年被广州市政府评为“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曾9次获得校“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潘安定教授(硕导)、副院长
     潘安定,男,1953年6月生,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广东省地质学会理事,广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环境演变与对策、第四纪地质、孢粉分析、气象学与气候学和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讲授《自然地理学》、《孢粉学概论》、《经济数学》、《气象学与气候学》、《科技论文写作》、《Windows教程》、《综合自然地理学》等本专科课程,以及《自然地理学原理》、《野外工作方法》、《数学建模》等硕士生课程。 1988年以来主持及主研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柴达木盆地第四纪高分辨率孢粉分析及定量古环境重建》《台风登陆产生的灾害链及减灾模式研究—以广东沿海为例》等5项,主持和主研参加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东地区第四纪环境变迁与植物演化》等2项,担任全国初中《地理》教材(广东版)主编。已发表学术论著、教材70余篇(部)。曾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授予“突出贡献的中国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1997、2004年广州市优秀教师,2003、2007年获得广州大学优秀教学一等奖。
 
 

                    吕拉昌教授(硕导) 
      吕拉昌,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政协委员,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省级优秀教师,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域开发与研究》等多种杂志编委,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曾多次赴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创新与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已在《地理科学》、《Chinese Geography Science》、《经济地理》等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83篇,20多篇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和国内著名杂志转载,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区域整合与发展》等三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研美国国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还主持完成广东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10多项。5项研究成果获省、市级奖励。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经济背景下中国特大城市二元空间结构模式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球化与新经济背景下大都市城市重构的研究”,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新经济与广州城市空间发展研究”,主持广州市规划局项目“提高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战略研究”,主持“未来之窗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主持完成多项教学研究项目,其中,面向21世纪的课程建设-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广州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效果优秀,获广州大学首届十佳教师提名奖。
 

相关话题/地理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