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科导师简介(46)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15

参与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担任中医本科七年制及港台班主讲教师10余年,多次获教学观模一等奖,并被评为教学好老师。目前主要从事鼻-鼻窦疾病研究,开展过敏性鼻炎中医特色疗法。现担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第二届亚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耳鼻咽喉科医师学会委员及世界中医联合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等职位。已发表论文数篇,并培养研究生十余名。

 

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推拿学学科简介

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是博士和硕士授予点,也是针灸推拿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组成部分。该学科由针灸科、传统疗法中心、973项目办公室、针灸效应规律及机制重点研究室、针灸电生理实验室、腹针研究所、针灸教研室等组成。其中针灸科包括大院针灸病房,大院、二沙、大学城、芳村和珠海分院针灸门诊;传统疗法中心包括大院、二沙、大学城、芳村和珠海分院传统中心。该学科创立于1933年,是广东省最早的科室,现为国家针灸重点专科及广东省重点专科。

该学科技术力量雄厚,是广东省针灸学会及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国家重点针灸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现有教授、主任医师19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4人,主治医师、讲师26人,住院医师25人,主任护师1人。其中特聘院士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省政府授予“名中医”称号者4名、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2人、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1人;医学博士17人,医学硕士48人;全国继承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10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2人。

该学科主要从事针灸效应规律及机制研究,根据研究团队不同设有脑病、抑郁相关病症、头颈肩背痛、腰腿痛、风湿骨关节病、肥胖内分泌、胃肠病、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生殖泌尿等10个研究方向。年均门诊量超过45万人次,临床诊治的疾病涵盖内、外、妇、儿、骨科、急症、五官、皮肤各科达100多种疾病,病人遍及全国以及美国、英国、法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世界各地。学科内各科室以“传承经典薪火,汇集全国特色,优化创新,防治并重”为指导原则,汇聚中西医学精华,突出针灸中医特色。

目前该学科主要承担第二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针灸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班《针灸临床特色疗法》和《中医传统特色疗法》课程的教学任务,针灸等特色疗法的全国推广,以及针灸专业本科、硕士生、博士生、国外针灸进修生、港澳台相关专业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针灸教研室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教研室”,有校级 “优秀教师”5人,“新南方优秀教师”2名,“南粤优秀教师”1名。教学绩效评价排在第二临床医学院前列,已承担省部级教学课题4项、校级课题8项,出版发行《针灸治疗学》、《推拿学》、《针灸临床特色疗法》等教材,《实用电针疗法》、《颈椎病经络功法》、《陈氏针法》等多媒体教学DVD,。

在科研方面该学科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的生物学机制及针刺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针灸诊疗方案和评价研究”重点项目“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优化方案的临床研究”等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AMP-CREB-BDNF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在针刺干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作用研究”、“面口部穴位对胃感觉的调控作用及其神经通路研究”、“ 针刺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保护及突触可塑性促进作用的研究”等11项;国际合作项目“针灸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研究”等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面口合谷收”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优化方案研究”,以及“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规范化研究”、“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梗塞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针刺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研究”等省部级课题28项,厅局级课题26项,研究经费超过3000万元;获各级奖项11项。其中“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规范化研究”获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研究”等2项研究分别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著作奖,“针刺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保护及突触可塑性促进作用的研究”分别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针刺调节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发生机理的研究”等7项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奖和科技进步奖。“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症、精神压抑”、“天灸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 “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等技术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学科制订了国家标准“腹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牵头颈椎病颈痛国家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方案制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针灸专著46本;在国内外医学刊物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SCI论文20篇,EI收录论文28篇。

目前已培养博士23人、硕士研究生181名,在读研究生145名。


博士生导师简介(针灸推拿学)

符文彬主任医师、教授

符文彬, 男, 1963年生,海南临高县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重点针灸专科学科带头人和协作组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中医院大针灸科主任,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腹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脑病学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香港针灸学会顾问,荷兰中医针灸协会(NVCA)永久名誉教授。兼任《中国老年学杂志》副主编,《中国针灸》、《中华针灸杂志(电子)》和《中医脑病杂志》编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和《推拿学》副主编,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学术顾问,海南省中医院特聘首席专家,中山市中医院客座教授,惠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顾问,广东省和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广东省和中山市、清远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6名。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