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1-30

 

中医内科学100506
01心血管内科:
我科于2005年成为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07年获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该科成立于1994年,是本院成立最早的内科病房,于2003年7月被广东省中医局批准为省级重点中医心血管病专科建设单位。2004年心血管专科作为内科二级学科独立成科。现有病床41张,内设有心脏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拥有现代化的有线无线混合联网中心心电监护系统、心脏除颤仪、呼吸机等先进的抢救设备,以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心脏彩色超声多谱勒、活动平板仪等检查设备;本专科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
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我们力求突出中医药治病求本和标本兼治的特色,认为心血管疾病病因多与情绪、饮食、肥胖、生活环境及年龄等密切相关。根据心血管病患者正气已虚,肝气易郁,血脉易滞,痰浊易生的特点,创立补虚、开郁、通脉、化痰的治疗原则,用调理阴阳,整体论治,明辨标本,权衡缓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危重病人,救命为先,中西医结合,采用三步治疗法,即第一步,西医抢救为主,中医治疗为辅,首先考虑保全生命为第一要务。第二步,病情稳定,中西医并重,提高治愈好转率。第三步,病情处于恢复阶段,则中医药治疗为主,发挥中医整体调理、治病求本的优势,促进患者康复,防止复发。经多年临床实践,收效显著。创制的复方芪麻胶囊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加味参附颗粒治疗心衰,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
研究方向: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动脉硬化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招收研究生情况:已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3人。
导师组成员:
博士生导师王清海
硕士生导师:李爱华、黄琳
王清海主任医师
王清海,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1983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198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兼大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重点中医心血管专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王清海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主攻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年专家门诊量6000余人次,创制中药复方制剂5种(其中治疗高血压病中药制剂4种),承担省部和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2项,获省部级等科技进步奖四项,举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高血压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学习班>2项,发表相关科研论文10篇,副主编《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治疗学》一部, 在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李爱华主任医师
李爱华,女,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擅长中西结合诊治内科疾病,专长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运用中医药治疗内科疑难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与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并获国际学术交流和优秀论文奖。主编与参编《实用内科诊疗常规》、《古今临证秘诀》、《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治疗学》等医学著作5部,主持与参与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5项,获教育项目2项。1998年《中药血压健胶囊治疗高血压临床及实验研究》获省科委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之一》。2004年《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与中医辩证论治相关关系的临床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琳主任医师
黄琳,女,籍贯湖北,1962年4月。现任广东省中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工作二十余年,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为我院省级重点心血管病专科建设单位的主要成员。主持省级课题1项,主要参加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在全国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等,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02消化科内科:
消化内科于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研究方向是胃肠道疾病和肝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疗及预防。主攻上消化道胃病的研究。
本学科主要培养临床型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行之有效地辨证施治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培养学生清晰、正确的临床思路,锻炼临床操作技能,强调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未来临床需求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我院消化内科具有鲜明的中医医疗特色,有广东省名老中医邱健行教授亲自临证诊治,传承学术,并与西医先进的诊疗技术接轨,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对胃、肠、肝、胆、胰脏疾病有较高的诊疗水平。具体特色如下:
我科主持的厅局级课题有“健胃舒颗粒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肝郁证)临床与实验研究”,“不同针刺强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胃电影响临床研究”,“便携式智能灌肠器的研制及临床验证研究”,“抑阳清幽方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研制的“便携式智能灌肠器”获国家级专利。
我科自行研制专科用药 “健胃舒颗粒”获省药监局医院制剂注册批文,用于治疗脾虚肝郁偏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清肝宝胶囊”治疗乙肝,深受患者欢迎。
研究生主要学习专业课程有:政治、英语、DME、卫生统计学、中医临床基础、临床诊断学、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必读书为:《内科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消化病现代治疗》、《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脾胃论》。
招收研究生情况:我科自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0人,其中2005年招收5人(在职研究生2人),2006年招收4人,2007年招收1人。
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杨思华、戈焰、饶梅冰。
杨思华主任医师
杨思华,女,籍贯广东,1957年出生。1980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脾胃病、肝胆疾病的诊疗,对滋补脾阴法在临床应用颇有心得,亦擅于腹部、心脏、妇科超声诊断,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有独到之处.主持与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
戈焰主任医师
戈焰,女,42岁,籍贯上海,1963年10月生,消化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临床22年。主攻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消化性溃疡的辨证施治,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在逆转萎缩病灶,消除肠上皮化生以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经验。擅长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期辨证施治中药及其与西药、胃镜介入治疗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内科止血成功率,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及病情复发。注重对因治疗,治病求本。主张“通下、疏肝、健脾”治疗胃肠病。
负责主持省厅、局级资助课题三项。其中,自主研发的“健胃舒颗粒”,于2003年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的首批医院制剂注册批号,该颗粒制剂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肝郁偏寒型患者疗效显著。
研制的“便携式智能灌肠器”,获国家级专利,专利号ZL01255886.9。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3人。
饶梅冰主任医师
饶梅冰 女 主优秀任诊治医师 副上海教授 专家医学中国学士 从事尤其介入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高尚二十余年,精通国内外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擅长以优秀yi以以中西医结合法治疗重点各种内科相同疾病及本专业复杂疑难杂症,青年专攻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慢性副主任胃炎、急自然慢性肠炎及胃肠功能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胃肠道癌前变化等硕士的诊断年青及治疗,中心专长于电子胃肠镜的检查及诊断,硕士并理论擅长于胃肠镜镜下止血、消化道息肉切除、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等多项内镜下疾病治疗技术。同时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临床教学。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并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多项。
03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2005年被广州中医药大学授予神经学科硕士点。
神经内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服务真诚的医疗队伍。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拥有研究生学历者3人。6人担任省级专业委员会委员以上职务。形成了一支素质高、临床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神经内科配备有各种先进的诊疗监护设备,如:脑功能监护仪、经颅多谱勒监护仪、脑电图、脑电地型图、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机、呼吸机、降温机等,能满足中风病及神经系统各种急危重症抢救的需要。
神经内科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系统疾病优势,以中风病、老年痴呆、头痛、失眠、心理疾病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目前承当各级科研课题6项,已研制出治疗中风病系列制剂,治疗痴呆症的脑灵颗粒,治疗失眠的健脑安神颗粒,治疗抑郁症的健脑解郁颗粒,治疗头痛的柴葛止痛颗粒等多种中药制剂,其中脑灵颗粒剂、健脑安神颗粒已获得广东省药监局生产使用批文,临床疗效显著。
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9人。
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凌方明、高敏
凌方明主任医师
凌方明,男、籍贯广东、1957年出生,主任中医师、教授、神经科(脑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二科(神经内科)主任、广东省中医中风病重点专科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凌方明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对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院神经内科学术带头人,以中风病(脑血管疾病)、头痛、失眠、心理疾病及痴呆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为主攻方向。根据上述脑病的特点,确立了“以提高中医中药治疗脑病临床疗效为核心,遵循中医药理论,积极吸收和利用现代医学治疗脑病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深入开展脑病的防治研究”的发展目标。
高敏主任医师
高敏,女,江苏人,19684月生,博士,现任广东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等。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疑难病的诊治和心理疾病的咨询和治疗。主持“防治多发性硬化的创新中药——地黄合剂的临床前开发研究” 2004年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的资助;参加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调肝治法调控心理应激NIM网络的作用研究”,2005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化研究-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神经免疫学》,参编《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中医临床心理学》。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04内分泌科: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专业科室,具备对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教学和科研的条件,2005年获准授予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本科室以中西医结合诊疗为主,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甲状腺疾病、肥胖症、高尿酸血症(痛风)、营养不良症、骨质疏松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进行临床研究;目前主要的临床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期目标向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基础研究方向发展;导师组成员有汪河、吕雄、邱联群(刘乡、周晖、莫伟、曹明满);本学科点拥有独立病区(包括42张病床,设有抢救室,并配备了心电监护等一套完整的抢救设备,配备有动态血糖监测仪,胰岛素泵,肌电图等专业诊疗仪器)。现有医护专业技术人员20人,其中副高以上高级技术人员5人,初中级技术人员15名,具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出师证书1人,硕士学位5人,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消渴)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委和常委各一人;技术人员结构相对合理,医护分工合作,已建立起较为规范的内分泌代谢专科管理模式,能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可同时开展数十例病例的胰岛素泵治疗,动态血糖监测,所有糖尿病治疗制剂的运用)对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代谢综合征等相关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进行诊治和抢救;设有门诊专科诊室,有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二个医院重点专病建设扶持点,能结合中医药特色发挥临床诊治优势,并已制备二种(舒正颗粒和三芪丹颗粒)专科制剂(已获得省药监局批准文号)用于临床治疗血脂异常及糖尿病;每年专科门诊病人达上万人次,收治专科病人500人次以上,具备充足的临床诊治、教学和科研病例,目前承担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三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一项,每年发表医学论文3-5篇;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为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内分泌学,现有在读全职硕士研究生7人,兼职硕士研究生2人,计划每年可招全职在读硕士研究生2~3人。
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汪何、吕雄、邱联群
汪何主任医师
汪何、男、籍贯湖北、19575月出生。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能熟练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内科各种疑难病证,对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他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参加编写《中医临床心理学》一书,任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三芪丹颗粒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及作用机理的临床研究”,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温阳祛湿通络法对DPN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影响”。已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曾于2001年参加在墨尔本举办的国际中医药学术会议病大会交流论文。
吕雄主任医师
吕雄,性别:男,籍贯:广州,出生年月:1961、06,现任职务: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职称: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专业导师,擅长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以及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临床治疗;目前是中华全国中医瘀血病证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学会药膳委员会委员等;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获得国家颁发的出师证书);先后发表医学论文近三十篇,主编《从生活中防治糖尿病》、《从生活中防治胃肠病》、《从生活中防治心脏病》、《从生活中防治小儿病》、《医生教你看检验单》,副主编《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治疗学》等医学著作十五部;主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强省科研课题一项。
邱联群副主任医师
邱联群,男,湖南省益阳人,1964年9月生。1991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获副主任中医师职称,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主攻风湿免疫专业,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痛风、老年性关节病等,中医辨证有独特的见解和论述,中药处方疗效显著。并成立了痛风专科,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特色疗法,提高了疗效,专科水平已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担任硕士生导师,现培养风湿免疫专业的研究生两名,认真完成临床教学工作,并承担教学秘书工作。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了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5项,获省科技厅及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任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组织并参加学术会议。
05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2005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院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专科之一,我科随着医院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十余年来,我们致力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又与西医学术发展前缘接轨,吸取西医之所长,显示中西医结合优势,对呼吸系统疾病建立了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开设了咳喘专科,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治疗咳喘疾病,如中药内服外敷,离子导入、雾化吸入、中药穴位注射、中药穴位敷贴及拔罐疗法等,研发了科内制剂辛麻颗粒及咳喘宁膏,标本同治,既治疗患者症状,又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减少了咳喘病再发的几率,加强及巩固疗效。利用BiPAP呼吸机治疗膈肌疲劳,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我科拥有纤维支气管镜、多功能呼吸机、肺功能仪,能开展肺功能检查、纤支镜检查及治疗、肺泡灌洗、肺组织活检等常规及高技术诊治项目;重病监护病房配备有心电图、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多功能呼吸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等,能及时、有效地抢救危重病人,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我科承担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课题及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
招收研究生情况:已招收4个研究生
导师组成员:李慧、王同汉、赵丽芸、任建华
陈宁主任医师
陈宁,女,湖南长沙人,1962年11月生,1986年7月毕业于湖南医学院,1996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中西医双学士,现任呼吸科兼ICU主任,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呼吸内科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南部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虚证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擅长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诊断及治疗及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内科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加厅局级科研课题5个,2005年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已招收硕士研究生4个。
李慧主任医师
李慧,女,籍贯广东兴宁,1969年2月出生,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呼吸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李老师长期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曾于广州呼吸病研究所进修呼吸内科、呼吸重症监护、肺功能检查及支纤镜的检查治疗技术,并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危重症医学。致力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业务上追求精益求精,治学严谨,掌握本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和进展,善于应用中医疗法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救治危急重症。主持和参与厅局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3人。
06肾内科:
肾内科专业于2007年获准授予权。肾内科是我院成立较早的专科之一,专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及痛风性肾病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对肾内科各种疾病建立了系统规范的中西医2套诊疗方案。本科拥有设备先进的血液透析机及床边透析机,开展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多年,对急性肾衰、尿毒症、各种中毒、顽固心衰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抢救成功率高,特别对长期透析病人我们采用透析结合中药治疗,达到了增加透析效果,减少透析次数,减轻患者医疗费用的目的。我科近几年承担省部级及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多项,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我科人才梯队合理,技术精湛,临床、教学经验丰富,有培养研究生的适宜环境。
。研究方向为:1、主攻慢性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2、主攻透析结合中药治疗终末期肾病。
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李桂明
李桂明主任医师
李桂明,男,广东揭西人,196510月出生,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门诊部办公室主任,主任中医师,肾内科导师;曾师从广东省名中医蔡妙珊主任中医师,为广东省优秀中医人才入选者,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特别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糖尿病肾病尤有研究,疗效显著;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带教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共100多名,曾任研究生第二、第三导师,主持厅局级科研课题2项,参加各级课题10多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委。
中医外科学100507
01皮肤病与免疫
我院皮肤科于2006年获准授予硕士点学科专业。学科以皮肤病与免疫以及变态反应疾病为主攻方向,分设痤疮专科、白癜风专科、性病专科、变态反应性疾病与癣病专科,探讨免疫调节法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作用机制,拟在各研究领域达同类先进或领先水平。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皮肤科疾病,突出中医特色,以治疗皮肤科变态反应性疾病、病毒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牛皮癣、性病见长。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方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湿疹、异位性皮炎、血管炎等疾病;在色素性皮肤病方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痤疮、湿疹等。
科研成果 总结开发了经验方“痤疮搽剂”、“白癜风搽剂”、“参柏洗剂”等。
诊治特色 主要特色是保持和发展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继承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与现代临床的医、教、研相结合,促进中医皮肤科理论发展和临床水平提高:(1)“中药熏洗治疗”:治疗面部痤疮。(2.针刺配合中药涂擦治疗白癜风、斑秃。(3.中药熏洗治疗湿疹、癣病。(4.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皮炎。学术带头人:朱铭华副教授有丰富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病毒性皮肤病、湿疹、牛皮癣的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科皮肤科变态反应性疾病、病毒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牛皮癣、性病等。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等病证方面颇有造诣。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 中医皮肤科学、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临床医技、DME、免疫学、医学统计学、中医文献学等。
招收研究生情况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人。
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朱铭华、周亦农
朱铭华副主任医师
朱铭华,女,1962年生,籍贯:江苏,硕士,副主任中医师.目前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皮肤科工作,长期从事皮肤科的专家门诊工作。
临床擅长研究与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等,对皮肤科的疑难病症如牛皮癣、湿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治疗特色进行了多年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皮肤病与免疫。完成了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系统性红的辨证分型与血清可融性黏附分子水平间关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目前的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清热养阴法调节单纯疱疹复发周期及机理的的研究”进展顺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周亦农主任医师
周亦农,男,19613月出生,籍贯浙江东阳,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皮肤性病的科研与临床工作,广纳各家学说,理论基础扎实,掌握皮肤病专业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在运用中医药治疗皮肤性病方面积累了丰富地临床经验,专长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急慢性湿疹、痤疮、真菌病、脱发、过敏性皮肤病及梅毒、淋病、非淋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等皮肤性病。研制了“尿炎康颗粒”、“痤疮净”、“白癜风搽剂”等专科制剂,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精方妙药与美容》等多部专著,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
02乳腺外科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外科学乳腺病专业于20075月经广州中医药大学批准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授予权,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并于20087月开始招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乳腺良恶性疾病,以危害妇女健康的头号杀手"乳腺癌"为主攻方向。研究以传统中医外治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突破口,拓展传统中医外治法在乳腺病的应用;注重乳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和患肢功能康复锻炼也是我科与众不同的一个特色品牌;近期研究方向是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与相关基因表达关系。
本专业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一人,并与湖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科、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主任郑维留美博士后达成共同培养研究生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致力培养既能熟练掌握中西临床技能又能操作相关前沿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高层次研究生。导师组成员为科主任郭智涛副教授,郑维副教授、芝加哥大学博士后,专业秘书李雪珍医师、硕士。
本专业临床带教经验丰富,并有一定科研实力,先后主持“术前中药区域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等国家局、省局课题4项,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主编«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病»专著一本,参编叁本等。郭智涛副教授并组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乳腺癌病友会:广东省粉红丝带女性健康俱乐部及粉红丝带合唱团、义工小组、专业咨询网站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除学校规定必修课外,主要以中西医结合乳腺病课题为主,其中包括肿瘤分子生物学、病理学、乳腺肿瘤学等,在学期间将有半年时间前往湖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学习并完成相关课题实验研究内容。
郭智涛副主任医师
郭智涛,男,广东省韶关市人,19689月出生,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乳腺科主任,国际狮子会广东医学慈善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广州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医外科学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医外科学乳腺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乳腺科工作16年。熟习肿瘤外科基本功,对乳腺病的病理、诊断、手术、放、化疗、内分泌等各种治疗手段能熟炼掌握运用;熟悉本专业动态、具备解决本专业危急疑难重症的能力。率先在省内开展乳腺癌介入治疗、电化学治疗、规范的乳腺癌根冶术、保乳术、术前新辅助化疗、新内分泌治疗、乳腺导管镜检查、乳腺癌标本规范取材等。主持“术前中药区域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等国家局、省局课题4项,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编«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病»专著一本,参编3本。
中医骨伤科学100508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伤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于2005年获准授予权,并于同年首批招收了3名硕士生,主攻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研究”(基础和临床两方面),现有3名硕士生导师。本学科拥有广东省中医骨关节病重点专科和院级骨质疏松重点专病,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防治研究,1997年在国内率先从系统角度全面总结了相关疾病,出版专著《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诊治》(许学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9月第1版);专科对研制的专科制剂之一补肾活血胶囊进行了深入的机理研究,其中“补肾活血胶囊影响兔膝关节退行性疾病骨内压变化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实验研究”项目获得1999年度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学科带头人许学猛主任医师、教授、名中医的带领下,专科团队通过不断的总结、完善,创立了“骨筋肉并重特色诊疗”的专科学术思想:核心内容为诊断方面强调在常规关注骨骼、关节病变的同时重视对病旁以及周边筋肉组织病变的评估,综合后加之判断疾病的病情;在治疗方面同步、同等重要开展骨骼(关节)、筋肉组织的防治,在具体实施治疗时根据辨证分型用药,这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而且也突出了辨证施治的中医中药特色。其中“骨筋肉并重特色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荣获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专科还就此成果设立了成果推广运用项目分别获得2006年广东省科技厅和广州市科技局成果推广项目资助,共获20万科研经费。同时于2007年申报了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骨筋肉并重特色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应用”(已获批),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办。2005年所在科室被授予“广东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许学猛、吕朝晖
许学猛主任医师
许学猛,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主任、名中医、主任医师、全国第二批骨伤名医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骨关节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主攻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骨关节病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医药防治退行性骨关节病研究方面造诣较深;创立了“骨筋肉并重特色诊疗”的专科学术思想,主持研究“骨筋肉并重特色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项目荣获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主持研究“补肾活血胶囊影响兔膝关节退行性疾病骨内压变化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实验研究”项目分别获1999年度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度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诊治》和系列名医丛书《中医骨伤论治》专著二部,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已招生硕士研究生3名。
吕朝晖主任医师
吕朝晖,男,湖北荆门人,19685月出生,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骨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对中西医结合诊疗骨科和神经外科疾病有较深的学术造诣,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在骨关节损伤方面,主张以中医治疗为主,结合现代医学加以诊治,同时配合辩证施治内外用药,并提倡合理的功能锻炼;在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方面,强调整体治疗和预防治疗并重的观念;在脊柱相关性疾病方面,提出了免疫调节治疗的假说和中药免疫治疗理论,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中药全身和局部免疫调节的治疗;在神经外科方面,倡导以微创手段干预为主,早期结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重视机体康复的全病程性和全身性。目前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省中医局科研课题4项,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1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中医妇科学100509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妇科为院级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学专业于2003年获准授予硕士点学科专业。学科以补月经病和不孕症为主攻方向,分设调经种子、更年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器官炎症与子宫肌瘤专科探讨该治法治疗妇科疾病的作用机制,拟在以下研究领域达同类先进或领先水平。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突出中医特色,以治疗妇科内分泌疾病、不孕症、妇科良性肿瘤、妇科炎症、宫颈病变见长。在内分泌方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先兆流产等疾病;在不孕症方面,采取中西医结合促排卵、腹腔镜手术配合中药治疗女性排卵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免疫性不孕等不孕症
本学科科研成果:首创止痛带,总结开发了经验方“慢盆颗粒”、“疏肝调经丸”、“复方熟地胶囊Ⅰ、Ⅱ号”、“阴洁爽洗剂”、“妇宁袋泡剂”、“妇科灌肠剂”等,并获得广东省药监局批文。
临床诊治经验与特色:
本学科的主要特色是保持和发展中医学的优势,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结合现代疑难重证分设专,医、教、研相结合,促进中医妇科学理论发展和临床水平提高(1.“止痛带”、中药外敷、穴位艾灸、针刺多种方法治疗痛经(2.针刺、艾灸、耳针促排卵,治疗月经病及不孕症(3.中药保留灌肠、外敷、口服等过多种方法治疗盆腔炎(4.中药+微创手术,中药保守治疗等多种方法治疗异位妊娠此外,学术带头人,谢波教授有丰富治疗不孕不育、防治流产的经验,对男女不孕、孕前治疗,孕后安胎均可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内分泌疾病、不孕症、妊娠病、产后病、妇科炎症、妇科肿瘤、妇科杂病等疑难病症。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排卵障碍性不孕症、青春期、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病证方面颇有造诣。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中医妇科学、中医临床基础、临床医技、DME、医学统计学、中医文献学等。
招收研究生情况:历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
导师组成员:
硕士导师:谢波
谢波主任医师
谢波,女,籍贯湖南,出生年月196112月。妇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妇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妇科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致力于妇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不孕症、宫颈疾病等病证方面颇有造诣,在国内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2项,两项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历届招收硕士研究生四名。临床上首创“止痛带”、总结开发了经验方“慢盆颗粒”、“柴芍丸”等,均获得广东省药监局批文。
中医儿科学100510
中医儿科学专业于2005年获准授予硕士点学科专业,是我院最早建立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专科之一,建科十余年来,我们致力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吸取西医之所长,根据小儿疾病特点,对儿科疾病建立了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开设了咳喘专科、脾胃专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儿科常见疾病进行治疗,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进行重点研究。研发了院内制剂小儿清咽颗粒、麻黄颗粒、慢咳宁颗粒、脾胃康颗粒。标本同治,取得较好疗效。
我科承担一项省科技计划项目,多项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
我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团结奋进、富有爱心的医疗队伍,有培养研究生的适宜环境。
研究方向
1、主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治疗、
2、主攻小儿脾胃疾病中西医治疗。
3、主攻小儿反复呼吸感染、小儿多动症中西医治疗。
招收研究生情况:已招收5个研究生
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呼吸组:陈可静、余德钊
消化组:周永霞、林晓洁
陈可静主任医师
姓名:陈可静性别:女籍贯:浙江出生年月:195704 现任职务: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华儿科学会会员专业技术职称:主任中医师中医儿科(呼吸专业)导师;长期负责儿科的临床及教学工作,经常开展临床讲课、病例讨论,具有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擅长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小儿哮喘、肺炎、小儿久咳、久泻、反复呼吸道感染、疳积等疑难杂症有独到疗效。曾担任湖北中医学院本科班中医儿科教学工作,一直从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撰写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在总结以往治疗哮喘的经验的基础上申报广东省中药局课题“儿童哮喘发作期痰气壅阻气道机制的研究”,并获得立项。目前正在临床研究阶段。现招收研究生2名。
余德钊主任医师
余德钊,男,广东饶平县人,1962年4月出生,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淘金门诊部主任,儿科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长于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疳积、泄泻等病症,坚持临床教学工作;每年带教本科、专科、实习生、进修生数十人次;主持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扶元祛痰方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对血铅、锌、钙的影响>>及撰写<<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思路与治法探讨>>等论文多篇;编写论著<<儿科病>>;2007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生。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较高的中医儿科临床疗效;享有较高的声誉。
周永霞主任医师
周永霞,女,江苏张家港市人,196211月生。医学博士,儿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广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科教科副科长。1984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1991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博士学位。
从事儿科临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尤其在小儿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体会。对小儿厌食、疳积、慢性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主持研究《清补并举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在研课题有广东省科技厅课题《广州市外来儿童生长发育、免疫预防状况与影响因素及其调控分析》,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小儿慢咳宁口服液院内制剂开发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
林晓洁主任医师
林晓洁,女,汉族 19649月出生广东省汕头人,主任中医师,全科医师,1987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曾在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工作,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越秀区登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林晓洁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儿科专业临床及研究工作及社区疾病的防治工作,主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轻微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咳喘病的研究,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5项,其中1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专著《儿科病》副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中医五官科学100511
01眼科
本科学专业于2007年获准授予硕士点学科专业。我院眼科承担临床常见眼病多发病的治疗及临床教学、科研。目前已开展项目有:
1.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角膜病、青光眼、白内障及泪道疾病等.
2.开展翼状胬肉、泪道阻塞、斜视、青光眼、白内障等及眼外伤清创缝合及整形等的手术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病、葡萄膜病及黄斑疾病等。
4.中西医结合治疗弱视、验光配镜矫治近视、远视及散光等。
5.开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6.承担中医药管理局有关眼底病、葡萄膜病的中医药课题研究。
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岳丽菁
岳丽菁主任医师
岳丽菁,女,河南洛阳,1963.12出生,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五官科主任(眼、耳鼻喉科),眼科主任医师,广东省防盲治盲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九三医卫委员会委员。专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病、葡萄膜病,曾在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三附属医院眼科工作,历任助教、讲师,2005年被广州中医药大学聘为副教授,参与临床教学科研,主持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视网膜SOD、MDA和NO水平的研究及天花粉蛋白对Th细胞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影响课题研究,曾有论文川芎嗪联合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新中医》、明目地黄丸联合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眼科新进展》、高度近视散光眼散光与角膜散光的相关分析《中华现代眼科》,先天性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的术式选择《广东医学》等。
针灸推拿学100512
针灸推拿学专业于2005年获准授予硕士点学科专业。其中针灸康复科为院级重点科室,现在拥有93张开放病床,3个康复病区,1500平方米的康复训练场地,是广东省内规模较大的康复科室之一。针灸学专业于2005年获准授予硕士点学科专业。本学科以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为重点研究方向,下设中医药传统康复治疗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现代康复治疗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研究;颈肩腰腿痛的康复研究等研究方向。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截瘫、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颈椎病、腰椎间盘病变、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疗效显著。
本学科科研成果:课题《分期针刺规范化治疗中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技厅立项。
临床诊治经验与特色:
在科室的发展上,首先提出康复“四位一体”的概念,即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康复理念。在具体工作中遵循“中西结合、中医为主”的指导方针,即中医康复医学为主,现代康复医学为辅。
临床实践中,我们提出中医康复治疗分为“五步法”:①选择康复医疗服务对象;②实施康复评定;③进行康复辨证;④确定康复医疗原则;⑤运用康复方法。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因疾病和损伤而导致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老年病,慢性病。中医康复评定主要包括功能障碍评定和康复效果评定两个方面。进行康复辨证即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方法辨明康复对象的证候类型,进而指导康复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确定康复医疗的原则应在整体康复观、辨证康复观和功能康复观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可根据康复医疗对象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相应的原则。中医康复医疗的方法名目繁多,主要开展的有:精神保健、运动保健、食养疗法、沐浴、针灸推拿、药物、音乐等方法。
在注重中医康复的前提下,我科室重视现代康复的开展,目前开展的项目有①功能训练:包括身体功能训练、心理和社会功能训练;②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物理因子的应用和治疗性训练、生物反馈、法治法、按摩和牵引、功能性神经肌肉电刺激、水中运动性康复等;③作业治疗;④言语治疗;⑤注射手段;⑥其他康复辅助技术:如步态辅助器、自助具等;⑦康复营养学;⑧文娱、体育治疗;⑨代偿和替代医疗技术;⑩心理和神经心理学治疗。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针灸学、中医内科学、康复医学、临床医技、DME、医学统计学等。
招收研究生情况:历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
导师组成人员:
硕士生导师:刘悦、罗凛、曾红文、范德辉
刘悦主任医师
刘悦,男,40岁,籍贯广东,医学学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刺法灸法分会理事。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10 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意外、中风后遗症、中风先兆、高血压、面瘫、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及颈、腰、腿痛等各种痛症的康复治疗。
罗凛主任医师
罗凛,男, 195810月生,籍贯广东兴宁,1983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中医推拿主任医师,教授,广东省推拿按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主任、《按摩与导引》杂志常务副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脊椎相关性疾病及腰、骶、尾部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主动与被动屈伸对膝关节软骨再生影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参与完成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巴戟天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示范性研究”等。撰写专著《135种常见病的非药物疗法》)。并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临床中,潜心注重手法诊治脊柱相关性疾病、特殊病种的按摩治疗等。
曾红文主任医师
曾红文,女,广东惠州籍,1966.2出生,中医针灸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任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女医师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从事中医针灸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十六年。
对中风的针灸治疗有较深体会,总结了用三步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经验,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善于应用奇穴、火针、温针、刺络、穴位埋线、闪走罐等特种疗法,开展腹针、浮针、针刀等新技术、新疗法。任职多年来,手法轻柔灵巧,取穴准确到位,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独到之处的诊治体系,临床疗效显著。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主持省中医药管理局“针刺强度对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等科研课题,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
范德辉副主任医师
范德辉,男,江西省井冈山市人。1969年5月出生,1993年7月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中西医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擅长用针灸、腹针、浮针、埋线及康复理疗手段治疗多种痛症及神经系统疾病,尤擅采用龙氏正骨整脊及小针刀疗法治疗多种脊椎相关性疾病,如顽固性颈性眩晕、高血压、失眠症、头痛、呃逆、颈性冠心病、胃肠功能紊乱、顽固性颈肩痛、腰腿痛、颈椎病、关节病等,疗效显著。目前正主持和参与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脑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发表论文十余篇,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602
01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内科学肿瘤专业于2006年5月经广州中医药大学批准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授予权,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并于2006年7月开始招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恶性肿瘤,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融入中医针灸和点穴治疗精华,结合西医学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时刻关注肿瘤学最新治疗进展,扶正与祛邪并举,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并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运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注射、放射性粒子植入、介入治疗、内生场热疗、生物治疗等,近期研究方向为运用中医药三印辨证结合中医传统辨证方法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化疗、放疗毒副反应,抗转移与复发,抑制瘤体生长方面的作用。
本专业目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导师组成员为科主任陈高峰副主任医师和孙玉冰主任医师、专业秘书史清华主治医师。本学科点拥有肿瘤专科门诊与病房,并于2006年9月成立肿瘤治疗中心,依托院所领导的大力支持,本学科在发展中不断前进与完善。二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都专业从事肿瘤临床与科研工作20年,专科临床经验丰富,中医特色突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本专业每年负责上百名研究生及实习生带教,均出色完成任务,科研成果蜚然,主持厅级以上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本专业人员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多次参加国内重大肿瘤学术会议。陈高峰主任首创三印辨证治疗恶性肿瘤理论,因其内容新颖性和独创性,而为广州日报、新华网等国内媒体争相报道及转载,而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对于恶性肿瘤诊疗方面,本专业中医诊疗特色突出,技术力量雄厚,诊疗项目及设备齐全,治疗方面主要中医药治疗为主,首创三印辨证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以回阳或清热解毒、破瘀攻下为肿瘤治疗大法,配合现代医学化疗、粒子植入、介入治疗、内生场热疗、射频消融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同时融入中医特色针灸、点穴、药膏外敷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疗效。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除学校规定必修课以外,主要以中西医结合肿瘤学课题为主,其中包括肿瘤分子生物学、生理病理学、肿瘤治疗学、中医肿瘤学等。
本专业自去年7月招收研究生以来,共招生在读研究生6人,其中全日制学生5人。
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陈高峰、孙玉冰
陈高峰副主任医师
陈高峰 男,江西省临川市人,1966年11月出生,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常务副主任,肿瘤科主任,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医内科学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工作20年,专业从事各种肿瘤化疗、氩氦冷消融疗法、粒子植入、热疗、经皮化学消融疗法、中药、免疫等治疗,尤其对肺癌、胃癌、肝癌、乳癌、大肠癌、淋巴瘤疗效显著。根据晚期肿瘤病人均为寒热夹杂、虚实交错的特点,提出三印辨证,以回阳或清热解毒、破瘀攻下为肿瘤治疗大法。其在国家级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招收硕士研究生4名,其三印辨证治疗恶性肿瘤理论被新华网、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及转载,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孙玉冰副主任医师
孙玉冰,女,1966年12月出生,籍贯湖南长沙,中共党员,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出身于中医世家,1989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急重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风格,运用中医药扶正与祛邪并举,整体治疗于局部治疗并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肿瘤,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抑制瘤体生长或消除肿块,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具有其重要意义。承担了广东省中医管理局课题“癌痛宁膏外敷抗癌痛作用的临床研究”,参加了“国家中医管理局课题肝复方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该课题获国家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参加编著《中风康复研究》、《中医养生大全》、《洞天奥旨•点校》、《中医新方妙术》。发表论文10余篇。
02牙周病或口腔黏膜病研究
口腔内科是我院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专科之一,我科随着医院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十余年来,我们致力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又与西医学术发展前缘接轨,吸取西医之所长,显示中西医结合优势,对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病建立了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结合治疗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病,如中药内服、含漱、散剂喷入、西药内服、含漱、穴位注射等,研发了科内制剂“口疡消”,标本同治,既治疗患者症状,又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减少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复几率,加强及巩固疗效。
我科承担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课题及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
我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团结奋进、富有爱心的医疗队伍,有培养研究生的适宜环境。
口腔内科专业于2007年获准授予权。
研究方向1、主攻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善长于龋病的充填治疗和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诊断和根管治疗,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成功开展了残根、残冠的保存修复;无痛牙髓治疗。
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温映萍
温映萍主任医师
温映萍,女,广东韶关人,1966年4月生,1990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口腔内科硕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广东省分会会员、中华医学微量元素学会会员和中华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会员,从事口腔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7年,擅长龋病的充填治疗和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诊断和根管治疗,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如后牙副根管、弯曲根管、狭窄根管的预备充填;成功开展了残根、残冠的保存修复;无痛牙髓治疗;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等先进诊治技术,对成人牙周炎和口腔粘膜病的病因和治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加厅局级科研课题三项,获“2005年度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200507-2020/E-9)。
中药学1008
本学科专业于2004年获准授予硕士点学科专业,是中药学一级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剂型改革基地”,拥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中医药研究开发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中药分析实验室”及“SPF级动物实验室”。以涂瑶生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拥有刘法锦、崔景朝、程学仁、孙冬梅、陈玉兴等多位知名教授,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以及三十多位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学位的青年骨干,共同组成了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十多年来,以“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与应用开发”为主攻研究方向,在本研究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获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凭借已在国内外学术界、省内外企业界建立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协作网络优势,在中药新药研发、中药复方制剂的剂型现代化、中药复方药理学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显著研究特色,其中“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与应用开发”、“中药复方制剂的剂型现代化和质量标准化”、“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 、“中药新药与新产品开发”等四个研究方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本学科拥有2100多平方米的实验场地和HP-1100高效液相色谱、Agilent3DCE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全套CAMAG薄层色谱扫描仪、Agilent6890-5973N气相-质谱联用仪、SanyoCO2培养箱等40多台(套)约800多万元的科研设备,及400多平方米的SPF级动物室,具备完善的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实验设备和条件。1993年以来,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和课题90多项,获得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各1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课题5项,省重点攻关课题5项,省百项重点工程1项,省卫生厅“五个一”工程课题3项,省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70多项。与荷兰NUMICO公司共同承担了荷兰国家经济部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共获得8项局级以上成果奖,其中“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研制与开发”项目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获199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研究内容: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与应用开发
中药复方制剂的剂型现代化与质量标准化研究
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
中药新药与新产品开发研究
主要课程:
公共课、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现代药剂学、方药实验设计、中药学专论、药代动力学、中药生物技术、实验动物学等课程。
导师组成员:
博士生导师:涂瑶生
硕士生导师:刘法锦、崔景朝、孙冬梅、陈玉兴、范宋玲
涂瑶生研究员
涂瑶生研究员,男,江西省南昌市人,19571月生,中药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另担任广东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瘀血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香港大学中医药学术顾问。
涂瑶生研究员自1983年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1989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辩证法专业硕士学位,并于2006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主要从事中医药科研与临床工作,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协作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涂瑶生研究员具有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善于将中医、中药学知识紧密结合,注重将本学科国内外研究领域前沿新技术、新理论应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创新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1995年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中药饮片精制颗粒的研制与开发”工作,通过系列研究,中药饮片精制颗粒于1995年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该项目获199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并先后主持了国家计委重点项目“年产100吨中药配方颗粒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重大项目“100种中药配方颗粒的专属性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示范研究”、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项目“二陈汤、逍遥散及广佛手等7味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示范性研究”、广东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广东道地药材化橘红GAP综合利用研究”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项目的研发工作,出色地完成各项课题的工作任务;与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合作参与研制一种药库机械手,一种包装机(用于中药配方颗粒自动调配机),获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家专业核心杂志上发表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20余篇。
涂瑶生研究员曾多次前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士以及香港、台湾等地访问、讲学,出席过数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作特别演讲、大会报告或进行论文交流。涂瑶生研究员在全国中医药界乃至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为广东省优秀中医药工作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刘法锦研究员
刘法锦教授,男,195210月出生,湖南人,现任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广东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术专长为中药质量评价。
刘教授197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药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中药研究、开发工作。获得了三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均排第二名;七项厅级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其中主持研究的有两项,余为其他名次;三项发明专利,均排第二名;取得五种中药新药的生产批文(主要承担药学研究工作),其中原中药二类新药一项、三类新药三项、四类新药一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近10年来,在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曾被授予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
崔景朝研究员
崔景朝,男,195310月生,吉林省长春市人,教授,中药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助理,另担任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
崔景朝教授自1978年北京大学生物专业毕业以来,主要从事中药科研工作,具有中医药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善于将中医、中药学知识紧密结合,注重将本学科国内外研究领域前沿新技术、新理论发展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创新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专业特长为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与开发,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中药药理(毒理)研究。1980年以来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省市科研项目30多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6项,在国家专业核心杂志上发表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40余篇。
崔景朝教授曾前往巴西、荷兰、德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访问、讲学,出席过数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演讲、大会报告或进行论文交流。崔景朝教授在全国中医药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孙冬梅研究员
孙冬梅,女,196912月生,吉林省长春市人,主任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研究所中药分析研究室主任,另担任广东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秘书。学术专长为中药化学分析、质量标准研究及新药研制开发。
孙冬梅主任中药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药化学分析、质量标准研究及新药研制开发工作,具有较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熟悉本领域研究工作的前沿情况和发展动态,善于将本学科国内外研究领域前沿新技术、新理论发展应用到本专业研究领域,在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药新药开发及指纹图谱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主持与参加国家、省级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清远市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参与研制开发的多项新药项目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前研究批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指导2名博士研究生和10名硕士研究生,现计划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
范宋玲研究员
范宋玲,女,广东普宁人,19678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中药生产和研究工作,协助指导过四名硕士研究生。近年参加了广东省科委重点科研课题“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研究开发与应用”有关药学研究工作。从1994年至今,分别进行了中药浓缩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等多项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方面的技术难点,已完成400多种单味中药浓缩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制订、修订工作;承担厅局级科技项目“姜半夏炮制方法的研究”化学部分的研究任务,2000年通过成果鉴定,2002年本项目获韶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并承担国家“十五”重大专项中的子课题“首乌藤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示范性研究”;参加广东省科委科研课题“采用超细粉体技术制备中药的研究”有关制备工艺研究工作,为超细粉体技术应用于制备中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奠定了研究基础,2004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发表论文10多篇。
陈玉兴副研究员
陈玉兴,男,1971年出生,现任广东省中医研究所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副主任中药师,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药药理、中医药基础研究工作,参与了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研究与开发、仙人掌抗消化溃疡的实验研究、蜂蜡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研究项目。目前主要从事中药配方颗粒及部分新药的研制与开发工作,正在承担或参与广东省科技厅立项资助项目“治疗高脂血症新药——复方姜黄素缓释微囊剂的研制与开发”的药效学研究及国家科技部立项资助项目“二陈汤、逍遥散及广佛手等70味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示范性研究”工作。多年来,参与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多次。获奖5项,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1项(列七)、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3项(列三、四、五)、清远市科技进步奖二等1项(列六)。
相关话题/导师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中医临床基础(100502)伤寒论研究方向本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1-30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中医骨伤科学(100508)该学科是我校国家(教育部)和省级重点学科之一。1994年本学科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本学科点获博士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1-30
  • 佛山市中医院导师简介
    中医骨伤科学(100508) 陈志维主任中医师 陈志维,男,1954年2月生,广东佛山人,中共党员;骨伤科主任中医师,佛山中医院党委 ...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1-30
  • 深圳市中医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中医内科学(100506) 一、传染病(肝病) (一)专业介绍 深圳市中医院肝病重点专科创立于1990年7月,为深圳市中医肝病医学重 ...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1-30
  • 中山市中医院导师简介
    中医骨伤科学(100508) 苏培基主任医师 苏培基,男,1954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广东中山市人。现任中山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 ...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1-30
  •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黎晖
    男,湖北省通城县人,1972年1月出生,现任科技处科技开发科科长,副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导师。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1项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课题1项,参加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在《解剖学报》、《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SCI收录杂志《CellProlif. ...
    汕头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1-29
  •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陈芝喜
    男,广东省潮安县人,1950年2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核医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核医学实验室主任,教授,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协助导师。兼任《中华医药杂志》编委。主要从事中医药的教学、科研及医疗工作40多年,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工作刻苦耐劳,努力进取,具有丰富 ...
    汕头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1-29
  •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修宗昌
    男,吉林长春人,1963年11月生。副教授,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博士后,广东省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及中西医结合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研究方向:脾胃学说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和舌诊临 ...
    汕头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1-29
  •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莫传伟
    男,籍贯湖南,1965年1月出生。1994年6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中医诊断学专业在职博士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基础医学院党委委员、预防医教研室主任兼教学软件开发应用研究室(CAI)主任、中医诊断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委员会常 ...
    汕头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1-29
  •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古继红
    古继红副教授,女,湖南岳阳人,1966年9月生。1988年湖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湖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经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专业硕士导师。承担内经、中医学概论(中医内 ...
    汕头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