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栋材主任医师
汪栋材,男,1964年2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现任深圳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内分泌学会委员。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致力于经方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尤其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及参加省部和厅局级课题10余项。参编学术著作8部。2006年受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招收硕士生1人。
六、呼吸病
(一)专业介绍
深圳市中医院呼吸专业1998年起开始培养研究生,学科结合专业情况,确立了下列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烟曲霉菌性支气管哮喘、鼻窦炎相关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纤维化的中医诊断与治疗等。
本学科在职导师共有2人,导师组成员有:曲敬来、高雪。本学科还拥有一支兼备医疗、教学、科研人才的专业学术队伍共21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4人。先后培养了11名硕士研究生。
自1988年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建立了临床呼吸道病毒实验室,可以在24小时内快速准确的检测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抗体,2001年率先引进国际优质单点定标定量ELESA诊断技术,2006年依靠深圳市CDC病毒室开展了荧光时实PCR病毒检测技术。数十年来坚持对呼吸道病毒发病季节、流行特点、症候表现、中医药治疗效果等规律进行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防治方案,如:流感病毒A、B的诊治方案,其中流感A一次性治愈率可达60%;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诊治方案;腺病毒性肺炎诊治方案;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诊治方案。以上研究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烟曲霉菌的快速检测是我病毒室5年前引进的一项技术。我们发现顽固性支气管哮喘中有一部分属烟曲霉菌感染,经多年的研究形成一套烟曲霉菌性支气管哮喘的诊治常规,该项研究居国内先进水平。
自创建以来共承担13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2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5项、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5项、深圳市SARS基金课题1项。目前获得9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共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撰写著作6部,其中国家级论文15篇、省级论文50篇。
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与其他学科基本相同,即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教学、临床、实验三大部分,其中必修课有1)马克思主义理论2)外语3)内科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包括3至4门指定选修和其他任选课。内容有:医学统计学、自然辨证法、计算机、英语、DME、文献检索、临床诊断学、实验动物学、中医临床经典研究与运用等。
迄今,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目前在校研究生5名。
(二)导师介绍
曲敬来主任医师
曲敬来,男,籍贯黑龙江省,1956年11月出生,现任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深圳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药研究。1988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5年,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性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烟曲霉菌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3项,参与编写著作4部,发表论文50篇,获科技进步奖9项。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六名。
高雪主任医师
高雪,女,籍贯黑龙江省,1955年5月出生,现任深圳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深圳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非典”和“人禽流感”医疗专家组成员,在抗击SARS和人禽流感的战役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药研究。1989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5年,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COPD、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参与编写著作5部,发表论文48篇,获科技进步奖9项。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四名。
七、心理疾病
(一)专业介绍
深圳市中医院脑病心理疾病专科为院级重点专科,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抑郁障碍的中医临床诊疗、中医心理进社区,远期研究方向为临床常见精神心理疾病中医诊疗模式。现硕士导师组成员1名,虢周科教授。
本学科在全国较早从事精神心理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独特的疗效受到患者的好评。学科成员副高级以上职称4人,博士2人,均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卒中、多发性硬化、多系统萎缩、重症肌无力、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中医脑病、神经内科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目前有脑病心理疾病门诊专科医生3名,脑病病区病床15张,形成了门诊病房一体化的诊疗格局,学科认为多数抑郁障碍患者的中医病机为心肝郁热,提出滋阴养心安神、疏肝解郁清热的治法,研发的“郁乐冲剂”在临床应用效果好,已完成动物试验及前期临床试验,目前临床疗效评价正在顺利进行。
本学科共完成省市和国家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多项。其中“逐瘀化痰汤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人参败毒胶囊”获省医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脑出血疾瘀同治法则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现负责国家六类新药“强肌健力饮”深圳地区临床病例观察,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滋阴清热法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研究”,深圳市科技局课题“郁乐冲剂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研究”、深圳市科技局重点项目“中医心理进社区研究”,进展顺利。
硕士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包括中医脑病学、中医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医用基础心理学等。连续5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8名,其中在职研究生1名,已毕业2名,提前攻读博士学位1名。
(二)导师介绍
虢周科主任医师
虢周科,男,陕西扶风人,1959年8月出生,医学博士,任深圳市中医院脑病心理科主任,二门诊内科主任,广东中医药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教授,主任医师,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脑病心理疾病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主张中医脑病包括神经病学、精神医学,擅长诊治脑病心理疾病,临床诊断严谨明确,辨证准确,疗效良好,在全国较早从事心理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处于国内同领域领先地位。主持完成省市和国家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多项,获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多次,现负责厅局级科研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编、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已招收研究生8人。
八、老年病
杜少辉主任医师
杜少辉,男,42岁,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连续三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市课题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广东省及深圳市科技进步奖,出版《难病奇方温胆汤》等专著三部,主编大型医著《中华名医医案集成(内科医案)》等,在《Cell Prolif》、《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部分SCI收录,获深圳市首届劳动技术竞赛中医冠军。师从邓铁涛及等著名中医专家,善于运用扶阳学说诊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脑动脉硬化症等老年常见病,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症。
九、风湿病
(一)专业介绍
深圳市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作为院级重点专科,目前,专科从业人员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免疫抑制与免疫增强相结合的疾病观和治疗指导思想。
风湿病专业科研主攻方向是中医药治疗痛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近期侧重临床疗效的提高,长远侧重中医现代化的研究。近年来,围绕主题先后中标课题6项。
导师组成员为张剑勇教授,长期以来承担着广州中医药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兄弟单位的临床教学任务。将中医药的整体治疗,平衡阴阳,标本兼治,双向调节与西医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相结合,配合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与西医基础疗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色,既提高了疗效,又避免了西药的副作用,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优势,研制出护肾痛风泰颗粒剂、痛风泰颗粒剂和仙柏痛风散等。
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有路志正、焦树德主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娄玉钤主编《中国风湿病学》和张乃峥主编《临床风湿病学》及《凯利风湿病学》。目前已招收风湿病学研究生3名。
(二)导师介绍
张剑勇主任中医师
张剑勇,男、河南省禹州市人,1964年4月出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风湿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深圳市中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风湿病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医学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痛风和红斑狼疮的诊治有独到之处。主持研究《护肾痛风泰冲剂治疗痛风肾机理的实验研究》等省、市级科研课题12项。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著作9部。招收硕士生3人。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创建了国内首家“痛风爱心俱乐部”,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十、肿瘤血液病
(一)专业介绍
主要研究方向:肿瘤、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转移的中医药防治,骨髓抑制的中医药防治。
导师组成员:杨振江主任医师。
学科技术力量强,专科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医学博士2人、医学硕士1人。临床工作中以现代化的诊断措施为基础,发挥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坚持中西医结合,强调综合治疗,多种方法手段并用,争取最佳疗效。主要诊治各种常见肿瘤、血液系统原发和继发疾病如:如:白血病、淋巴瘤、鼻咽癌、肺癌、各种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
主要专业课程:中医内科学、临床血液病学、肿瘤内科学。
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在读研究生2人。
(二)导师介绍
杨振江主任医师
杨振江,男,河南郑州人,医学博士后,1966年11月生,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肿瘤、血液病专业。系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深圳分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肿瘤防治的临床研究工作。工作中突出中医特色,坚持中西医结合,强调综合治疗。擅长诊治各种常见血液病、良恶性肿瘤。
先后发表:瘀毒清对微小残留白血病作用的实验研究、瘀毒清抗白血病的血清药理学研究、髓清丸对内皮细胞增殖影响的血清药理学研究等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编或参编:《中医血液病学》、《实用中医肿瘤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内科疑难病中医治疗学》等专著6部。主持和参加:活血化瘀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前期)的研究、针灸对造血抑制动物骨髓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的研究、髓清丸对肿瘤转移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等科研课题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