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朱志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2-11-08

朱志刚,男,1973年生,湖南常宁人。中共党员。199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专业为文艺学,获文学硕士学位,被授予“南粤优秀研究生”、“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研究生干部”。2005年参加广东省省委组织部第一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驻惠东县增光镇上围村工作1年,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驻村工作者”。2006年入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职攻读艺术人类学博士学位。现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任教。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文艺理论与文化批评、人类学、民俗学、民族文化的田野调查和跨文化比较研究等。担任的主要课程有:《大学语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民俗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一、学术论文:
《语言的意义——一种新批评的方式兼读汪曾祺的小说文本<受戒>》,《暨南大学研究生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小说的诗化效果》,《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
《节奏与语词的选择——谈谈汪曾祺小说<受戒>中语言的意义》,《名作欣赏》,2003年第9期。
《试论20世纪后期先锋小说的发展历程》,《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女性知识分子的悲剧寓言——评於梨华长篇小说<在离去和道别之间>》,《当代文坛》,2004年第1期。
《论莫言小说的后殖民倾向――以<檀香刑>为例》,《新余高专学报》,2005年第4期。
《电视媒体的文化美学形象刍议》,《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试论二十世纪后期中国旅游文学研究历程》,《广州文艺》(广州文艺论坛专号),2006年12月。
《经俗之汇——二十世纪<诗经>与民俗研究综述》,《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文化遗产保护和村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水各大寨为个案》,《中国水书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7月。

二、部分作品:
《吴城杂记》,《大学生》1995年6月。
《淘旧书记》,《江西日报》(读书版)1995年10月8日。
《遭遇》,《海风》,2002年9月刊。
《凤凰三弄》,《作家》(香港作家协会主办),2003年第19期。
《失去的体育西》,《南方都市报》(广州地理版)2003年8月19日。
《<不弃今生>关注艾滋病》,《羊城晚报》(娱乐版)2004年5月18日。
《躲在热闹背后的一座山》,载于《千家写岭南》,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
《江西行迹》,《广州文艺》(广州市天河区文联作家协会专号),2007年3月。
《母亲》,《广州文艺》,2007年第5期。

三、编写著作:
《安徽之旅》,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年版,编著。
《经典广东》(林雄主编),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主要撰稿人。

四、科研项目: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人文学中心建设——比较文化视野的文学通化研究”子项目:《传统节日中的传说、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九阡水族传统节日的人类学研究》,主持,2009。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人类学社会整合下七姓瑶地区构建和谐农村社区研究》(项目号0804007A),第二参与人,2008。



相关话题/语言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