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2014年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初试科目)
《金融学综合》是我校2014年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范围包括宏观金融(含《货币银行学》与《国际金融学》的内容)和微观金融(含《公司金融》与《投资学》的内容)两大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于金融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运用能力。
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宏观金融部分分值为90分,微观金融部分分值为60分。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四种类型,具体分布结构如下:
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5分,共30分)
二、简答题(6题,每题10分,共60分)
三、计算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四、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第一部分 宏观金融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
(二)国际货币体系
二、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
(二)利率决定理论
(三)利率的期限结构
三、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
(二)汇率与汇率制度
(三)汇率的影响因素及汇率的作用
(四)汇率决定理论
四、金融市场与机构
(一)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二)货币市场
(三)资本市场
(四)衍生工具市场
(五)金融机构(种类、功能)
五、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四)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六、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一)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
(二)中央银行职能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七、货币供求与均衡
(一)货币需求理论
(二)货币供给
(三)货币均衡
(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八、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九、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
(二)国际资本流动与管理
(三)开放经济下的宏观均衡与政策配合
十、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理论
(二)巴塞尔协议
(三)金融机构监管
(四)金融市场监管
(五)金融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
第二部分 微观金融
一、公司财务概述
(一)什么是公司财务
(二)企业的组织形式
(三)公司制企业的目标
(四)公司财务与金融市场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会计报表
(二)财务比率分析
三、金融市场与净现值
(一)现金流与折现
(二)净现值法则
(三)金融市场与分离定理
(四)债券定价与股票定价
四、资本预算
(一)投资决策方法
(二)增量现金流
(三)净现值法则的应用
(四)敏感性分析、场景分析与盈亏平衡分析
五、资本市场概述
(一)证券市场
(二)金融工具
六、风险、收益与资产组合理论
(一)风险与收益的度量
(二)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
(三)最优资产组合选择
(四)资产组合边界与均值-方差有效前沿
(五)引入无风险资产后的最优资产组合选择
七、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核心假设
(二)期望收益-贝塔关系
(三)资本市场线与证券市场线
(四)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八、套利定价理论
(一)因素模型与指数模型
(二)套利组合的实现条件
(三)套利定价理论
(四)套利定价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区别
九、风险、资本成本与资本预算
(一)贝塔系数与资本成本
(二)公司资本成本与项目资本成本
(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十、有效市场理论与公司融资决策
(一)有效市场理论的概念
(一)有效市场理论的类型及其对交易策略的影响
(二)有效市场理论对公司财务行为的政策含义
十一、资本结构理论
(一)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二)无税条件下的MM定理
(三)引入企业所得税的MM定理
(四)破产成本理论概述
(五)优序融资理论概述
十二、有杠杆企业的价值评估与资本预算
(一)调整净现值法(APV)
(二)权益现金流法(FTE)
(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WACC)
(四)APV、FTE和WACC的比较
(五)贝塔系数与财务杠杆
广东金融学院2014年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经济学基础》考试大纲(复试科目)
我校2014年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将根据教育部统一划定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初试分数线以及我校具体报考情况划定复试分数线,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专业课笔试和综合面试三个部分。
复试的笔试科目为《经济学基础》,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于经济金融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分析应用能力。专业笔试满分100分,其中宏观经济学部分分值为50分,微观经济学部分分值为50分。
同等学力考生除复试外,还须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详细情况请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http://bm.gduf.edu.cn/yjs/)通知。
一、微观经济学
一、经济学导论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三)市场结构
(四)市场范围
二、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一)需求与需求的变动
(二)供给与供给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
(四)价格控制的后果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
(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三)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四、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生产理论
(二)成本理论
(三)利润最大化与竞争性供给
(四)竞争性市场分析与政府管制的经济后果
五、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
(一)垄断与垄断势力
(二)有市场势力的产品定价
(三)寡头垄断
(四)垄断竞争
六、要素市场理论
(一)竞争性要素市场
(二)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
(三)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
(四)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
七、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一)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二)一般均衡理论
(三)均衡与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与第二定理
(四)效率与公平
八、市场失灵与经济政策
(一)市场势力与经济政策
(二)经济活动的外部性
(三)公共物品
(四)信息不对称
二、宏观经济学
一、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一)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的均衡
(二)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
(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二、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产出、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二)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乘数作用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和LM曲线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工具和类型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
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
(二)劳动市场的均衡与总供给曲线
(三)AD-AS模型和经济波动
六、通货膨胀与失业
(一)通货膨胀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三)失业与奥肯法则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七、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汇率
(二)引入对外贸易后的宏观经济运行
(三)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四)宏观经济的内外部均衡和失衡
八、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源泉
(二)经济增长模型
(三)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和制度创新
(四)短期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