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 学号 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A.鉴别细菌 B.初选抗菌药物
C.了解细菌致病性 D.了解细菌的染色性
E.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10.在自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细菌:
A.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
B.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代谢类型多样化
D.表面带有电荷,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利于吸收
E.具有多种酶系统
11.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是选用细菌生长的: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
12.有关“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B.是细菌的内毒素成分
C.微量热原质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
D.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121℃,20min)破坏
E.注射药剂中不得含有热原质
13.检查细菌对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意义在于:
A.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
B.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强弱
C.帮助鉴别细菌的种类
D.确定细菌抵抗力的强弱
E.了解细菌对营养的需要
14.消毒是指:
A.杀死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不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C.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D.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E.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
15.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所需温度和需维持时间分别为:
A.100℃,15~20min B.121.3℃,15~20 min
C.100℃,10 min D.121.3℃,10 min
E.160℃,2h
16.紫外线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其杀菌机制主要是:
A.破坏酶系统 B.损伤细胞膜
C.干扰DNA复制 D.干扰蛋白质合成
E.干扰肽聚糖合成
17.细菌毒力岛:
A.是一个分子量较小的染色体DNA片段
B.往往位于rRNA基因位点内或附近
C.是较稳定的DNA区域
D.毒力岛与该菌染色体DNA的密码使用有明显差异
E.毒力岛两侧均有同向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
18.细菌间的转导是:
A.通过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B.通过普通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C.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
D.以烈性噬菌体为媒介
E.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
19.白喉棒状杆菌由无毒株变成产毒株的原因是由于:
A.溶原性转换 B.接合
C.转导 D.转化
E.转座
20.细菌DNA的转化是否成功与哪一项无关:
A.受体菌是否处于感受态
B.转化的DNA片段的大小
C.供体菌DNA的浓度
D.体体菌DNA片段是否与受体菌基因组有同源性
E.进入受体菌的转化因子应是双链DNA
21.有关“接合”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F质粒
B.Hfr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
C.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染色体基因和F质粒
D.F’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失去F质粒
E.F+菌与F-菌进行接合后,F+菌不变为F-菌
22.有关“细菌毒力增强或减弱”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一般因光滑型菌落变成粗糙型菌落而增强
B.通过易感动物传代而减弱
C.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传代而减弱
D.失去形成菌毛的能力而增强
E.溶源性转换后,可能减弱
23.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耐药性:
A.由抗生素诱导产生
B.较易在细菌之间转移
C.多为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
D.不稳定
E.发生耐药性变异的是群体中的全部细菌
24.有关“质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为闭合环状双链DNA
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C.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因载体
D.不能通过转导方式在细菌之间转移
E.可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转移
25.较少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A族溶血性链球菌
26.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生化机制主要是:
A.产生灭活酶 B.靶位改变
C.减少药物吸收 D.增加药物排出
E.旁路代谢
27.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
A.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B.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
C.使用广谱抗生素 D.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E.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使用抗生素
28.导致菌群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正常菌群的定位转移
B.细菌从无(弱)毒株突变成为有(强)毒株
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D.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
E.微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29.条件致病菌感染:
A.均为内源性感染 B.均为医院感染
C.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D.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
E.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30.有关“二重感染”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二种细菌同时感染
B.在用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的同时发生的一种新感染
C.是一种严重的菌群失调症
D.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
E.多由耐药菌引起
31.有关“医院感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人们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
B.感染对象主要是医务人员
C.主要由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
D.病原体来源广泛
E.病原菌常具有耐药性
32.有关“超抗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需经过抗原提呈细胞的处理,才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B.能直接激活T细胞增殖
C.仅需10-12mol就能诱发免疫应答
D.具有毒性作用
E.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33.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34.可侵入人体血液的细菌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破伤风梭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肉毒梭菌
E.霍乱弧菌
35.有关“抗感染免疫”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菌感染
B.抗毒素的中和作用主要针对外毒素感染
C.SIgA主要阻挡致病菌定植
D.抗体与细菌结合直接杀死胞外菌
E.血-脑脊液屏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36.有关“Toll样受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跨膜蛋白
B.表达在感染早期直接接触病原体的细胞
C.不能诱导凋亡信号
D.能调控天然免疫向获得性免疫的转变
E.能特异性识别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
37.目前可用类毒素进行预防的疾病是:
A.伤寒与白喉 B.破伤风与波状热
C.破伤风与结核病 D.白喉与破伤风
E.百日咳与白喉
38.注射或接种哪一项而获得免疫的方式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A.破伤风抗毒素(TAT) B.卡介苗(BCG)
C.百日咳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E.白喉类毒素
39.有关“核酸疫苗”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免疫途径多种
B.由免疫原编码基因与载体(如质粒)组成
C.免疫维持时间短
D.可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E.安全性好
40.抗毒素: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用于人工主动免疫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可中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E.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防过敏反应
41.直接涂片镜检:
A.不能快速诊断细菌感染
B.适用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检查
C.只适用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
D.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
E.以上都不是
42~47.下篇短文中,每一段可能有1处或多处明显错误。每读完一段后,请选择可能存在的错误数(注意:整篇短文有13处明显错误)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放大1000倍左右才能看到。粘肽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青霉素能干扰交联桥的形成,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在一般渗透压环境中,可导致细菌死亡。而人体细胞中含有青霉素酶能分解青霉素,故青霉素通常不会损伤人体细胞。
42.A.1 B.2 C.3 D.4 E.5
多数细菌细胞壁受损后,在低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上仍能缓慢生长而成为细菌L型。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态性,大多为革兰染色阴性。L型的子代细菌仍保有亲代的遗传特性,去除抑制物后能返祖而恢复原有的形态。某些细菌L型仍有致病力,与许多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有关,并常在使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链霉素、青霉素等)治疗过程中发生。
43.A.1 B.2 C.3 D.4 E.5
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主要取决于细菌的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部位和机体的免疫力。侵袭力和毒素构成细菌毒力,其物质基础是细菌的菌体结构和代谢产物。粘附是细菌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与粘附有关的菌体表面结构主要有性菌毛和毛发样突出物,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例如:肺炎球菌常侵犯血管内皮或脑膜,而与其生物学性状相近的淋球菌常选择泌尿生殖道或眼结膜。有些细菌能产生侵袭性酶,能促进细菌的直接扩散,如A群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扩散因子、链激酶和链道酶等。许多细菌具有抗吞噬作用的菌体结构,如肺炎链球菌的荚膜、A群链球菌的M蛋白、破伤风梭菌的芽胞、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等。
44. A.1 B.2 C.3 D.4 E.5
细菌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均不耐热,在60~80℃下作用30分钟即可破坏,注入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外毒素的毒性远比内毒素强,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性毒性作用,引起特殊病变。各种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脂多糖,由类脂A、非特异性核心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毒性作用由非特异性核心多糖决定,因此,由内毒素引起的毒性作用大致相似。内毒素只有当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它可经甲醛液脱毒形成类毒素。
45.A.1 B.2 C.3 D.4 E.5
总之,所有病原菌进攻人体不外乎利用侵袭力和毒素。多数病原菌同时具有侵袭力和毒素,如霍乱弧菌;有的病原菌以产生毒素为主,如破伤风梭菌侵袭力很弱,但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不需任何突破机体防线的侵袭力;有的以侵袭力为主,如肺炎链球菌不能产生毒素,但能凭借荚膜冲开吞噬细胞的防线,主要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由于细菌菌体结构、代谢产物、以及生长繁殖所需条件的不同,各种细菌的致病性有很大的差异。
46.A.0 B.1 C.2 D.3 E.4
47.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化脓性感染具有病灶局限化的特点,原因在于该菌能产生:
A.溶素 B.肠毒素
C.透明质酸酶 D.血浆凝固酶
E.链激酶
48.风湿热患者的心脏瓣膜损伤主要原因是:
A.抗链球菌溶素O循环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
B.链球菌溶素O介导的毒性作用
C.M蛋白的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
D.化脓性链球菌在受损心脏瓣膜上大量繁殖
E.M蛋白的毒性作用
49.细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粪肠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白假丝酵母菌 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50.区分肠杆菌科中致病菌与非致病菌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动力试验 D.革兰染色法
E.血清学试验
51.未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过的伤员,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最好立即注射:
A.破伤风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白百破三联疫苗 D.抗生素
E.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52.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
53.下述哪一项检查不能协助临床诊断:
A.末梢血涂片,姬姆萨染色找到疏螺旋体
B.咽拭子涂片找到细胞内革兰阳性双球菌
C.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
D.脑脊液涂片找到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
E.假膜中找到具异染颗粒革兰阳性棒状杆菌
54.细菌与所致疾病正确组合的是:
A.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感染 B.布鲁菌━回归热
C.炭疽芽胞杆菌━气性坏疽 D.流感嗜血杆菌━流感
E.脑膜炎奈瑟菌━乙脑
55.在发病第一周常规血培养是阳性结果,该患者所患疾病很可能是:
A.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
B.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C.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炎
D.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
E.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
56.能引起食物中毒,但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鼠伤寒沙门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肉毒梭菌
E.副溶血性弧菌
57.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微生物:
A.登革出血热 B.波浪热
C.回归热 D.沙眼
E.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58.具有特殊发育周期的病原体是:
A.肺炎支原体 B.肺炎衣原体
C.恙虫病立克次体 D.肺炎链球菌
E.SARS冠状病毒
59.病原性钩端螺旋体的培养特性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生长缓慢 B.常用Korthof培养基
C.培养基中需加血清 D.最适生长温度为37℃
E.最适pH7.2~7.6
60.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的黄曲霉素损害人体的主要器官是:
A.肾脏 B.肝脏
C.造血器官 D.中枢神经系统
E.皮肤
61.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病毒:
A.可通过细菌滤器 B.寄生在易感的活细胞内
C.缺乏完整的酶系统 D.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对抗生素不敏感
62.病毒核衣壳的化学组成主要是:
A.核酸 B.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 D.脂蛋白和糖蛋白
E.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
63.逆转录病毒复制的方式是:
A.RNA→RNA∶DNA杂交体→ds DNA→整合于细胞DNA→转录mRNA
B.RNA→RNA∶DNA杂交体→ds DNA→转录mRNA
C.RNA→转录mRNA
D.RNA→RNA∶DNA杂交体→转录mRNA
E.RNA→RNA∶RNA→转录mRNA
64.有关“病毒的早期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病毒的结构蛋白
B.在病毒子代核酸复制前合成
C.能抑制宿主细胞的代谢
D.为病毒转录所需的调控蛋白
E.为病毒核酸的复制提供酶
65.病毒衣壳的功能不包括:
A.保护内部核酸 B.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
C.具有特异抗原性 D.有辅助感染的作用
E.承受内部5~20个大气压的渗透压
66.有关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哪一项是正确的:
A.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B.有包膜病毒比无包膜病毒对热的耐受性强
C.紫外线不能灭活病毒
D.脂溶剂能破坏所有病毒
E.病毒对抗生素敏感
67.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是:
A.麻疹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D.汉坦病毒
E.狂犬病病毒
68.不能引起垂直传播的病毒是:
A.乙型肝炎病毒 B.风疹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艾滋病毒
E.乙型脑炎病毒
69.慢发病毒感染与慢性感染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
A.潜伏期很长 B.必有原发感染
C.不断向体外排出病毒 D.不出现症状
E.多为进行性、亚急性,并往往造成死亡
70.不能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
A.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B.动物接种
C.细胞培养 D.鸡胚接种
E.器官培养
71.肿瘤病毒致肿瘤作用的关键是:
A.病毒基因与细胞基因整合
B.病毒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内
C.使正常细胞带上肿瘤抗原
D.病毒带有RNA和逆转录酶
E.改变细胞膜表面的正常抗原
72.有关“干扰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病毒基因编码 B.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C.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 D.能限制病毒在细胞间扩散
E.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73.清除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是:
A.干扰素 B.杀伤性T细胞
C.非中和抗体 D.中和抗体
E.补体
74.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
A.直接杀死病毒 B.阻止病毒的生物合成
C.阻止病毒吸附 D.通过调理作用增强机体的吞噬功能
E.阻止病毒脱壳
75.使用减毒活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时,哪一项不属于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A.回复为有毒力病毒
B.进入人体非寻常部位引起并发征
C.活化其它潜伏病毒
D.引起持续感染
E.对宿主免疫系统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麻痹
76.下列“抗病毒药物-疾病”组合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oseltamivir(达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B.无环鸟苷(ACV)-单纯疱疹
C.齐多夫定(ZDV或AZT)-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拉米夫定(3TC)-乙型肝炎
E.丙氧鸟苷(GCV)-巨细胞病毒感染
77.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来说,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主要是:
A.用干扰素 B.疫苗接种
C.用免疫血清 D.隔离治疗带毒者
E.使用核苷类药物
78.最易发生变异而造成疾病流行的病原体是:
A.脑膜炎球菌 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D.流行性感冒病毒
E.流感嗜血杆菌
79.有关“SARS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双链DNA病毒
B.可用Vero E6细胞培养
C.病毒颗粒外形如冠状
D.可能通过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E.有家庭聚集和医院聚集传播的特点
80.在我国引起婴幼儿秋季流行性腹泻的病毒主要是:
A.杯状病毒 B.ECHO病毒
C.轮状病毒 D.柯萨基病毒
E.肠道腺病毒
81.患者神经兴奋性增高,吞咽、饮水,甚至闻水声等轻微刺激均可引发痉挛,该疾病是:
A.破伤风 B.鼠疫
C.狂犬病 D.肉毒中毒
E.流行性脑膜炎
82.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内的e抗原(HBeAg)的编码基因是:
A.C基因 B.PreC基因
C.C基因+PreC基因 D.S基因
E.S基因+PreS1基因+PreS2基因
83.丙型肝炎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 B.性接触
C.母婴传播 D.节肢动物叮咬
E.输血和共用注射器
84.除了HBV感染,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可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A.HAV B.HCV
C.HDV D.EBV
E.HHV-8
85.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特点不包括:
A.基因重叠 B.完全闭合的环状双链DNA
C.易发生基因突变 D.能与肝细胞DNA整合
E.能编码具有反式激活功能的蛋白
86.有关“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A.在易感细胞中培养时,能形成包涵体
B.主要引起人体腰部以上粘膜或皮肤的局部疱疹
C.与唇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D.复发病变往往发生于同一部位
E.潜伏期用常规方法能分离培养出病毒
87.某患者疑为HIV感染,ELISA法检测HIV抗体阳性,还需做哪一项试验方可确证:
A.1种Gap蛋白(如P16/17)抗体阳性
B.2种Gap蛋白(如P16/17和P24/25)抗体阳性
C.1种包膜蛋白(如gp120)抗体阳性
D.1种包膜蛋白(如gp41)抗体阳性和1种Pol蛋白(如P32)抗体阳性
E.2种Pol蛋白(如P32和P51)抗体阳性
88.有关“艾滋病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有包膜病毒
B.含逆转录酶的DNA病毒
C.主要攻击CD4+T淋巴细胞
D.可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E.易发生变异
89.在我国,列入法定管理和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有8种,其病原体可能是下述哪一组:
A.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白假丝酵母菌
B.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杜克嗜血杆菌
C.梅毒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皮肤癣菌、人乳头瘤病毒
D.巨细胞病毒感染、皮肤癣菌、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
E.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
90.有关“朊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对蛋白酶有抵抗力 B.对核酸酶敏感
C.对干扰素不敏感 D.由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
E.病理改变部位多在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部分 B型选择题
(由5个备选答案和若干个题干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20个选择题)
91-93
A.蚊 B.蚤
C.蜱 D.虱
E.螨
91.登革出血热的传播媒介是:
9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媒介是:
93.鼠疫的传播媒介是:
94-96
A.间隙灭菌法 B.流通蒸气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滤过除菌法
E.巴氏消毒法
94.常用于生理盐水和手术器械等耐热物品灭菌的方法是:
95.啤酒和牛奶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哪一项处理:
96.常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抗毒素、生物药品等的除菌方法是:
97-99
A.破坏细胞膜使细胞变性坏死
B.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AMP浓度升高,促进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
C.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麻痹
D.阻断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痉挛
E.抑制多种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97.白喉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98.霍乱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99.破伤风痉挛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100-102
A.钩端螺旋体 B.痢疾志贺菌
C.霍乱弧菌 D.伤寒沙门菌
E.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下述临床表现,最可能由上述哪种病原体引起:
100. 一印度工人,突发大量水样泻,由于每小时约0.5L液体的丢失,患者很快出现紫
绀及重度脱水症状,肠鸣音减弱,低血压,血容量减少,其排出物呈等渗,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逗点状微生物。
101. 一个4岁女孩在随母亲旅游中,吃小店出售的汉堡包,回家3d后,出现剧烈腹部痉挛疼痛和多次血便,伴发热、呕吐。入院后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常规粪便培养发现有革兰阴性杆菌,有动力。
102.一四川农民,因发烧、周身无力,鼻出血3d而入院。3d前开始周身无力,肌肉痛,特别是腓肠肌痛,病情逐渐加重,卧床不起,近日流鼻血多次不止。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细链状微生物。
103-105
A.咽漱液 B.粪便
C.血液 D.脑组织
E.尿
103.分离狂犬病病毒最好采取:
104.分离SARS冠状病毒最好采取:
105.分离脊髓灰质炎病毒最好采取:
106-108
A.RNA多聚酶 B.RNA酶
C.DNA聚合酶 D.DNA酶
E.逆转录酶
106.HCV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主要原因是HCV的哪种酶缺乏5'→3'校正功能:
107.HBV突变率较一般DNA病毒高,主要是因为HBV哪种酶在DNA复制的逆转录过程中缺乏校正功能:
108.HIV具有十分高的变异率,比DNA病毒高100万倍,这是由哪种酶所引起的:
109-110
A.巨细胞病毒 B.EB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人乳头瘤病毒
E.人类嗜T细胞病毒
109.与鼻咽癌有关的病毒是:
110.与尖锐湿疣和宫颈癌有关的病毒是:
第三部分 病例分析题
(由一个典型的病例和若干问题组成,在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40个选择题)
111~1113.
一名刚从海地移民到美国的5岁男童因发热、腹泻、腹部痉挛及压痛而就诊。大便检查为粘液血便,镜下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大便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不发酵乳糖,无鞭毛。
111.最有可能的病原菌是:
A.空肠弯曲菌 B.伤寒沙门菌
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D.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痢疾志贺菌
112.病程第5日,婴儿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主要起因于:
A.志贺样毒素 B.耐热肠毒素
C.志贺毒素 D.不耐热肠毒素
E.内毒素
113.患儿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可因下列哪组病原菌感染所致:
A.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或痢疾志贺菌
B.痢疾志贺菌或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C.伤寒沙门菌或痢疾志贺菌
D.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或结肠弯曲菌
E.溶血性弧菌或痢疾志贺菌
114~118.
一个23岁男子因尿痛、尿频,尿道有黄绿色脓性排出物或分泌物而入院。脓性分泌物涂片镜检显示有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其内有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114.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脑膜炎球菌 B.杜克嗜血杆菌
C.溶脲脲原体 D.淋病奈瑟菌
E.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115.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该病原体时,应注意的事项中正确的是:
A.标本要保湿冷藏,立即送检
B.采用鸡胚培养法或组织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
C.最适宜培养基是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
D.应选用高渗、含10%~20%血清、低琼脂培养基
E.初次分离培养时不需供给5% CO2气体
116.治疗首选药物是:
A.青霉素 B.头孢曲松与强力霉素联用
C.强力霉素 D.磺胺药物
E.万古霉素
117.该病原体在缺乏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具有抗吞噬作用,这主要是由哪种抗原所致:
A.荚膜 B.菌毛
C.外膜蛋白 D.IgA蛋白酶
E.脂多糖
118.如果在患者脓性分泌物中查不到病原菌,你认为尿道炎最常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
A.溶脲脲原体 B.梅毒螺旋体
C.单纯疱疹病毒 D.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
E.沙眼衣原体血清型L1、L2或L3
119~122.
一个27岁妇女手臂上有一个浅蓝色溃疡,查体发现伤口周围有许多小水泡,感染部位的软组织出现脓肿、水肿,最后形成坏死、溃疡并形成特有的黑色焦痂,伴有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问及近期活动时,患者说刚从墨西哥和美国中部旅游回来,她买了许多纪念品,包括一些皮革制品和一件羊皮夹克衫。
119.患者最有可能感染了哪种病原体:
A.产气荚膜梭菌 B.布鲁菌
C.炭疽芽胞杆菌 D.鼠疫耶氏菌
E.单纯疱疹病毒
120.患者最有可能是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
A.接触动物皮毛 B.消化道
C.吸入含病菌的尘埃 D.与患者皮肤接触
E.鼠蚤叮咬
121.如何进一步确诊:
A.直接涂片镜检,查找革兰阳性大杆菌,是否伴有杂菌感染
B.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病原菌IgM抗体
C.直接涂片镜检,查找有荚膜呈竹节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D.噬菌体裂解试验
E.用组织培养法分离培养病毒,并观察特征性细胞病变
122.该病原体能否用作生物武器:是否属于人兽共患的病原体:
A.能 是 B.能 不是
C.不能 是 D.不能 不是
123~134.
主诉:女性,30岁,恶心、呕吐三天。
病史:病人1周前发现其双手手指僵硬、肿胀、持续数天。4天前,开始感到不适、疲劳、厌食、次日出现恶心、呕吐,持续至今。无呕血,无腹泻。昨天开始上腹部疼痛。食物气味能引起恶心。今日发现尿的颜色比过去深。
该病人是一名侍者,每天抽2包烟,饮6罐啤酒。在过去的3个月中,她有过5位性伙伴。近期无旅游、输液或静脉吸毒史。她认识的人中没有类似症状者。
查体:T37℃,BP130/80mmHg,P80次/分,R12次/分。相关发现包括:皮肤:无黄疸、瘀斑或蜘蛛痣。眼睛:巩膜黄染。腹部:右上四分之一区用力按时有触痛,肋弓下4cm处可触及肝脏边缘,且有触痛,脾未触及。无包块。未见腹部膨胀。直肠:大便色浅,隐血试验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压积40%;WBC:8,200,分类:分叶核50%,淋巴细胞45%,单核细胞5%。尿:除胆红素试验阳性外无异常。生化试验:总胆红素4mg(直接胆红素3mg,间接胆红素1mg);丙氨酸转氨酶600mg%;碱性磷酸酶(ALP)100mg%;电解质在正常范围。
问题:
123.能够引起该患者疾病的病毒中不包括:
A.巨细胞病毒 B.黄病毒
C.肝炎病毒 D.EB病毒
E.轮状病毒
病程记录:血清学试验结果如下:抗-HAV IgM(-),HBsAg(+),抗-HBc IgM(+);抗-HBs(-)。
124.鉴于上述结果,患者所患疾病是:
A.急性乙型肝炎 B.急性甲型肝炎
C.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D.亚临床型乙型肝炎
E.原发性丙型肝炎
125.该病痊愈后,机体内针对HBV的保护性抗体可对下列哪种病毒产生免疫保护:
A.甲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丁型肝炎病毒 D.戊型肝炎病毒
E.庚型肝炎病毒
126.如果另一位黄疸患者的试验结果是:抗-HAVIgM(-);HBsAg(-);抗-HBcIgM(+);
抗-HBs(-),你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抗-HBs(-),你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A.急性乙型肝炎早期 B.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
C.急性乙型肝炎趋向恢复 D.丙型肝炎
E.慢性乙型肝炎
127.如果另一位黄疸患者的试验结果是:抗-HAVIgM(-);HBsAg(-);抗-HBcIgM(-);
抗-HBs(+),你又如何解释:
抗-HBs(+),你又如何解释:
A.慢性乙型肝炎 B.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
C.急性乙型肝炎趋向恢复 D.病毒携带者
E.非甲非乙型肝炎
128.对于病史开始描述的关节痛,你的解释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病毒直接损伤关节处组织
129.病例中患者很可能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患病的:
A.性接触 B.输血
C.共用注射器 D.消化道
E.昆虫叮咬
130.在我国,感染HBV的高危人群主要是:
A.输血中的受血者 B.传染病科医务人员
C.新生儿 D.静脉注射药物者
E.接受放射治疗者
131.目前常用于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是:
A.阻止病毒吸附
B.干扰前基因组的合成和DNA复制
C.阻止cccDNA的产生
D.阻止病毒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
E.干扰病毒装配与释放
132.该病人痊愈,血清检查结果为:HBsAg和抗-HBc阳性,抗-HBs阴性,极可能发展成:
A.非霍奇金淋巴瘤
B.肝硬化、肝细胞癌或两者兼有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肝脓肿
E.猪霍乱沙门菌二重感染而导致贫血
病程记录:病人的症状在随后的3天加剧,在后来的2周内逐渐恢复,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而病人的HBsAg在出院后的3、6、12月内仍呈阳性,未检测到抗-HBs。
问题:
133.对上述HBsAg结果,你如何解释:
A.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B.急性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肝炎
C.病毒发生变异,导致抗体不能产生
D.肝硬化
E.肝癌
134.如果该患者已怀孕,为保护新生儿不受感染,应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新生儿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
B.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C.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
D.不要哺乳
135~141.
主诉:男性,20岁,咳嗽数周。
病史:病人是新近来自东南亚的移民,大约在1个月前逐渐开始疲乏,食欲缺乏。过1周左右,他感觉发热并开始咳嗽,起初为干咳,但过去的1周,他每天咳几勺绿色带血丝的痰。在过去的1个月内,他体重减轻了10磅。患者不吸烟,没有接触过工业呼吸道污染物。
查体:T38℃,BP120/70mmHg,P80次/分,R16次/分。患者非急性病病容。右上肺叶可闻及啰音。叩诊无浊音。
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压积38%;WBC:11,000,分类:杆状核3%,分叶核63%,淋巴细胞30%,单核细胞4%。胸部X光:右上肺叶后段浸润提示空洞。
痰的革兰染色显示无优势细菌的混合菌群。抗酸染色有大量细长、粉红色杆菌。痰标本送去做培养。
问题:
135.鉴于上述结果,引起该疾病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肺炎支原体 B.流感嗜血杆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大肠埃希菌
E.嗜肺军团菌
136.有关该病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细胞壁
B.培养基中需加入血液或血清
C.感染机体后可激发细胞免疫和速发型超敏反应
D.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
E.生长缓慢
137.在实验室培养该菌所采用的培养基是:
A.巧克力培养基 B.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培养基
C.罗氏培养基 D.吕氏血清培养基
E.伊红美蓝培养基
138.可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
A.异烟肼 B.第三代头孢菌素
C.链霉素 D.利福平
E.乙胺丁醇
139.该病原菌对常用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主要是:
A.基因突变 B.R质粒接合转移
C.转座 D.转导
E.转化
140.目前常用的该菌快速诊断法是:
A.革兰染色法 B.血清学试验
C.结核菌素试验 D.PCR技术
E.分离培养法
141.目前预防该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A.接种灭活疫苗 B.接种类毒素
C.接种减毒活疫苗 D.接种亚单位疫苗
E.注射DNA疫苗
142~146.
病史:某医院收治了一名中年男性“肺炎”患者,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一个月后,又因“感冒引起肺炎”而入院。
查体:体温38.2~39℃间,已持续一周,无明显诱因,乏力,伴有腹泻,后转入传染科治疗。转科不久,医生发现其全身淋巴结肿大,背部出现皮肤kaposi肉瘤,视力下降,后左眼失明,体重减轻。
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减少,CD4+/CD8+为0.5(正常范围为1.8~2.2)。
六个月后患者死亡。病史记载患者生前于5年前被派往非洲工作,有不良性行为史,无输血或静脉吸毒史。
问题:
142.患者死于何种疾病:
A.肺炎 B.白血病
C.艾滋病 D.肺结核
E.梅毒
143.目前确诊该疾病的常用方法是:
A.分离培养病原体 B.ELISA法
C.放射免疫法 D.PCR法
E.免疫印迹试验
144.患者是如何感染上该疾病的:
A.输血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性交 D.饮用消毒不彻底的水
E.皮肤接触感染
145.近年治疗患者所患疾病常用齐多夫定(ZDV)与indinavir联用,后者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病原体的蛋白水解酶
B.抑制病原体的逆转录酶
C.阻断DNA聚合酶的焦磷酸结合位点
D.作为离子通道阻断剂,阻止病原体侵入易感细胞
E.作为核苷类似物阻断病原体复制
146.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是间质性肺炎,其病原体主要是:
A.鼠弓形体 B.隐孢子菌
C.鸟-胞内结核分枝杆菌 D.卡氏肺孢菌
E.巨细胞病毒
147~150.
病史:患者,男性,21岁,因咳嗽、咳痰、发热而入院治疗,静脉滴注第三代头孢菌素,每天6g,连用4d无效。第4d换用林可霉素、病毒唑治疗,患者突然出现寒战、烦躁不安,继而出现意识障碍,开始出现腹痛,大量水样腹泻,逐渐频繁,并见大量白色膜状物。
查体:T40℃,P124次/min,R26次/min,BP9/6KkPa,谵妄,烦躁不安,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丘疹,右腋区散在出血点,巩膜无黄染,右上肺少许湿啰音,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粪便镜检:WBC++/HP,RBC0~2/HP,涂片染色见大量革兰阳性大杆菌。
问题:
147.患者最有可能患有什么疾病:
A.休克肺 B.食物中毒
C.假膜性肠炎 D.细菌性痢疾
E.霍乱
148.引起患者该疾病的病原体是:
A.痢疾志贺菌 B.霍乱弧菌
C.艰难梭菌 D.蜡样芽胞杆菌
E.大肠埃希菌O157∶H7
149.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中,不包括:
A.立即停用目前所用抗生素 B.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
C.滴注第四代头孢菌素 D.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可使用微生态制剂
150.治疗该疾病首选抗生素是:
A.甲硝唑或万古霉素 B.干扰素
C.第四代头孢菌素 D.四环素或强力霉素
E.氨基糖苷类
(完)
标准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A 2、E 3、C 4、A 5、E
6、A 7、D 8、E 9、E 10、B
11、B 12、D 13、C 14、C 15、B
16、C 17、D 18、C 19、A 20、E
21、D 22、E 23、E 24、D 25、E
26、B 27、E 28、C 29、C 30、A
31、B 32、A 33、C 34、C 35、D
36、C 37、D 38、A 39、C 40、E
41、D 42、C 43、B 44、D 45、C
46、B 47、D 48、C 49、D 50、B
51、E 52、D 53、B 54、A 55、D
56、D 57、E 58、B 59、D 60、B
61、D 62、C 63、A 64、A 65、E
66、A 67、D 68、E 69、E 70、A
71、A 72、A 73、B 74、C 75、E
76、A 77、B 78、D 79、A 80、C
81、C 72、B 83、E 84、B 85、B
86、E 87、D 88、B 89、E 90、B
二、B型选择题
91、A 92、E 93、B 94、C 95、E
96、D 97、E 98、B 99、D 100、C
101、E 102、A 103、D 104、A 105、B
106、A 107、C 108、E 109、B 110、D
三、病例分析题
111、E 112、C 113、B 114、D 115、C
116、B 117、B 118、D 119、C 120、A
121、C 122、A 123、E 124、A 125、C
126、B 127、E 128、C 129、A 130、C
131、B 132、B 133、A 134、A 135、C
136、E 137、C 138、B 139、A 140、D
141、C 142、C 143、E 144、C 145、B
146、C 147、C 148、C 149、C 15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