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简介

厦门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4-04-13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简介
2012-07-07


  厦门大学的海洋学科历史积淀深厚。早在1920年代初即有论文见诸世界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1946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1996年成立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2011年成立海洋与地球学院。90余年的学科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伍献文、曾呈奎、陈宜瑜院士等一批杰出科学家,为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与人才培育做出了杰出贡献;改革开放后,学科点即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如今的海洋与地球学院既有传统海洋学科历史悠久、扎实雄厚的基础,又有瞄准新兴学科前沿的开拓与进取,更有与人文科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成功。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现拥有国家“海洋科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国家“海洋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洋科学特色专业点及福建省海洋科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拥有海洋科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及海洋科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校本科生466名;博士生75名,硕士生176名。

  学院拥有一支由11名特聘教授(含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学者3人、国家青年****学者2人、****特聘教授2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和4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领衔,以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优秀学术团队。其中,10余名教授在国际海洋科学委员会(SCOR)等重要国际学术机构担任要职。以焦念志、戴民汉、高坤山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科学家活跃于国内外学术领域第一线,成为学科新一轮发展的主力军。拥有一流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启动建设5年即于2010年进入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阵列。“海洋科学”是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海洋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拥有“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5年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涵盖973项目、863重大项目、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重大研究计划课题等,其中,“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创新研究群体是目前海洋学科唯一得到三期延续支持的国家级群体。取得了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近5年获省部级奖励26项,发表SCI、EI、ISTP期刊收录论文600余篇;焦念志等完成的“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在《Nature Review Microbiology》连续发表3篇论文,成果入选2010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并被《Science》以News Focus作为亮点评介,更于2011年度出版“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增刊。戴民汉等完成的“低纬度近海碳的源汇格局与调控机理” 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多次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高坤山等发现阳光紫外辐射与海洋酸化的协同作用,成果刊登于《Nature Climate Change》。

  学院学术气氛浓郁、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高,拥有“111”创新引智基地、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平台,与香港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伙伴实验室关系,与美国特拉华大学建立了联合研究所,并实施了海洋学博士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举办了大量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

  上述学科优势全面提升了我院培养精英人才的能力,已形成具国际化特色的海洋科学研究型教学和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系列的国家精品课程和优秀研究生学位课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点,并取得良好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所培养的学生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奖等奖项。

相关话题/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