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厦门大学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潘秀莲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5-08

姓  名: 潘秀莲
地  址: 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邮  编: 116023
电  话: 0411 8437 9969
传  真: 0411 8469 4447
电子邮件: panxl@dicp.ac.cn
课题组主页: Http://fruit.dicp.ac.cn

教育与科研经历
1992年-1996年,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6年-2001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与德国弗朗和费界面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培养)
2001年-2003年,德国弗朗和费界面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后
2003年-2009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9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10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碳基能源新材料,涉及碳基纳米材料在能源转化领域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具体来讲包括不同维度不同结构的新型碳基纳米材料(如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二维石墨烯等),及其与金属纳米粒子的复合,以及在能源催化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在研科研项目
碳纳米管的协同限域效应催化作用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1-2015.12。
催化剂结构及催化过程原位动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1.1-2014.12。
金和银高效利用与替代的纳米催化剂(2011CBA005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贵金属高效利用与替代的纳米催化材料”项目中子课题,2011.1-2015.8。
获奖情况
2000 - 2003年德意志学术交流(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 Dienst)奖学金
2008年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2009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界面和纳米催化中的限域原理”,第二完成人)
代表性论文
作为通讯作者(包括共同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已发表SCI近30篇,总SCI他引超过800次,H因子15。自2007年以来发表的论文中包含Nature Materials (1), J. Am. Chem. Soc.(2), Angew. Chem. Int. Ed. (1), Adv. Mater. (1), Acc. Chem. Res. (1)。
D. Deng, L. Yu, X. Chen, G. Wang, L. Jin,X. Pan*, J. Deng, G. Sun, X. Bao*, Iron encapsulated within Pod-like carbon nanotube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Angew. Chem. Int. Ed.(2012) Accepted.
X. Pan, X. Bao*, The effects of confinement inside carbon nanotubes on catalysis.Acc. Chem. Res.44 (2011) 553-562.
D. Deng,X. Pan*, X. Bao* et al., Freestanding Graphene by Thermal Splitting of Silicon Carbide Granules,Adv. Mater.22 (2010) 2168-2171.
W. Chen, Z. Fan,X. Pan*, X. Bao*, Effect of Confinement in Carbon Nanotubes on the Activity of Fischer-Tropsch Iron Catalyst,J. Am. Chem. Soc.130 (2008) 9414-9419.
X. Pan, Z. Fan, W. Chen, Y. Ding, H. Luo, X. Bao*, Enhanced Ethanol Production inside Carbon Nanotube Reactors Containing Catalytic Particles,Nature Materials, 6 (2007) 507-511.


相关话题/材料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