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厦门大学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梁万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5-08

姓  名: 梁万珍
地  址: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卢嘉锡楼242室
邮  编: 361005
电  话: 86-
传  真: 86-
电子邮件: Liangwz@xmu.edu.cn
课题组主页:

教育与科研经历
1987年本科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1990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
1990.6--1997.8 任教于兰州交通大学数理科学部
2001年初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
2001—2003 博士后,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和化学工程系
2003.9—2012.1 教授、博导,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其间曾经短期出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 香港大学理论物理中心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材料工程系
2012.2-- 教授、博导,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方向
基态、激发态电子结构理论及新颖的数值方法的发展和计算软件开发;
光电功能材料构-效关系,电子光谱与动力学;
分子间、分子-界面间弱相互作用及电子转移、能量传递等动力学过程。
在研科研项目
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 分子聚集体中的激发态计算方法 (2013 – 2017)
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分子聚集体构效关系及激子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2011-2013)
科技部973子课题:精确有效的电子结构新方法及溶剂效应的从头算模拟(2010-2015)
获奖情况
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 “****”
2005年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度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08年****入选者终期考核优秀奖(入选者的25%)
代表性论文
Charge transfer in organic molecules for solar cell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Y. Zhao andW. Z. Liang,Chem. Soc. Rev. 41, 1075 (2012)
Time-Dependent Approach to Resonance Raman Spectra Including Duschinsky Rotation and Herzberg–Teller Effects: Formalism and Its Realistic Applications, H. L. Ma, J. Liu andW. Z. Liang,J. Chem. Theory & Comput.10.1021/ct300640c
Analytical approach for the excited-state Hessian in 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Formalism,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 J. Liu andW. Z. Liang,J. Chem. Phys. 135, 18411 (2011).
Molecular-orbital-free algorithm for the excited-state force in 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 J. Liu andW.Z. Liang,J. Chem. Phys.134, 044114 (2011).
Vibronic Spectra of Perylene Bisimide Oligomers: Effects of Intermolecular Charge-Transfer Excitation and Conformational Flexibility, F. Gao, Y. Zhao andW. Z. Liang,J. Phys. Chem. B 115, 2699 (2011).


相关话题/材料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