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厦门大学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唐紫超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5-08

姓  名: 唐紫超
地  址: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邮  编: 116023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zctang@dicp.ac.cn
课题组主页:

教育与科研经历
教育经历:
1988/09~1992/07 华东地质学院 应用化学系 大学本科
1992/09~1998/07 厦门大学 化学系 博士
科研经历:
1999/03~2001/03 美国Dartmouth College 化学系 博士后
2001/03~2006/06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 副研究员
2006/06~2009/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
2009/09~至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研究方向
原子、分子团簇及生物分子的质谱及光谱
原子团簇的形成、结构、稳定性、光解、反应性及其光电子能谱等。利用激光溅射、超声膨胀离子源结合飞行时间质谱研究团簇的形成和结构规律,选择单一质量的离子结合光解离、碰撞诱导解离或飞行时间光电子谱的手段研究团簇的几何及电子结构,并进一步研究团簇形成及解离动力学,并利用量化从头算等探讨团簇及其反应中间物种的结构和形成规律。
分子团簇、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及其团簇质谱及光谱分析结合电喷雾离子源、离子阱储存及质量选择条件下的光谱和光电子谱,对分子团簇、大分子及生物大分子检测和分析;同时关注并研究以上各类分子的软电离离子源的设计等。
在研科研项目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手性分子的光电子圆二色研究(正在进行中);经费82万;起止年月:2013.01-2016.12。
该项目拟利用质谱和速度成像技术将光电子圆二色(PECD)的方法推广到手性分子体系的多光子电离和负离子光脱附研究,使其可以用来研究几乎所有的手性物种。拟通过对樟脑、葑酮等一系列分子对映体的实验研究,获得其光电离和光脱附的动力学以及立体异构信息。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
主持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2011YQ**):变温碰撞反应飞行时间离子谱测定离子结构应用研究(正在进行中);经费922.46万;起止时间:2011.10-2016.10。
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研制出是将离子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完美结合的碰撞反应飞行时间离子谱(CIR-TOF)装置。装置可以与多种离子源联用。利用该装置研究团簇离子构型和生物分子及合成高分子离子的结构,并有效的确定物种的同分异构体,并对各种同分异构体进行分离。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建立待测物种离子色谱的数据库(碰撞截面与结构的关联)。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
参加科技部973专项项目(2011CB201301):中低阶煤中弱共价键和热自由基的表征及反应原理(正在进行中);经费200万;起止时间:2011.01-2016.01。
该项目采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单光子电离与分子束质谱技术,发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煤组成结构的热化学转化本征动力学表征手段和理论分析方法;阐明煤在热转化过程中的自由基、过渡态形成规律和反应机制;认识煤在热场中的解离与自由基产生行为(种类和量)的关系;构建煤的集总化学结构模型、自由基反应与反应过程网络,为实现煤定向和选择性转化以及转化过程和产物的多元化提供理论支持。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镧系金属团簇及其氧化物的结构和反应特性(正在进行中);经费37万;起止时间:2011.01-2013.12。
该项目同样采用激光溅射源产生负离子,并对负离子的光脱附过程进行光电子速度成像探测。目前该实验进展顺利,这保证了本项目中仪器改造工作以及负离子光脱附的光电子圆二色实验部分的顺利完成。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分子及生物分子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光谱(已结题)。
总结摘要:本项目选择大分子及生物分子为研究对象,依靠电喷雾的技术来产生大量的中性待测分子,并引入真空中被真空紫外单光子电离,电离后产生的离子被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该项目利用同步辐射光(可变波长的真空紫外光)对中性分子进行电离并得到真空紫外光谱,从而获得样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信息,主要获得准确的分子电离能参数。另外,依靠真空紫外灯对电喷雾过程中性物种的产生及其过程进行研究,发展并完善了该方法,使之成为一种普适性的用于分析复杂的多组分体系的电离方法。
代表性论文
Yang Huayan; Wang Yu, Lei Jing; Shi Lei; Wu Xiaohu;Ville Makinen;Shuichao Lin; Tang Zichao; He Jian;Hannu Ha?kkinen; Zheng Lansun; Zheng Nanfeng *,Ligand-Stabilized Au13Cux (x = 2, 4, 8) Bimetallic Nanoclusters: Ligand Engineering to Control the Exposure of Metal Sit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3, 135,9, 9568?9571.
Liang Xinghua;Wu Xia;Dong Ting;Qin Zhengbo;Tan Kai;LuXin*;TangZichao*:The Dinitrogen-Ligated Triaurum Cation,Aurodiazenylium, Auronitrenium, Auroammonia,and Auroammonium.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1,50,9,2166-2170.
Xie Hua;Qin Zhengbo;Wu Xia;Tang Zichao*;Jiang Ling:Photoelectron Velocity-Map Imaging Signature of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Silver-Doped Lead Zintl Anions.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12, 137,6,064318-1-064318-7.
Liu Zhiling;Xie Hua;Qin Zhengbo;Tang Zichao*:Vibrationally resolved photoelectron imaging of platinum carbonyl anion.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12, 137,20,204302-1-7
Wu Xia;Qin Zhengbo;Xie Hua;Wu Xiaohu;Cong Ran;Tang Zichao*;Fan HongJun*:Photoelectron Imaging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Group 11 Cyanides MCN (M = Cu, Ag, Au).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2010,114,49,12839-12844.
Wu Xia;Qin Zhengbo;Xie Hua;Wu Xiaohu;Cong Ran;Tang Zichao*;Fan HongJun*:Vibrationally Resolved Photoelectron Imaging of Gold Hydride Cluster Anions: AuH- and Au2H-.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10,113,4,044303-1-5.



相关话题/材料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