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集美大学2007年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集美大学 /2007-07-19

集美大学 2007 年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集美位于厦门经济特区,是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我国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也是著名的侨乡和旅游风景区。陈嘉庚先生早年倾资兴学,创办了著名的集美学村,这里环境幽雅,气候宜人,风景如画,中西合璧、独具特色的嘉庚风格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集美大学地处集美学村,前身是陈嘉庚先生于 1918 年创办的集美师范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集美学村形成了以航海教育、水产教育、体育教育、财经教育和师范教育为特色的五所高等院校。 1994 年 10 月,在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院校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集美大学。 2004 年集美大学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八所高校之一。

集美大学是一所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努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省属公办多科性大学。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设有 20 个学院,有 19 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并开始分别招收渔业领域和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在职人员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校现有 52 个本科专业、 13 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 21200 多人,教职工 2600 人,专任教师 1400 多人,其中教授 129 人,副教授 451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60 人,学校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省级人选 11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8 人,国家级师德先进个人 1 人、省级 3 人。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 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研究项目十多项。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了 6 万名毕业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校友遍布东南亚。

学校占地 2300 多亩,校舍建筑面积 63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 8.5 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9 亿元。学校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并已开始全面采用 IPv6 新一代网络技术和网络无线接入技术。图书馆建有数字信息检索中心,有藏书 190 多万册,各类电子图书 37 万余种 , 中外文现刊 2800 多种,维普全文数据库等中外大型数据库 30 余种。学校已建成一批包括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中心、船舶操纵模拟器、轮机操纵模拟器以及水产养殖、食品与生物工程、海上智能交通系统、现代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冰蓄冷中央空调测试系统等高规格、高水平、现代化的实验室。这些项目的建设水平均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有些项目在全国独具特色。学校拥有轮机工程、水产养殖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

党中央、国务院对办好集美大学高度关注。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并题词:“弘扬嘉庚爱国精神,振兴中华教育事业”,李鹏同志也对办好集美大学专门题词,贾庆林同志视察集美大学并亲自为陈嘉庚先生铜像揭幕,李岚清同志为学校揭牌并多次亲临集美大学视察、指导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1996 年 9 月,学校成立了校董会,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担任校董会主席。

厦门市建设集美文教区的规划,为集美大学构筑了更大的发展平台。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厦门市建设海湾型城市给集美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集美大学以“诚毅”为校训:“诚以为国,实事求是,大公无私;毅以处事,百折不挠,努力奋斗。”这是校主陈嘉庚先生留给集美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蜚声海内外的集美学村,走过了 90 多年光辉的历程,不断发展壮大的集美大学也即将迎来建校 90 周年。今天的集美大学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必胜的信念,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实现“把集美大学办成一所面向世界、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向海洋,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较高水平的多科性大学”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说明

专业学位是我国近几年新增设的一种学位类型,如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法律硕士等均为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是与特定的职业背景相联系的、与相应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新的学位类型,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在职人员,使其通过在职学习,综合水平能有较大提高。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 2007 年起集美大学可招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我校农业推广硕士招生领域为渔业领域和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所覆盖的一级学科包括水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畜牧学等。

(一)农业推广硕士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

1 、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方面从事相关技术、管理或培训工作的在职人员;

2 、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 3 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或者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4 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者;或者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6 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者;

3 、工作业绩突出;

4 、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被录取为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农业推广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农业推广任务完成学位论文,才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二)报名办法

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即报考者可在网报规定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陆福建省教育厅指定网站填写、提交报名信息,然后在规定的现场报名时间内到指定现场报名点,缴纳报名考试费、电子摄像、确认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时间为 2007 年 7 月中、下旬,现场报名时间为 7 月底,届时需携带身份证。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 7 月 10 日左右在 “ 学位中心 ” 网址( http://www.cdgdc.edu.cn )向社会公布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确定所辖考区网报具体时间和网址。

农业推广硕士福建省报考点有厦门大学考试中心和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处两个,厦门大学考试中心网报网址为 http://kszx.xmu.edu.cn/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网报网址为 http://www.fjnu.edu.cn/yjsc 。报考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请留意以上网址。

报考我校考生的资格审查时间定于第二阶段专业课考试之前 , 详情请考生 11 月中下旬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相关通知,专业课报名考试费为 100 元 / 门。

(三)资格审查

报考者本人填写《 2007 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可在我校研究生处主页中的表格下载( doc/zyxw/zgsc.doc )或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页( http://www.cdgdc.edu.cn/scb.zip )下载,贴本人近期二吋免冠照片 1 张,一式三份,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在照片上加盖公章,并对其所填写的内容进行审查确认,填写推荐意见,与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到我校研究生处进行资格审查(可函审,通讯地址:厦门市集美大学研究生处,邮编 361021 ,请在信封上注明“专业学位资格审查”,联系电话 0592 — 6182568 ,联系人:郑文发)。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 , 我校将不予录取 , 责任由考生自负。

(四)入学考试及录取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 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 ,简称“ GCT ” ) (考生取得的“ GCT ”成绩有效期暂定两年)。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当年只可选择 1 个培养单位报考。我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报考本校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 GCT ”成绩合格分数线。“ GCT ”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运用能力测试。“ GCT ”试卷满分 400 分,每部分各占 100 分。考试时间为 3 个小时,每部分为 45 分钟。

GCT 全国联考时间为 2007 年 10 月 28 日8:30-11:30,具体安排详见准考证。

第二阶段,考生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综合考试和相关测试。我校根据考生的“ GCT ”成绩、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第二阶段考试工作在 12 月 20 日左右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专业学

位领域

考试科目

招生学院、联系人及电话

全国联考

本校自命题

参考书

渔业

GCT 入学资格考试 ( 含英语、数学、语文、逻辑 )

参考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日语、俄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2005 版)和《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 2005 年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水产学概论

《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南》其中第十一部分“水产学概论”(第 2 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7 月第 2 版

水产学院

王艺磊

0592-6182723

食品加工与安全

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导论》(马长伟,曾名勇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8 )

生物工程学院

陈发河

0592-6181912

(五)入学时间

2007 级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时间为 2008 年 2 月,具体详见录取通知书。

(六)收费办法及标准

根据专业学位两段制管理方式的特点,我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费用包括课程学习费用、导师指导及学位申请答辩费用等,收费标准为每人 20000 元(暂定,以物委文件为准),分学年收取。

渔业领域招生学院水产学院简介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现有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 3 个本科专业,水产养殖学、渔业资源学、水生生物学 3 个硕士点,其中水产养殖学为福建省重点学科。 2002 年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 2004 年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85 人,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 27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41 人,在读博士生 15 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 26 人,留学归国人员 20 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4 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 人, 1 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3 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此外,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洵教授、雷霁霖教授,日本东京海洋大学育种学家岡本信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朱嘉濠教授,台湾大学著名学者蔡怀桢教授、鱼病学者宋延龄教授,台湾海洋大学李国添教授、郭金泉教授等国内外 10 余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院的兼职或客座教授。

水产学院专业实验室使用面积近 4000m2 ,一个占地超过 5000m2 的现代化的水产试验场和 14 家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 2006 年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建设“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投入 2000 多万元用于学院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 1700 多台件,总价值 1500 多万元。

水产学院科研基础较扎实,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部、省级各类纵向及各类横向课题 150 项,总经费达 1680 多万元,其中国家 863 计划课题 1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 项。在已完成的项目中,申请和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12 项,共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15 项。近 3 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200 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 6 部。

水产学院的应用型科研成果较多,许多研究成果已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鲍健康苗种生产及其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龙虾养殖技术研究、坛紫菜新品种养殖技术、九孔鲍的选育及复壮技术、斜带髭鲷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研究、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异域鳗鲡种类养殖技术、高体鰤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鲆类病害防治和免疫活性配合饲料、海水鱼育苗用环保型防病微颗粒配合饲料、健康牛蛙饲料的研究、对虾幼体免疫活性配合饲料、对虾环保型抗病添加剂的研制、改善养殖大黄鱼品质的饲料配制技术、海水鱼膨化饲料研究、多倍体九孔鲍培育技术、大黄鱼全雌化育苗技术、养殖大黄鱼品质改良技术等多项成果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水产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活跃。近年来已有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同行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北海道大学、长崎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海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水生所、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大批的水产育苗和养殖、饲料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

我校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主要以发展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出发点,为我国渔业领域技术推广、开发与农村发展、渔业推广教育、涉渔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填补省内及周边地区在水产养殖、渔业生产技术领域的空白,充分发挥我校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强化高校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功能,促进我省乃至我国在渔业领域的技术应用与推广,提高我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水产学院目前在渔业领域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导师:

1 、水产动植物增养殖

( 1 )水产经济动植物繁殖和苗种工程( 2 )水产养殖新技术

导师:陈昌生教授、宋振荣教授、常建波研究员、严正凛研究员、黄世玉副教授、叶兆弘副教授、黄永春副教授、钟幼平副教授、谢仰杰副教授、江兴龙副教授、刘金海博士、李文静博士、谢潮添博士

2 、水产生物技术

( 1 )水产经济动植物的遗传改良( 2 ) DNA 分子标记、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应用

导师:王志勇教授、王艺磊教授、黎中宝教授、王淑红副教授、姚翠鸾副教授、林鹏副教授、颜素芬副教授、马英副教授、郑江副教授、卢亚芳副教授、翁朝红副教授、蔡明夷博士、刘贤德博士、陈锦民博士、陈芸博士、王国栋博士

3 、水产动植物病害防治

( 1 )水产养殖生物疾病的病原学和病理学( 2 )水产动物免疫学和疾病防治技术

导师:关瑞章教授、宋振荣教授、纪荣兴副教授、王雪虹副教授、陈晓凤副教授、鄢庆枇副教授、陈政强副教授、黄文树博士、郭松林博士、黄利强博士、覃映雪博士、林茂博士

4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 1 )营养与代谢调控研究( 2 )饲料生物技术及高效安全饲料与添加剂开发

导师:常建波研究员、叶继丹研究员、林利民副教授、陈学豪副教授、黄沧海副教授、王秋荣博士、翟少伟博士、张春晓博士、孙云章博士、宋凯博士

5 、渔业生物学及渔业资源增殖

( 1 )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 )渔业生态学( 3 )渔业资源管理与评价( 4 )渔业资源增殖

导师:张雅芝教授、黎中宝教授、郭玉清教授、阎希柱教授、谢钦铭副教授、周立红副教授、冯涛副教授、石盛莉博士、陈强博士、陈融斌博士、李元跃博士、陆志强博士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招生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简介

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由创办于 1972 年的原厦门水产学院食品工程系组建而成,现有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微生物学 3 个硕士点,并与厦门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单位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 福建省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2006 年成为福建省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 2500 多万元用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其中包括福建省重点高校重点建设项目 “ 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和集美大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 “ 化学 — 生物基础实验室 ” 。学院以水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发酵工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环境评价等为基础,以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生物技术为重点学科方向,以师资建设和硬件建设为核心,加强科学研究,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积极推动学院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 98 人,其中专任教师 68 人,教授 10 人,副教授 22 人,具有博士学位 26 人,硕士学位 31 人。

学院现设有 4 个教研室:化学教研室、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环境工程教研室; 1 个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工程研究所; 3 个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和食品与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设有 6 个专业研究室:水产品加工研究室、农产品加工研究室、酶工程研究室、发酵工程研究室、基因工程研究室、食品化学研究室。实验室现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 15 人,其中副研究员 1 人、高级工程师 1 人,高级实验师 1 人,实验师 6 人,助理实验师 6 人。全院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指导教师 55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21 人,具有博士学位 19 人,硕士学位 24 人。

近年来,学院科研人员已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攻关、国家 863 、福建省科技计划、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并逐渐在水产品加工及其基础研究、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及综合利用、食品发酵工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海洋生理活性物质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与研究特色。

学科对外交流频繁,近年来已有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同行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北海道大学、长崎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海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水生所、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大批的水产育苗和养殖、饲料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

生物工程学院在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导师

1 、食品微生物

导师:苏文金、蔡慧农、刘静雯、李爱贞、苏国成、周常义、黄高凌等;

2 、食品酶学

导师:吴永沛、刘毅君、张金丽、赖海涛、余祥、郭彩华、陈庆绸、王力、柯火仲等;

3 、农产品加工与储藏

导师:陈发河、汤凤霞、熊何健、何碧烟、欧光南等;

4 、水产品加工与储藏

导师:曹敏杰、邱澄宇、马建华、陈申如、杜翠红等;

5 、食品质量与安全

导师:黄志勇、刘光明、张希春、林建清、彭爱红等。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简介

1 、学位层次

专业学位的设置是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大举措,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培养类型、层次,扩大了研究生培养规模和空间。专业学位是与特定的职业背景相联系的、与相应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新的学位类型,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作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新的学位类型,在招生录取、课程学习和培养及学位授予工作的管理上更适合在职人员的培养及其管理。专业学位具有培养方式灵活,与生源所从事的工作结合紧密,不需要全脱产学习,并结合工作完成学位论文,有利于生源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等特点。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定。

2 、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掌握相应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解决农业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业技术推广或农业、农村管理工作的能力。

3 、管理办法

专业学位作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之一,与现有研究生的培养管理一样,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及成绩管理、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纳入我校现有研究生管理体系。在管理形式上兼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主要为在职人员的特点,坚持保证质量,方式灵活的管理原则,实行两段制管理。

第一阶段:课程学习阶段

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体系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课程内容反映相应领域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具体课程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设置。授课方式也充分考虑在职人员的特点,采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以非全日制培养方式为主,不脱产学习,其课程学习采取阶段式集中授课办法。按照相应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要求累积学分。

第二阶段:论文和学位申请与授予阶段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入第二阶段前,需通过由研究生处进行的资格认定。申请资格认定的研究生须持有: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培养费交纳证明。通过资格认定者才能进入第二阶段。对通过资格认定的研究生,结合实际所需要的工作方向,参照学生本人的志愿,学院负责为其选定相应的指导教师。

4 、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用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方式。为体现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除我校导师外,还要聘请校外相关农业(渔业)部门符合条件者为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完成论文工作。专业学位的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实际,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或是有应用价值或应用前景问题,应有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论文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能体现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所选的第一门课程计起至论文答辩止,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5 、学位申请、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通过资格认定并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和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可以申请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对申请者的学位论文由分管学院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按照相应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要求进行评阅。专业学位的论文答辩,由分管学院根据申请人数和论文选题方向,采取相对统一的组织方式集中进行。答辩委员会成员必须有来自相关农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现有的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审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答辩结果,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议。学位获得者的专业学位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由我校颁发。

附件:2007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