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袁耀锋

福州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4-04-16



姓名:袁耀锋
性别:男

职称:教授(博导)
学历:博士(后)
职务: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电话:**(办)
专业:有机化学
电子邮件:Yaofeng_yuan@fzu.edu.cn
研究方向:有机合成及金属有机化学


教育工作经历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延安大学化学系(学士);

1987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理学硕士);

1987年7月至1988年5月在西北轻工业学院(现名为陕西科技大学)任助教;1988年6月至1990年9月在西北轻工业学院任讲师;

1993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

1993年7月至1994年12月在南开大学化学系任讲师;

1994年12月至1997年7月和1998年5月至1998年12月在南开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

1997年8月至1998年4月在巴西Paraiba联邦大学化学系任访问教授;

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在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有机化学教授;

1999年2月至2001年2月在西班牙Zaragoza大学化学系Prof.LuisA.Oro课题组做博士后;

2001年3月至2003年10月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院材料与界面科学系Prof.MeirLahav课题组做博士后;

2003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化学系Prof.C.Goerller-Walrand和Prof.K.Binnemans课题组做博士后;

2005年12月17日至今在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有机化学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



教学简介2006年9月至今在福州大学先后给研究生主讲“有机结构分析”、“过渡金属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机合成专题”、“有机光化学”、“超分子化学”等课程,给福州大学本课生主讲“基础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设计”等课程。


科研简介多年来一直从事于功能有机分子的设计、合成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在南开大学工作期间曾主持、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他人合作主持、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完成两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2005年底回国到福州大学任教,先后主持完成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一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四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目前正在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两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至今在美国化学会会志(JACS)、金属有机化学(Organometallics)和国际金属有机化学(J.Organomet.Chem.)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九十多篇,其中七十多篇论文被SCI收录。


社会兼职2007年2月至今任政协福州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新侨专业人士联谊会常务理事;福州大学民盟总支副主委,福建省民盟委员会委员,民盟福建省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化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化学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科研项目2006年至今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码:20772016),“茂铁分子导线-半导体纳米杂化复合材料的构筑与光电性能研究”,2008年1月-2010年12月。

2.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光电化学传感体系的设计合成与识别研究”,2008年1月-2009年12月。

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6J0112),“具有生物活性茂铁杂环化合物的绿色合成”,2007年1月-2009年12月。

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0J01036),“含茂铁基三联吡啶刚性棒功能分子的构筑与光电性质研究”,2010年-2012年。

5.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9H0021),“基于离子液体的柴油脱氮脱硫新技术开发”,2009年3月-2011年12月。

6.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新型茂铁分子导线的构筑与光电性能研究”(课题编号:20080050)。

7.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新型功能化茂铁分子导线的设计与合成”(项目编号为0707)。

8.福建省光催化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课题“固载化手性金属有机催化剂的光催化合成与应用研究”(编号:K-081009)。

9.福建省光催化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课题“含茂铁分子导线多核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2011年1月-2012年12月。

参加的科研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专题项目(项目编号:2007HZ0001-2),“高性能聚丙烯专用树脂研发及产业化”,2007-2010年,项目第二负责人

目前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码:21172036),“功能导向的刚性单分散含茂铁炔基共轭分子体系的合成”,2012年1月-2015年12月。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码:21372043),“氧化还原型双核茂铁咪唑环蕃类受体分子的合成和氟离子识别研究”,2014年1月-2017年12月。

3.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编号**002),“基于炔基茂铁的单分散共轭低聚物的合成与光物理性质研究”,2012年1月-2014年12月。

4.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具有刚性三维结构的茂铁炔基共轭分子的合成”(课题编号:20120010)。

5.福建省光催化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课题“高选择性检测氟离子的光化学传感分子的设计与合成”,2014年1月-2015年12月。





代表性论文近期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SequentialC-HActivationandDinuclearInsertionofEthylenePromotedbyaDiiridiumComplex
Yuan,Yaofeng;Jimenez,M.Victoria;Sola,Eduardo;Lahoz,FernandoJ.;Oro,LuisA.
J.Am.Chem.Soc.,2002,124(5),752-753.

2.Alkynyl-BridgedRuthenium(II)4′-Diferrocenyl-2,2′:6′,2′′-terpyridineElectronTransferComplexes:Synthesis,Structures,andElectrochemicalandSpectroscopicStudies
WuK.Q.,GuoJ.,YanJ.F.,XieL.L.,XuF.B.,BaiS.,NockemannP.,YuanY.F.Organometallics,2011,30,3504–3511.

3.Ruthenium(II)Bis(terpyridine)ElectronTransferComplexeswithAlkynyl-FerrocenylBridges:Synthesis,Structures,andElectrochemicalandSpectroscopicStudies
Kai-QiangWu,JianGuo,Jian-FengYan,Li-LiXie,Feng-BoXu,ShaBai,PeterNockemannandYao-FengYuan.
DaltonTrans.,2012,41,11000–11008.

4.Synthesis,crystalstructureandredoxpropertiesofdihydropyrazole-bridgedferrocene-basedderivatives
Heng-DongLi,Zai-HeMa,KunYang,Li-LiXieandYao-FengYuan
JournalofMolecularStructure,2012,1024,40–46

5.Rare-EarthComplexesofFerrocene-ContainingLigands:Visible-LightExcitableLuminescentMaterials
Yuan,Yao-Feng;Cardinaels,Thomas;VanHecke,Kristof;VanMeervelt,Luc;Gorller-Walrand,Christiane;Binnemans,Koen;Nockemann,Peter.
Inorg.Chem.,2007,46(13),5302-5309.

6.Synthesisofthefirst1,3-disubstituted1,3-butadienylheteroannularbridged[4]ferrocenophane
Wu,Kai-Qiang;Xie,Li-Li;Zhang,Yong-Fan;Xu,Feng-Bo;Yuan,Yao-Feng.
J.Organomet.Chem.,2011,696,1491-1495.

7.Synthesis,StructureAndElectrochemicalBehaviourOf2,2-Diferrocenylpropane-SubstitutedDihydropyrazoleDerivatives
Wei,Bing;Gao,Yong;Lin,Cai.-Xia;Li,Heng-Dong;Xie,Li-Li;Yuan,Yao-Feng.
J.Organomet.Chem.,2011,696,1574-1578.

8.Synthesisofdihydropyrazole-bridgeddinuclearferrocenylderivativesandtheircatalyticeffectonthermaldecompositionofammoniumperchlorate
Gao,Yong;Li,Heng-dong;Ke,Cheng-feng;Xie,Li-li;Wei,Bing;Yuan,Yao-feng.
Appl.Organomet.Chem.2011,25,407–411.

9.DinuclearAg(I)metallamacrocyclesofbis-N-heterocycliccarbenesbridgedbycalixarenefragments:synthesis,structureandchemosensingbehavior
Cai-XiaLin,Xiao-FeiKong,Qing-ShanLi,Zheng-ZhiZhang,Yao-FengYuanandFeng-BoXu.
Cryst.Eng.Comm.,2013,15(35),6948-6962.

10.Ahighlyselectiverhodamine-basedoptical–electrochemicalmultichannelchemosensorforFe3+.HanOuYang,YongGao,YaofengYuan.TetrahedronLetters2013,54,2964–2966.


获奖情况


其他


相关话题/化学